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日文化

鎖定
宗日文化是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定居生活。
中文名
宗日文化
類    型
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
因青海省同德縣宗日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帶,即興海、同德、共和、貴南、貴德等縣高原盆地的河谷地帶,也有可能到了黃河上游的其他區域。宗日遺址發掘出土了一批造型粗糙和彩繪風格粗率的彩陶,在夾粗砂乳白色陶胎上施紫紅色彩繪,圖案較簡單,以細折線構圖,以三角體變化而成的細長線條的組合或細長三角體衍生出來的像生圖形的組合。這些圖案化的表現,形成了一套風格鮮明,自成一體,與其他各種彩陶類型都完全不同的獨特文化面貌。這些宗日文化彩陶,與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和半山類型的彩陶和可能屬於齊家文化的遺存共存同出,反映了宗日文化與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有着密切聯繫。宗日遺址發掘的許多墓葬都是與馬家窯文化彩陶共存,而與可能屬於齊家文化遺存的共存相對較少。根據出土器物組合變化可分為四期。據碳十四測定,文化年代為距今5 700~4 300年。到了宗日文化晚期,又接受了齊家文化的新變化,新出現了玉器。總體看,宗日文化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定居生活。參見“宗日遺址”(192頁)。 [1] 
參考資料
  • 1.    王魏總主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3,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