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容克貴族世家

鎖定
Junker 德語Junker的音譯。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起源於16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亡。在德國文獻中容克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鄉村容克等不同類型。
中文名
容克貴族世家
外文名
Junker
類    型
封建地主階級
所屬國家
德國

容克貴族世家簡介

鄉村容克指普魯士的貴族莊園,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東地區並在那裏進行殖民德意志騎士領主的後裔。他們集領主權與鄉村政權於一身。16世紀容克為了擴大谷物生產,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國、尼德蘭大量強佔易北河以東農民的份地以農奴的勞役經營商品生產性莊園經濟。鄉村容克具有粗獷、暴戾、眼光狹隘的特點。1653年,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賜予容克以“完全支配”農民的權力,並給予免税等大量經濟優惠。在1807年開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擊。19世紀以來普魯士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經濟基礎封建莊園。為此普魯士王朝重要軍官職位和政府官位賜給容克作為“補償”。1848年德國革命後,容克的莊園經濟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大部分容克開始資產階級化,但仍保留許多封建殘餘在容克莊園中,僱農仍然處於半農奴的地位。這種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用資本主義剝削逐漸代替農奴制剝削的方式,被稱為“普魯士道路”。

容克貴族世家容克地主階級

容克地主階級政治方面屬於極端的保守主義,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贊成對農業採取保護主義,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麥 1871年普魯士“自上”統一德意志標誌容克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後形式帝國國會中的德意志保守黨和國會外的農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軍隊中的軍官也多出身於容克,從而使整個德意志帝國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瑪共和國時期,容克敵視共和政體,支持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

容克貴族世家容克貴族制度

關於容克貴族制度的解釋:容克貴族制度:在中世紀以來主要盛行於普魯士,主要的內容是在一個封地上只有這個家族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族的封地和爵位,而其他的兄弟在其兄長繼承家業以後必須離開家去創自己的天地,去尋找一些無主的土地或是有主的非本國的土地,然後通過決鬥等方式取得土地後向普魯士皇帝申請封號,由於這一類貴族眾多,最終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貴族階級,也是所有貴族階層最具侵略性的階層,終於在普魯士的東部建立了龐大的國土,被人稱為東普魯士。容克貴族形成的原因:經過了很多年的發展,普魯士帝國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再封給一些新興的貴族了,但是貴族又是組成帝國的主要部分,所以普魯士帝國通過這幾種方式消化這些貴族:給爵位然後服兵役,這在後來形成了最早的德國的職業軍人修改繼承製度,將一些多餘的貴族通過制度規範使其離開父母的封地,去侵略別人的土地普魯士帝國奪得更多的土地,如果奪得土地的貴族不向皇帝申請封號,要自立國家。將會遭到周圍一些貴族的進攻,其封地將被別人瓜分。有些西方的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是沒有封建制度的,因為封建制度的很大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分封制,但是中國以後沒再有分封制的出現了。而在歐洲,分封制度非常盛行,在這種情況下才產生了容克貴族。這是一種解決貴族階層人數不斷增長的辦法。當然不是每個容克貴族都能成功,所以他們為了生存會去其他國家服役,其中法國外籍軍團中的普魯士團最為出名,在那裏服役的大多數是容克貴族。

容克貴族世家容克貴族出身

容克貴族出身的德國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個“馮”(或譯“封”)(Von),這是其貴族出身的特殊標誌。表示其祖先有國王授予的爵位,類似中國古代的公、侯、伯、子、男等,並非姓名的組成部分,只表明其具有貴族身份。
例如共產黨的鼻祖、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F.Friedrich Engels 弗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就有普魯士貴族的的血統,他的名字中就有“馮”字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