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洪昉思

鎖定
《寄洪昉思》是清代詩人趙執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因《長生殿》的演出詩人和友人而遭災禍;後兩句用高山流水、董庭蘭之典以示二人情誼深厚。全詩語言清新、感情真摯,詩人與洪昉的拳拳深厚的友情一目瞭然。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一腔熱情和鄙棄功名、冷笑人生的曠達胸懷。
作品名稱
寄洪昉思
作    者
趙執信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飴山詩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寄洪昉思作品原文

寄洪昉思1
垂堂2高坐本難安,身外鴻毛擲一官。
獨抱焦桐俯流水3,哀音還為董庭蘭4 [1] 

寄洪昉思註釋譯文

寄洪昉思詞句註釋

1、洪昉(fǎng)思:即洪昇,詩人的好友。
2、垂堂:屋檐下,這裏指風波險惡的仕途,並非久留之地。
3、流水:指為知音而彈響的高山流水之音。
4、董庭蘭:唐朝琴工,他出入於宰相房琯的門下,因為儀仗房琯的權勢違法而被治罪,在這裏借喻洪昇。 [2] 

寄洪昉思白話譯文

身居高位,官場險惡,災禍難免其身,做官如身外鴻毛,棄之也不足惜。
我願為知音彈一首高山流水之音,那哀婉的曲調正是為了你。

寄洪昉思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八年(1866),洪昇招伶人於宅中演出自己所作的戲劇《長生殿》,時值佟皇后喪服,給事中黃儀劾洪昇等人於“國恤”期間觀劇為“大不敬”,洪昇被革除太學生資格。趙執信也因參預觀劇而被革職,然而趙執信對自己的仕途並不在意,因他對當時腐敗黑暗的官場早已厭倦,而且他生性耿直,與齷齪的官場生活格格不入,據説黃儀就是因為曾被他奚落而懷恨在心,所以借演劇之事而圖謀報復。但趙執信對朋友篤重義氣,據當時人記載,在《長生殿》案發生後,他竟不顧個人的安危得失,拒絕向西曹提供有關洪昇的“罪證”,“待昇極盡恩誼”(陳奕禧《春藹堂續集·觀長生殿傳奇有感》注)。這在數年以後他所寫的這首寄給洪昇的詩中也可見到。 [3] 

寄洪昉思作品鑑賞

寄洪昉思文學賞析

詩的一、二句概括出了《長生殿》演出遭禍的公案。“垂堂高坐本難安,身外鴻毛擲一官。”詩人因劾革職後,當時曾有人寫詩感嘆:“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在處理這一公案中,詩人“一身任之”,既不出賣友人,又拒絕官吏索賄,表現了過人的義勇和骨氣。俟後,絕意仕進,廢置終老。他的十年仕宦生涯,歷盡波折,故慷慨陳詞。這兩句極言身屠高位,俸祿優渥,但官場險惡,本來是難於遠禍全身的,因而丟失的官爵厚祿不過是“身外鴻毛”,無足輕重罷了。“本”字,是看透室海浮沉,也暗示觀劇無故獲罪一事。拈動詞“擲”入句,極富表現力,一個鄙夷世俗,蔑視權貴的傲岸形象兀然而立。詩人削職後,並非無復起的機遇。與他同遭株連的查慎行,又攀上高枝,他雖窮困潦倒卻恪守氣節,還寫詩:“解道簫韻能引鳳,何妨一鶴不來儀。”甘願做野鶴閒居,也不做鳳凰朝君,可見他的孤立耿介和對朝廷的決絕態度。
三、四句連續用典以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哀傷之情。“獨抱焦桐俯流水,哀音還為董庭蘭。”詩人引“焦桐”典,這一句又用彈奏“高山流水”的的調,暗示彼此兩人為知己。詩人用典貼切,語意雙關,既是對《長生殿》一劇的讚頌,也是對交誼至終,絕不見棄的寫照。末句,取唐代琴師董庭蘭之典。這裏把洪昉思“比之董庭蘭,未免視為門下士也”,雖説法有所不當,但表明二人厄運相類,為友人哀痛之情悠悠然而生。
這首詩寫的很簡短,但感情強烈,哀樂過人。短短四句,不僅表達友情,還率真地説出他對現實政治的看法,勸友人淡然處之。詩的最後一句曾遭到王士禎的批評,譏其:“君是開元房太尉,一生留得董庭蘭。”此也是詩壇逸事,可見古人要求用典一絲不苟。 [1]  [4] 

寄洪昉思名家點評

原震旦大學教授何滿子《清詩精華二百首》:首兩句謂宦海風波險惡,居高必危,革去官職亦是身外之物,不須介意,為後兩句懷念洪氏作墊。三句“俯流水”,用伯牙、子期知音典以喻二人之知心。結句以董庭蘭喻洪異,悲其逐出北京後流落不偶。“哀音”與上句“抱焦尾”相應,言彈出之調悲哀,實為洪異而發,不自悲其失官,而為故人之流落而悲,辭意纏綿,一往情深。 [5] 

寄洪昉思作者簡介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別署無想道人、飴山呆叟,益都(今山東淄博)人。十八歲即登進士第,選庶吉士,又晉編修。二十三歲即主山西鄉試,二十五歲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名噪京都。康熙二十八年(1866),因在“國恤日”觀演《長生殿》傳奇被革職。放廢江湖,時年尚未三十,後終身困頓。數次漫遊江南、嶺南各地,鬱鬱而終。《清史稿》、《清史列傳》等有其事蹟。秋谷少極穎悟,搦筆為文,得名士朱彝尊、陳維崧等賞識。嗜酒諧謔,因恃才得狂名。放廢后將抑鬱之情一發之於詩,成為清初著名詩人。著有《飴山堂詩文集》、《談龍錄》、《聲調譜》等。於詞曲亦為當行,有《飴山詩餘》《海鷗小譜》。 [6] 
參考資料
  • 1.    張展、高光起、盧興基.各領風騷數百年:遼金元明清詩歌卷.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5-196
  • 2.    張慶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202
  •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元明清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44
  • 4.    錢仲聯.元明清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1104
  • 5.    何滿子.清詩精華二百首.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110
  • 6.    孫克強、楊傳慶.清人詞話.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