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完顏阿里不孫

鎖定
完顏阿里不孫,字彥成,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人。
彥成
所處時代
金史興定元年
出生地
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
本    名
完顏阿里不孫

完顏阿里不孫人物生平

完顏阿里不孫,字彥成,是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人。明昌五年中進士,調任易州、忻州軍事判官、安豐縣令。補任尚書省令史,又任興平軍節度副使,應奉翰林文字,轉修撰,充任元帥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的經歷官。執中圍困楚州時,放縱軍隊大肆搶掠,阿里不孫因為不勸諫糾正,被決杖五十。大安初年,改任户部員外郎、鈞州刺史。執中行樞密院於西京,復以他為執中的經歷官。改任威州刺史。貞祐初年,累遷至國子祭酒,歷任越王、濮王傅,改同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宣撫副使。召為兵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改陝西路宣撫副使,遷元帥左都監。改河平軍節度使、河北西路宣撫副使。改御史中丞、遼東宣撫副使。 [1] 

完顏阿里不孫行省遼東

又經一月,權右副元帥、參知政事、遼東路行尚書省事,賜御衣、廄馬、安山甲。上京行省蒲察五斤上奏他的功,於是朝廷賜金百兩、絹百匹為賞賜。興定元年(1219),真拜為參知政事,代理右副元帥,行尚書省、元帥府於婆速路,承製可以除拜刺史以下官職不一致的。當時,蒲鮮萬奴佔據遼東,侵掠婆速的地境,高麗畏懼其強大,資助糧食八萬石。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入朝後,遼東兵勢愈加弱小,五斤留江山守肇州,江山亦很想離開。等到上京宣撫使蒲察移刺都改任陝西行省參議官,而伯德胡土於是有了異志。宣撫使海奴不迎接制使,坐着接受詔書,阿里不孫抓了他之。不久,阿里不孫即矯制大赦諸道,眾人之心才稍稍安定,而阿里不孫向朝廷請罪。 [2] 

完顏阿里不孫史書記載

完顏阿里不孫,字彥成,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人。明昌五年進士,調易州、忻州軍事判官、安豐縣令。補尚書省令史,除興平軍節度副使,應奉翰林文字,轉修撰,充元帥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經歷官。執中圍楚州,縱兵大掠,坐不諫正,決杖五十。大安初,改户部員外郎、鈞州刺史。執中行樞密院於西京,復以為經歷官。改威州刺史。貞祐初,累遷國子祭酒,歷越王、濮王傅,改同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宣撫副使。召為兵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改陝西路宣撫副使,遷元帥左都監。改河平軍節度使、河北西路宣撫副使。改御史中丞、遼東宣撫副使。再閲月,權右副元帥、參知政事、遼東路行尚書省事,賜御衣、廄馬、安山甲。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奏其功,賜金百兩、絹百匹。
金史興定元年,真拜參政事,權右副元帥,行尚書省、元帥府於婆速路,承製除拜剌史以下。不協。是時,蒲鮮萬奴據遼東,侵掠婆速之境,高麗畏其強,助糧八萬石。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入朝,遼東兵勢愈弱,五斤留江山守肇州,江山亦頗懷去就。及上京宣撫使蒲察移刺都改陝西行省參議官,而伯德胡土遂有異志。宣撫使海奴不迎制使,坐而受詔,阿里不孫械繫之。頃之,阿里不孫輒矯制大赦諸道,眾乃稍安,而請罪於朝。
金史初,留哥據廣寧,知廣寧府事温迪罕青狗居蓋州,妻子留廣寧,與伯德胡土約為兄弟。青狗兵隸阿里不孫,內猜忌不協,蒲察移剌都嘗奏青狗無隸阿里不孫。宣宗乃召青狗,青狗不受詔,阿里不孫殺之。胡土乃怨阿里不孫。既而胡土率眾伐高麗,乃以兵戕殺阿里不孫。權左都監納坦裕與監軍温迪罕哥不靄、遙授東平判官參議軍事郭澍謀誅胡土,未敢發,會上京留守蒲察五斤遣副留守夾谷愛答、左右司員外郎抹捻獨魯詣裕計事。裕以謀告二人,二人許諾,遂召胡土至帳中殺之。阿里不孫已死,朝廷始得矯赦奏疏,詔有司獎諭。未幾,聞阿里不孫死於亂,詔贈平章政事、芮國公。納合裕真授左都監,哥不靄進一階,愛答、獨魯、郭澍遷官升職有差。
金史阿里不孫寬厚愛人,敏於吏事,能治劇要,識者以為用之未盡雲。

完顏阿里不孫人物評價

《金史》:寬厚愛人,敏於吏事,能治劇要 [3] 
參考資料
  • 1.    《金史·卷一百三·列傳第四十一》完顏阿里不孫,字彥成,曷懶路泰申必剌猛安人。明昌五年進士,調易州、忻州軍事判官、安豐縣令。補尚書省令史,除興平軍節度副使,應奉翰林文字,轉修撰,充元帥左監軍紇石烈執中經歷官。執中圍楚州,縱兵大掠,坐不諫正,決杖五十。大安初,改户部員外郎、鈞州刺史。執中行樞密院於西京,復以為經歷官。改威州刺史。貞祐初,累遷國子祭酒,歷越王、濮王傅,改同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宣撫副使。召為兵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改陝西路宣撫副使,遷元帥左都監。改河平軍節度使、河北西路宣撫副使。改御史中丞、遼東宣撫副使。再閲月,權右副元帥、參知政事、遼東路行尚書省事,賜御衣、廄馬、安山甲。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奏其功,賜金百兩、絹百匹。
  • 2.    《金史·卷一百三·列傳第四十一》興定元年,真拜參知政事,權右副元帥,行尚書省、元帥府於婆速路,承製除拜刺史以下。不協。是時,蒲鮮萬奴據遼東,侵掠婆速之境,高麗畏其強,助糧八萬石。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入朝,遼東兵勢愈弱,五斤留江山守肇州,江山亦頗懷去就。及上京宣撫使蒲察移刺都改陝西行省參議官,而伯德胡土遂有異志。宣撫使海奴不迎制使,坐而受詔,阿里不孫械繫之。頃之,阿里不孫輒矯制大赦諸道,眾乃稍安,而請罪於朝。
  • 3.    《金史·卷一百三·列傳第四十一》阿里不孫寬厚愛人,敏於吏事,能治劇要,識者以為用之未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