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家泥塑

鎖定
泥塑,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梅縣區客家泥塑據文獻記載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3] 
2019年1月13日,客家泥塑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 [2] 
中文名
客家泥塑
遺產類別
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級別
市級
批准時間
2019年1月13日
客家泥塑的創作一般要經過五個步驟:構思畫圖稿、選料練泥、塑形、着色以及燒製和修整。其中,構思是最難的部分。 [4] 
據《乾隆嘉應州志》記載:“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區),古程鄉,北宋開寶四年改稱梅州,清雍正十一年嘉應始為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亦含程鄉本身,直隸廣東。”“《宋史》:紹興縣十六年(公元1146年)梅州孔子廟生芝。”“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知州劉煥增修學宮新十哲像,編續從祀諸賢,加建齊舍職事位。”在梅州市梅縣區城鄉中的各式客家傳統民居、宗祠、私塾、家廟、寺院等建築中,保存着大量的灰塑彩繪、彩塑書卷、木雕屏風、檻牆壁畫等室內裝飾,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客家民間匠人留下的作品,不但彰顯着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更是千百年來客家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3] 
梅州市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劉沅聲贛州市崇義縣政府之邀,攜帶“劉沅聲客家泥塑”系列作品共計45組件赴上堡梯田景區舉辦個展。這次展出的客家泥塑作品,與展地的地域特色十分應景,無論是講述客家歷史淵源的《客家大遷徙》,還是表現鄉土農耕生活和傳統風情的《客家大喜》等作品,以及表現崇文重教傳統的《客家家教》系列作品,都體現了贛兩地客家文化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展覽讓觀眾近距離認識客家泥塑,領略泥塑文化的神奇奧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