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家婚俗

鎖定
客家婚俗,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於2009年入選。項目保護單位為龍泉驛區文化館 [1] 
客家傳統婚俗是中國古文化的留存再現,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其隆重而有序的婚嫁過程,反映了客家人嚴謹的婚姻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1] 
中文名
客家婚俗
保護級別
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入選時間
2009年
保護單位
龍泉驛區文化館

客家婚俗起源發展

客家婚嫁習俗出自古中原,成形於宋代閩粵贛,而後於清初與巴蜀文化結合,形成四川客家婚嫁習俗。客家婚嫁習俗在具備婚嫁基本風格的同時,還摻雜了大量的民間歌謠,以及一系列的地方性儀禮法則,顯得更為熱鬧和繁瑣。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其中一些舊的禮俗,過於繁瑣的細節已經慢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為文明和實用的新風尚。

客家婚俗基本特徵

客家婚嫁習俗是中國古文化的留存再現,為研究古文化民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其繁瑣但有序的婚嫁過程都是客家人區別於其他七大民系人之間的主要標誌。
客家婚俗整個過程包括:合八字、過禮、殺喜豬、哭嫁、上頭開臉、迎親送親、攔媒謝媒、拜堂、鬧房、回門、送滿月等程序。其中,“回門”也叫“轉門”,一般為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新娘家中姐妹等女眷邀請新郎新娘一起回女家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可同往,吃罷午宴,當日歸來。婚後月餘,新娘家中派人向新郎新娘送去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寓意五穀豐登、人丁興旺。 [3] 

客家婚俗習俗簡介

成都市的客家婚俗,是指龍泉驛區洛帶鎮客家人的獨特結婚禮儀。在傳承中原六禮婚俗禮儀基礎上,客家婚俗融入了一系列地方禮儀法則和大量民間歌謠,彰顯出古樸、熱鬧、禮數週全的獨特魅力。客家婚俗環節較多,過程較長,包含説媒、看妹子、寫庚帖、編紅單、定親、看家方、送日子、送菜和抬嫁妝、哭嫁、迎親、宴客、過門、進門、拜堂、鬧房、回門、送滿月等步驟,且每個程序中包含若干特定儀式。 [1] 

客家婚俗傳承保護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