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宏觀金融學

鎖定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宏觀金融學研究在一個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經濟中如何獲得高就業,低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增長。宏觀金融學是宏觀經濟學(包括開放條件下)的貨幣版本,它着重於宏觀貨幣經濟模型的建立,並通過它們產生對於實現高就業、低通貨膨脹、高經濟增長和其它經濟目標可能有用的貨幣政策結論和建議。
中文名
宏觀金融學
外文名
Macro Finance
所屬領域
學科
對    象
金融

宏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的發展

宏觀金融學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1] 
(一)古典貨幣需求理論 [1] 
古典“二分法”把經濟分為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實際領域和貨幣領域。實際領域的因素決定相對各個生產要素的所得,構成價值理論。貨幣領域的因素決定一般物價水平,構成貨幣理論。經濟學家多用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體系研究價值理論,用貨幣數量方法研究貨幣理論。 [1] 
凱恩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考察就業量、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供給、總需求、社會總消費和社會總投資等宏觀變量。在總量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凱恩斯認為,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決於消費傾向、投資邊際效率流動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貨幣數量。 [1] 
弗裏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是他的現代貨幣數量説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貨幣需求學説研究的是人們願意持有的現金數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弗裏德曼摒棄了凱恩斯和凱恩斯學派從人們保持貨幣的動機出發來研究貨幣需求的方法,把貨幣作為一種資產,一種持有財富的方式或“一種資本貨物”。 [1] 
(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 [1]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承認實際產量和就業量波動的非均衡性質,特別是承認產品市場中的普遍生產過剩,承認勞動市場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認為名義總需求的衝擊可以造成非決衡的產量和就業量的波動;經濟體系本身的不完全性是名義總需求的衝擊產生的實際效應的原因。 [1]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貨幣是非中性的、政府的經濟政策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市場的失效需要政府幹預來發揮積極作用。 [1] 
(三)金融約束理論 [1] 
金融約束理論由斯蒂格利茲等提出。指金融管理當局在金融部門創造一種尋租機會,即有意識地為一些金融機構提供“特許權價值”,如存貸利率控制、市場準入限制等,使這些機構能獲得一個持續穩定的利潤流,讓銀行不為短期獲益而損害社會利益。 [1] 
金融約束理論對金融自由化條件尚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它為發展中國家由“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提供了過渡性的指導思想,也是對金融抑制論和金融深化論的補充,它所提出的政策主張有助於推動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使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和健康發展。 [1] 
20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一直居高不下,投資減少,經濟發展緩慢,然而運用凱斯主義經濟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並沒有使利率下降,卻因為人們對於物價上漲的預期,利率反而上升了。與此同時,消費、儲蓄、投資等反面都受到物價上漲預期的影響。 [1] 
人們的預期從被動地適應情況漸漸地變得更明智、更合理、更有主動性,他們根據預期打出了提前量,而且採取各種預防措施,與政府相抗衡,這一事實表明當人們的預期對於經濟活動具有越來越大的作用,預期日益成為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1] 
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形成的理性預期學派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貨幣政策無效。 [1] 

宏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的劃分應注意的問題

在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的劃分上,有兩個問題值得特別注意: [1] 
第一,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將西方現代金融學劃為微觀金融學,將我國傳統金融學相應地劃為宏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的發展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二者之間必然有一個知識的整合過程。就當前的學科建設來説,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應用微觀金融學的成果來改造我國傳統的宏觀金融學。例如,馬克威茨在資產組合選擇理論中,分別用數學期望和方差來度量預期收益率和風險,從而使收益與風險這一古老的金融命題獲得了新的解釋,那麼,如何將這一成果引人宏觀金融學之中,使其建立起新的金融風險與收益理念呢?再如,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解決了商品價值和價格問題,而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則解決了資本性資產的定價問題,二者之間是否可以建立某種合理的聯繫呢?再者,馬克思是從商品價值與價格的角度導出貨幣需求的,凱恩斯提出了投機性需求,但只是把它簡單地看成是利率的函數,那麼,是否可以利用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將商品性貨幣需求、儲備性貨幣需求、投資性貨幣需求三者統一起來?當前我國在通貨狀態的評價和貨幣需求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忽視資產價格變動影響和投資性需求調控的問題。
第二,不應將宏觀金融學與微觀金融學的劃分,與理論金融學與應用金融學的區分混為一談,説宏觀金融學是理論金融學,微觀金融學是應用金融學。首先,宏觀金融學也有一個龐大的應用學科體系問題。如國家與區域層面的貨幣調控與管理、信貸調控與銀行管理,國家層面的保險、證券、外匯監控與管理,金融風險、金融衍生品的監控與管理,國家對外金融管理、金融法制建設、公民金融意識和道德的培育等,此外,還有區域間的各種金融問題。也就是説,宏觀金融學也包括理論金融學與應用金融學兩個部分,而這一學科的應用部分發展嚴重滯後,使實際操作部門幾乎仍然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是這一學科的最大缺陷。其次,微觀金融學也包括眾多的一般金融理論間題,其中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市場有效性理論等,不僅是金融學的一般理論,也是整個經濟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而資產組合選擇理論、期限結構理論、期權定價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起源於亞當·斯密的貨幣博弈論等不僅屬於金融學的一般理論,而且對於改造傳統的宏觀金融學也將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資料
  • 1.    .陳春生.試論金融學科結構與體系的構建.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