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生胎

鎖定
寄生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遺傳學上又稱“胎中胎”,發病率為五十萬分之一,是指完整胎體的某個部分寄生有另一個或幾個不完整的胎體。
寄生胎在中國極少見,因其易發部位為腹膜後及腹腔,表現為逐漸增大的腹部包塊。被“寄宿”的新生兒多表現為肚子明顯比其他孩子大,但食量不大,偶爾不願進食、不愛睡覺 [1] 
中文名
寄生胎
特    點
寄生胎一般會造成寄主的壓迫症
又    稱
胎內胎或包入性寄生胎
分    類
同卵寄生和異卵寄生

寄生胎基本定義

孩子屁股上的“腳”其實是寄生胎 孩子屁股上的“腳”其實是寄生胎
寄生胎又稱胎中胎或者包入性寄生胎,是指一個完整胎體的某個部分寄生有另一個或幾個不完整的胎體,在臨牀上較少見。遺傳學家認為寄生胎是由於“遺漏孿生症”造成的。通俗地講,這是雙胞胎在母體孕育中形成的一種寄生胎現象。

寄生胎形成原因

頭部寄生胎 頭部寄生胎
孿生分為真孿生與假孿生兩種。凡是母體一次排出兩個卵細胞,受精後發育成兩個胎兒的,稱假孿生;由一個卵細胞受精後發育成兩個胎兒的,也稱真孿生。一般寄生胎髮生在真孿生胚胎中,它是由胚胎期的內細胞羣分裂為兩團細胞,形成兩個發育中心。若兩個內細胞羣的細胞團同樣大小,且持續正常,便發育成雙胞胎;如果兩個細胞團一大一小,且小的發育不良,就有可能被包入另一團的內細胞羣所發育的胎兒體內,成為包入性寄生胎,又稱“胎中胎”。因此,寄生胎與寄主都是孿生的兄弟或姐妹 [2] 
談到這種寄生胎,遺傳學專家認為,有20%以上的婦女受孕後會出現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胎兒的現象,但等到胎兒發育到4~5個月時就只剩下一個了。婦產科醫生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產婦在拍X光檢查或B超檢查時,被告知是雙胞胎,但分娩時卻只有一個胎兒。出現這種現象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胎兒着牀不隱,除了一個胎兒紮根外,其餘的被母體以某種方式吸收掉;另一種即“同室操戈”現象,即一個強壯的胎兒為了爭奪母體的營養,將另一個或幾個弱小的胎兒吸收掉或遏制其發育,或將其孿生兄弟或姐妹的胚胎吸收、包裹在自己的體內。這就是寄生胎兒,就好比“同室操戈,相煎太急”的結果。
由於“遺漏孿生症”所形成的寄生胎是由一個結締組織包裹,故寄生胎髮育都極不完全。它們隨寄生的發育而緩慢增大,多數可長到200~600克大小不等,最大者可達2600克。寄生胎的存活年限可隨寄生的年齡增長而存活很久,最長可達30~40年,但多數在寄主幼小時出現不適症狀,而通過手術取出寄生胎。

寄生胎相關報道

2015年8月26日,上林縣的藍女士在當地醫院順利產下一名男嬰,可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左腹隆起,像一個被吹大的氣球,皮膚被撐得發亮。於是,藍女士帶着孩子來到了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檢查發現,這名剛出生3天的男嬰,肚子裏竟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胎兒”。
“我們確診他患上的是寄生胎。”該院兒外科主任李新寧介紹,寄生胎是指嬰兒體內寄生了胎兒樣的組織。這名男嬰肚子裏的寄生胎髮育已經非常成熟,可以清晰地看見它的四肢和生殖器 [3] 

寄生胎不同類型

寄生胎分為同卵寄生和異卵寄生。同卵寄生時,二者基因相同。同卵寄生佔絕大多數,異卵寄生在世界範圍內僅有零星報道,如尼日利亞一例6個月女嬰,其腰背部寄生有一個男性寄生胎,有睾丸。
寄生胎髮育程度差別很大,有不同的類型。若兩個孿生胎分離不完全,則形成連體胎兒;若小胎兒寄生在大胎兒體內,這種寄生胎稱為“胎中胎”,大多寄生於腹腔內,有的外形近似胎兒,有的器官發育不完整。寄生胎實為被正常胎兒包裹在體內發育不全的小胎。寄生胎與體內畸形瘤有很大區別,畸形瘤是胚胎髮育過程中由三個胚層的衍生物所構成的腫瘤。因此寄生胎往往帶有器官、組織、毛髮等人體特徵。
通常,寄生胎較小,包在胎兒體內時,難以發現。有的直到孩子長到幾歲甚至到成人以後,因病到醫院診治時才被意外地發現。這就是民間常傳説“小孩生小孩,男子懷胎兒”的原故 [2] 

寄生胎現實案例

兩胎大小不一,小的一胎又稱寄生胎 兩胎大小不一,小的一胎又稱寄生胎
英文文獻報道不足100例,國內文獻報道20餘例,絕大多數為個案報道,其發生率為新生兒的50萬分之一。我科自建科以來共有16例寄生胎,其中雙寄生胎2例。寄生胎的病理診斷主要通過肉眼檢查和鏡檢。經過大體檢查,寄生胎多表現為包膜完整的包塊,直徑6~21cm。包膜內為不規則形、貌似胎兒的腫物,仔細檢查,可分辨出頭、體及肢體雛形,肢端有指(趾)狀物,切面以實性為主,大部分淡黃色,含較多脂肪組織及多個小囊腔,囊腔內可見黏稠或稀薄的分泌物。必須具有椎骨結構或呈脊柱樣排列。部分病例還可分辨出肺、腦、腸管等組織。 顯微鏡下寄生胎包裹於被覆單層上皮或鱗狀上皮的纖維囊內,可見發育成熟的各種成分:骨、腸組織、腦組織、脂肪組織、呼吸道上皮,部分還可以見到卵巢、輸卵管、甲狀腺、腎上腺、胰腺等3個胚層結構。 寄生胎大多在出生後1年發現,主要表現為壓迫症狀和由其代謝產物無菌壞死、腐敗後的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狀。寄生胎常見於腹膜後,但也可見於腹腔、顱腔、骶尾、縱隔、陰囊、口腔、腎臟,甚至隱睾。
寄生胎多為1具,也可見多具的病例。寄生胎一般認為是由於受精卵胚胎髮育早期的內細胞羣階段,胚泡內全能細胞團分裂成2團或3團以上的內細胞羣,如這些內細胞羣均等地發育,便成為正常雙胎多胎;如因某種原因其中一團或幾團的內細胞羣發育受限或停止,被包入另一團或幾團的內細胞羣所形成的胎兒體內,就成為單具或多具寄生胎。寄生胎無獨立生活能力,但在寄主體內仍是活的組織,並隨寄主的成長而增大,其營養供給來自寄主,常因營養缺乏而造成發育不正常或嚴重畸形。雖然寄生胎的各種成分發育成熟,但仍有惡變的可能。
深圳案例
本是單卵雙生雙胞胎,但一個胎兒發育不好,“鑽”進另一個胎兒身體裏,出現“寄生胎”。記者2022年9月16日從深圳市兒童醫院獲悉,日前該院普外一科團隊通過手術,從一名新生兒身上取下一個四肢完整的“寄生胎”。術後經過康復治療,男嬰身體健康,已順利出院。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