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寄張元夫

鎖定
《寄張元夫》是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是一首寄友人的詩。前半段通過擬人的手法,用一隻白鷺來類人寫作。後半段直抒胸意,既寫了個人的憂愁煩惱,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賦比的手法,説明了自己對官場的不屑,同時既表達了對友人思念,也有對友人的期許之意。
作品名稱
《寄張元夫》
作    者
薛濤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洪度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寄張元夫作品原文

寄張元夫
清代《洪度集》 清代《洪度集》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3] 

寄張元夫註釋譯文

寄張元夫詞句註釋

①張元夫:與薛濤同在武元衡幕府中,二人關係相近。後被薦為禮部員外郎,因陷於黨爭被貶官外放。
②前溪:通前妻。後溪:四川凌雲寺。
③朱衣:紅衣,這裏指代官吏。
④伯牙:俞瑞字伯牙。春秋時、楚國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5] 

寄張元夫白話譯文

白鷺一會獨自立於前溪,一會又路到了後溪巡行。它見慣了穿着紅衣的官吏,所以也就處變不驚了。
想問一下人間的憂愁與孤寂是什麼滋味。那就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從此不再彈琴的感受一樣吧。 [5] 

寄張元夫創作背景

此詩所寄對象是張元夫,此人曾與薛濤同幕,文宗時任中書舍人。後被白居易薦為禮部員外郎。這首詩應是張元夫到京前,元和十年薛濤與李程別後一段時間內所寫。由於同在武元衡府中共事,關係又十分要好。不然,他不會成為薛濤的傾訴對象。 [1] 

寄張元夫作品鑑賞

寄張元夫文學賞析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從首聯的字面意思來看,似乎在給人們講述一隻鷺的故事,它在前溪站一會兒,又到後溪走一走,見到了紅衣人已經司空見慣。可以看出,其中“立”“行”“識”“驚”都是擬人化動詞。據之可説與之相關的名詞也是對人物的指代,由此便可進入象徵。
以李程和薛濤的關係為線索,對此詩進行剖析,可分為兩個層面來進行。首先,從李程方面來講,在《江月樓》詩中以鷗鷺分別喻指李程和詩人的話,而在本詩中鷺的單獨出現就是薛濤自喻。故此“前溪”即“前妻”的諧音,對於李程來説“前溪”(前妻)已碑立,“後溪”(後妻)自然是詩人自喻,且已“行”(離)去。就是説,上半句描述了李程目前的配偶狀況。其下半句意為,她對披着“朱衣”的官吏已經看透了。
其次,從薛濤自身方面看,若將鷺作為自喻,對好朋友傾訴心事,其內容自然不會如此簡單。其“前妻”意與庚信《烏夜啼》及《蕩子賦》中“前溪”詩意相同,都是指寄託相思之情。而“後溪”作為地名,指四川的大佛凌雲寺,正是一個適合於修身養懶性的地方。加之,句中“行”有修行意。故之,詩人就給張元夫透露了要以修行來替代相思之苦的信息。從上述,其首聯上半句意:想思只泣後溪修行。
下半句意即,我見到紅色的衣物不再驚奇讚歎。也就是説自打從與李程離別,就不想再見穿紅衣的官吏。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尾聯所述意思甚為明瞭,即:人世間憂愁寂寞、孤獨,莫過於知音的逝去。
於是説此詩是寄給張元夫的,表面上似乎是在埋怨、責怪李程,來作給張元夫看。倒不如説是寄給李程,以述相思之苦的詩作。 [1] 

寄張元夫名家點評

高雄師大教授、詩評家蘇珊玉《古典詩歌研究彙刊·薛濤及其詩研究》:這是一首慰人寂寥之詩,其以“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點明張元夫的孤寂,並表達不盡之意於言外,期能使張元夫振奮,此正可以説薛濤誠摯交友態度及體貼的心思。 [4] 

寄張元夫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人稱“薛濤箋”。脱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列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傳下的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2] 
薛濤圖冊
參考資料
  • 1.    董鄉哲.薛濤詩歌意釋:三秦出版社,2009:215-217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5
  • 3.    薛濤.洪度集[M]陳矩校刊,清光緒版:13
  • 4.    蘇珊玉.古典詩歌研究彙刊·薛濤及其詩研究.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68
  • 5.    劉天文.薛濤詩四家注評説:巴蜀書社,2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