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當歸

鎖定
寄當歸,拼音jì dāng guī,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諧音取應當歸來之意。出自人物典故,《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寄希望歸來之意。取自藥物當歸之諧音的用法,其實情境本意也是歸來之意,採用雙關解釋方法或許是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種文學境界。
中文名
寄當歸
出    處
《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涵    義
歸來的意思
本    意
一種植物

目錄

寄當歸解釋

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諧音取應當歸來之意。

寄當歸出處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姜維傳〉~062~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衞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太史慈〉~90~
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宋·辛棄疾 《瑞鷓鴣·京口病中起登連昌觀偶成》詞:“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