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莊村

(河南新鄉市新鄉縣七里營鎮下轄村)

鎖定
宋莊村全村有267口人,18.2公頃耕地;工農業產值2500萬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人均銀行存款萬元以上,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1200餘萬元。
中文名
宋莊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新鄉市新鄉縣七里營鎮
電話區號
0373
郵政區碼
453700
人口數量
267口人
車牌代碼
豫G
方    言
中原官話

宋莊村歷史沿革

早在20世紀60至70年代就已成為新鄉縣農業戰線的先進典型。2002年,全村有267口人,18.2公頃耕地;工農業產值2500萬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人均銀行存款萬元以上,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1200餘萬元。
宋莊村
黨支部書記戚久旺是河南省著名勞動模範,被新鄉縣人稱為小麥棉花栽培管理技術土專家,曾任七里營鎮鄉鎮企業委副主任、鎮人大副主席,先後被推選為省第五、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市第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戚久旺,自20世紀60年代初任村黨支部書記起,六十年如一日,帶領全村人艱苦創業,實現了宋莊村由貧窮到小康、進而實現文明富裕的歷史性跨越。宋莊村1995年被新鄉縣評為首批文明富裕村,1998年被新鄉市評為首批文明村。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縣級優秀黨組織。宋莊村委會1993年被省民政廳授予先進村委會稱號。

宋莊村農業生產

宋莊村在農業生產上,結合本村實際,採取統分結合的雙軌經營機制,即在供種、澆水、機耕、收割和播種等耕作環節上由集體統一調配實施,在農作物管理方面,承包給農户分散管理經營。雙軌制的實施,解決了土地承包到户後,農民分散經營耕作上不易解決的難題,充分調動了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為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投資20餘萬元,改地面大水漫灌為管道節水噴灌,把全村18.2公頃耕地全部改建成高產、高質、高效的“三高”農田。為提高農業單產效益,在種子上作文章,採取了引進、試種、大面積繁育的措施,先後引進和繁育豫麥18—64、新麥9號、淮麥20、內鄉991、豫展1號和中棉164、中棉19、豫棉17、抗蟲棉等優良品種。種子工程啓動後,每年外調小麥種子90噸,增收3.6萬元;出售棉種增收4萬元;僅售良種一項,就使18.2公頃耕地年均增收7萬餘元。其中1994年推廣中棉164一個新品種.就增加11.4萬元,同年被市政府投子新鄉棉花第一村榮譽稱號。

宋莊村村辦企業

宋莊村在加快富民強村步伐中,大力興辦集體企業。自1978年創辦第一個企業起,村黨支部書記戚久旺就堅持每天早起到村辦企業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在他的帶領下,宋莊村民艱苦創業,穩步發展,創建起造紙、化工、塑料等村辦企業。在市場疲軟、競爭激烈的新形勢下,主動出擊,尋找商機,逐步形成了“挖潛降耗,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生產投入,擴大生產規模”的經營思路。1994年,在不改變原村辦企業經營性質的前提下,組建起新鄉縣久旺實業公司。當年年底,投資200餘萬元,對公司所屬華東造紙 業管理人員工資,村一般幹部工資低於企業工人工資,養成了幹部羣眾講奉獻、不比索取的良好風尚。宋莊村還借鑑外村經驗,開展評選好婆媳、優秀青年、五妤家庭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每年拿出5000餘元資金對評選出的好婆媳、優秀青年和五好家庭予以表彰和獎勵,提高了羣眾的文明意識和公德意識,杜絕了賭博、迷信和打架鬥毆等現象,婚禮簡樸、新事新辦蔚然成風。

宋莊村新農村建設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戚久旺帶領宋莊村羣眾按照新村規戈腰求,進行了兩次大的新村建設。1976至1996年,花園式新村如期工程完工,由十二排兩層向陽小樓組成,外觀大方,寬敞明亮。於1997年開始的、高標準第二輪新村建設正在進行中,計劃用二十年時間,將全村所有房屋全部改造成三層別墅式樓房.

宋莊村基礎設施

隨着經濟的發展,羣眾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各項公共福利和文化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襯裏辦起了青年民兵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免費開展了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免費每年為50歲以上村民體檢身體兩次,60歲以上老年人享受每年領取180元養老金待遇。宋莊村的今日,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穩步發展的新氣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