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宮喬巖

鎖定
宮喬巖(1892年-1955年),化名王少春,1892年生於安徽蕪湖,辛亥革命後即參加反袁運動及“五四”“五卅”等反帝反封建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東北等地進行秘密的革命工作,組織抗日運動,1932年後在北京、張家口從事抗日同盟軍活動,1942年後在國統區長期從事革命的統戰工作,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1952年9月以後因病休養,1954年12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4月19日因病逝世。 [2] 
中文名
宮喬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2年6月11日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10日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蕪湖

目錄

宮喬巖人物生平

宮喬巖 (1892-1955)化名王少春,蕪湖人。宮喬巖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民國8年(1919)後,在蕪湖教會學校一聖雅各中學任教。
民國14年(1925),蕪湖由聖雅各中學發起反對帝國主義奴化教育學潮,宮鼎力支持。孫中山逝世後,3月18日,蕪湖各界在獲悉這一墨耗之後,紛紛發出喧電進行懷念,並降半旗三日,各中等學校相互接洽發起追恆活動。4月24日,蕪湖各界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孫中山大會。會上,錢杏鑑報告了孫中山的事蹟,宮喬巖宣讀了孫中山的《國事遺囑》,介紹了孫中山為完成國民革命“必須喚醒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遺願,號召羣眾為實現孫中山的遺願而共同努力。會後,各界羣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與此同時,安慶、蚌埠等地也舉行了大規模的慎念活動。 [3] 
“五卅”慘案消息傳至蕪湖,反帝反軍閥鬥爭更烈,宮站在鬥爭前列,是運動領導人之一。7月1日,蕪湖外交後援會公祭在滬、漢、粵殉難烈士,由阿英主祭,宮報告英兵在各地開槍情況,聞者義憤填膺。8月23日,外交後援會在十三道門集會,當眾焚燬英、日貨物,先由宮作演説,聞者動容。隨即,宮辭職與李克農、阿英等創辦私立民生和新民中學,吸收教會學校退學學生入學。9月10日,民生中學開學,宮喬巖任校 長。10月10日,各校學生在十三道門舉行大會,內容為“收回關税自主,反對滬案重查,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解放”。集會由宮喬巖主持,影響頗大。
民國15年(1926),民生中學呈請立案照準,由商務印書館在滬代辦軍用步槍80支,作為學生軍訓之用。軍訓課分3個大隊,人稱為學生軍。3月12日,舉行孫中山逝世忌日紀念,由宮喬巖主持,李克農讀遺囑。3月18日,北京段祺瑞執政府槍殺天安門請願學生,釀成“三一八”慘案,激怒全國。3月27日,蕪湖各界為聲援北京請願學生,召開市民大會,宮喬巖為大會主席。會後遊行示威,進行聲討,與會者約2000人,尾隨遊行者達萬人。
民國16年(1927),國民黨右派策劃反革命事變,宮喬巖、李克農、錢杏邨等離蕪,避居巢縣。5月,宮喬巖等赴漢,旋返蕪,宮仍任校長。11月28日晚,國民黨軍警包圍民生中學,宮喬巖被捕,民生中學同學請願營救,發表宣言,張貼標語,當局迫於輿論壓力將宮釋放。不久,宮喬巖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17年(1928)起,宮喬巖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先後在上海、東北等地開展艱險的地下鬥爭,組織抗日運動。民國21年(1932)宮至北京、張家口從事抗日同盟活動。
民國31年(1942)後,在蔣管區長期從事革命統一戰線工作,曾在劉文輝部隊所駐紮的西昌地區堅持地下鬥爭達5年之久,為西南地區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宮喬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1954年12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遺體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1] 
參考資料
  • 1.    蕪湖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蕪湖市志 1986-2002 下.北京:方誌出版社,2009.10:1602-1603
  • 2.    張承平.八寶山革命公墓碑文錄:改革出版社,1990.03:21-22
  • 3.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著.中國共產黨安徽歷史 第1卷 1923-194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