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向降準

鎖定
定義:一般指轉向指定的方向,包括事物的方向性、動物主動調整其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的空間位置的行為等方面。在金融行業中這個就是指定某一個金融領域或金融行業。
降準:央行貨幣政策之一。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表明流動性已開始步入逐步釋放過程。
定向降準:就是針對某金融領域或金融行業進行的一次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目的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中文名
定向降準
外文名
targeted cuts to required reserve ratios
類    型
政策調整
隸    屬
金融業
目    的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定向降準採取措施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並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符合結構調整、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適當降低準備金率,同時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專家認為,在“定向降準”提出後不久,此次國務院再次強調對此加大力度,再加上當前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持續走低,顯示出貨幣供應充足,2014年將難再現“錢荒”。 [1]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同時,深化金融改革,用調結構的辦法,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要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規範同業、信託、理財、委託貸款等業務,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縮短融資鏈條。還要優化融資結構,堅持有扶有控,加大對國家重點建設、企業改造、服務業等的支持。
“當前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除了與企業自身有關,也與金融市場發展的不規範有關,其中一些同業、信託、理財等銀行業務演變成錢生錢的遊戲,導致企業融資水平的水漲船高。”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此次國務院會議明確規範同業、信託等業務,意在打通融資通道,拉低融資成本,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更加通暢。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必須要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説,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需要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做支撐,央行接下來將從總量和結構兩方面着手,首先穩定融資總量,同時加強信貸政策引導,優化融資結構,對“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棚户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着重支持。 [1] 

定向降準服務對象

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與央行在4月25日宣佈的“定向降準”相比,此次“定向降準”的結構、導向政策更加明確。
“‘定向降準’屬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舉措,與‘全面降準’相比,它更具有針對性,有利於將金融資源更好地投放到“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紀志宏表示,此舉既能增加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又能降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穩增長作用,從而在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協同並進中穩增長。 [1] 

定向降準歷次降準

2018年4月25日起,央行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2] 
2019年5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下調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通知》,對5月6日央行宣佈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3]  《通知》明確,定向降准將分3次落地,並明確了3次落地的規模。即5月15日、6月17日分別下調縣域農商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7月15日下調其存款準備金率至8%。 [3] 
2019年9月6日,央行宣佈,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 [4] 
央行3月16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定向降準各方評價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定向降準”政策的初衷很好,如果能把資金流向定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同時確保資金不外流或流向樓市等,將會給實體經濟帶去利好,不過這要靠進一步出台政策和細則來保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