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兆文

鎖定
宋兆文是前台灣海軍陸戰隊上校指揮官,台灣防衞白皮書諮詢委員,台灣著名軍事評論員。
中文名
宋兆文
背    景
前台灣海軍陸戰隊上校指揮官
單    位
鳳凰衞視
節    目
軍情觀察室

目錄

宋兆文簡介

宋兆文現鳳凰衞視《軍情觀察室》欄目軍事評論員
宋兆文 宋兆文

宋兆文語錄

據鳳凰網發表名為宋兆文(似乎是經常在《軍情觀察室》上露面的一位軍事專家)的談話,題目是《中國轟炸機技術大突破,獲隱性遠程打擊力》。現擇錄於下:
宋兆文:這種技術得到國家領導這樣的重視,我想必是有一個原則,就是敵人看不到,摸不到,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到敵人,可以打的到敵人,而且可以遠程作戰,就是隱性的一種作戰,有效的作戰系統。
那你説這個彈道飛彈,彈道導彈,或者是潛艦,這個都有剋制的方法,那唯獨如果是成功不容易剋制的,就是轟10戰機吧。
我想轟10在這個試飛以後,當然是非會產生很多的問題,自己知道很多問題,在短期內這些問題,獲得的這個突破,在特別技術瓶頸上,跟這個製造成本上,獲得的很好的一個水平。
我想是這樣的,那我先就這個技術瓶頸上面來談,那我想,像這種飛機,很像BT,BT這個在飛行的時候,因為實際上這種飛行的機構,不符合飛行的要件的。
那麼要長途安全的飛,就是由電腦來操控,所以電腦操控這個作戰的飛機,跟一般的民航機是不一樣的,那這是一個很重大的突破。
由電拿來操控,我覺得第一個是這個,那第二個呢,就是它這個反雷達偵測,跟反紅外線偵測,這個水平能夠也是短期內獲得的提升,讓這架飛機,不管是從太空的衞星,還是空中這個水面,地面,這個雷達都不容易看到,那所以説能夠真正做到隱性跟遠程的打擊。
那麼第三個,我覺得它的突破就是把那個生產的成本,大幅的降低,我們想一家BT轟炸機,它的生產成本是12億美金,那根據我們所瞭解,現在目前這個我們的轟10大概是生產的成本,大概是1億多一點,接近1.2億美金左右,也就是説,只有BT的1/10的價位,那我想未來在數量上,可能有50架,因為BT就是21架。所以説在遠程打擊的能量上,是贏過美國的。

宋兆文其它

文中的BT看來應該是B2。據我所知,前一段時期,網上曾看到一篇俄羅斯軍事專家的文章,曾提到過中國以圖-22為藍本,自行研製出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