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宛西地方自治館

鎖定
宛西地方自治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內鄉縣縣衙大街,距內鄉縣衙400米。於2003年4月建成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為9800平方米,分主展廳和東西兩個展廳。廳內共展出各種圖片160餘幅,各種歷史見證實物130件(包括真實槍支以及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和蠟像一組,從時間到空間,客觀真實地實現了三十年代自治時期的產生,發展和衰敗的過程。 [1] 
中文名
宛西地方自治館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
佔地面積
9800平米
景點類型
著名紅色景區之一

目錄

宛西地方自治館發展過程

南陽內鄉宛西自治館 南陽內鄉宛西自治館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尤其是地處豫、陝、鄂交界的宛西一帶更是因物產豐富,交通便利而成為土匪掠奪的對象。鑑於此種情況,加上受孫中山先生自治思想的影響,在一九三零年九月二十七日這天,由鎮平平彭禹廷彭雪楓之叔父)召集內鄉、淅川、鄧縣代表人物別廷芳、陳重華、寧洗古聚首內鄉楊集商定聯合自治,旨在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這就是著名的“楊集會議”。
南陽內鄉宛西自治館
南陽內鄉宛西自治館(2張)
為實現自治,四人制定了自治目標,明確了方向:自治初期達到:野無曠土、村無遊民、人無不學、事無不舉、家家有飯吃、人人有衣穿。高級階段:夜不閉户、路不拾遺、村村無訟、家家有餘。並且自治首領對地方建設極為努力,辦學校,築水壩,修電站,擴道路俱有成效,確確實實實現了自治目標,使宛西治安為之一變,且百姓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遺憾的是,由於彭,寧先後被殺害,導致整個自治局勢只有內鄉別廷芳支撐,再加上別因幫助紅軍引起國民黨不滿而遭到訓斥辱罵,於1940年含很離去,使得自治在歷時十三年後徹底消亡(自治從1930--1943)。

宛西地方自治館評價

宛西自治歷時十三年間,曾受到蔣介石,李宗仁等的重視,也引起了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的關注。以此題材拍攝的電視劇《別廷芳傳奇》已在全國播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