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官陂村

(福建省漳浦縣盤陀鎮下轄村)

鎖定
官陂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盤陀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盤陀鎮中部,為鎮政府所在地,北鄰盤陀村,西鄰割埔村,南鄰通坑村,東鄰上洞村。源自梁山的盤陀溪(古名綏安溪)向東流經本村和上洞村,至蒲野村匯入鹿溪。本村的雀埔自然村有温泉,舊縣誌記載:“温源溪,在縣西南八都境,兩泉並出,一微暖,一極熱,合流南入縣前溪”。縣前溪即今官陂溪,因自東晉義熙九年至五代在溪畔設綏安縣治所,故古名縣前溪,是綏安溪(今盤陀溪)上游。
中文名稱
官陂村
外文名稱
Guanpi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漳州漳浦縣盤陀鎮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202
地理位置
位於盤陀鎮中部,為鎮政府所在地
歷史人物
王憲章

官陂村政區沿革

清代屬八都湯坑保所轄。民國23年屬第五區(區署設石榴坂)的無象保所轄(民國33年裁撤區署,盤陀鄉合併於綏安鎮)。新中國初期,屬第二區無象鄉所轄,1955年12月,第二區改稱石榴區,無象鄉合併於盤陀鄉,官陂隨之屬盤陀鄉所轄。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盤陀管理區官陂大隊,1961年7月改屬盤陀公社。1984年9月,屬盤陀鄉(1992年2月改為鎮)的官陂村,轄官陂、雀埔、無象鋪、雲尾、水港、草厝、觀音寨、後埔坑8社。現共有726户3349人,其中,官陂社173户774人;雀埔156户,762人;無象鋪146户,675人;雲尾83户,355人;水港78户,345人;草厝41户,210人;觀音寨35户,153人;後埔坑10户,46人。2002年8月安置三峽移民16户,71人。

官陂村姓氏源流

官陂村各社為王姓聚居地,祖祠“綿綿堂”在雀埔社。祖先來自官潯鎮橫口,開基於元末,至今傳24世,繁衍官陂、倉裏二行政村各社,共5千多人,佔全鎮人口五分之一。第七世多人於清代渡台開拓宜蘭羅東,傳下很多後裔,1994年組團來尋根拜祖,獻款重修王氏祖祠。

官陂村經濟狀況

全村有水田1975畝,農地740畝,有大片山地和坡地。水田原以種稻為主,現有80%種植香蕉。 [1]  農地種雜糧。坡地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約3千畝。山地造林萬餘畝,分佈在三王山、香爐山、小尖山、平坑山等處。
村民從事運輸業者68人,有貨車及農用車35輛、手扶拖拉機12輛。建築工4組,有水泥混凝土攪拌機一部。外出經商者53人,外出做工者320人。

官陂村基本設施

全村飲用井水。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供電情況正常。現電視裝機普及率95%,電話裝機普及率80%。幾乎每户都有摩托車。
可行汽車的村道從官陂社南通通坑社,北通到鎮政府所在地與國道324線相接。村辦公大樓於1999年新建。
官陂小學,校園面積5669平方米,建築面積1378平方米,設11班級,學生340人,教師20人。學童入學率100%。

官陂村名勝古蹟

湯坑温泉,在雀埔,即是舊縣誌引據宋代《漳州圖經》所載唐初胡商(外國商人)康沒遮洗浴處。最高温度63℃,現已開發水井4口,用管道將一口温泉水引到天福茶莊澡堂,一口温泉水引到盤陀土地所,還有兩口温泉,由本村建為村民公共浴室。
湯坑梁山明王廟,在雀埔。南宋末端宗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月,端宗的船隊已從福州經泉州播遷粵東,右丞相文天祥率勤王部隊從汀州經漳州至漳浦,駐宿湯坑梁山明王廟,收集散兵萬餘人,南下粵東時連戰皆捷,但時下南宋大勢已去,文丞相終於在海豐五坡嶺受元軍包圍,戰敗被俘,而湯坑梁山明王廟這一段往事永載青史。
官陂樓,圓形三合土樓,約建於清代初期,今遺蹟尚存。
攀雲樓,在雲尾社,方形三合土樓,建於清乾隆十四年,今樓牆完好。
雀埔樓,明代圓形土樓,尚存。

官陂村歷史人物

王憲章,清乾隆三十五年武科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