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一平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原中央國家機關黨委書記、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鎖定
宋一平(1917~2005),原名田道文,出生於湖北省石首縣(現劃歸公安縣)。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宋一平任省兒童局局長、共青團臨時省委書記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宋一平任中共長江局青委書記、北方局青委書記、中央青委常委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一平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副書記、中央保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黨委書記等。 [1]  宋一平是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特邀代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委員。 [3]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宋一平
別    名
田道文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省石首縣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5年11月2日
畢業院校
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目錄

宋一平人物生平

宋一平1916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石首縣(現劃歸公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0歲那年,父親病故,租地被收回,家裏衣食沒有着落,僅靠捕魚、租種小塊土地、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在他 12 歲那年,母親也不幸病故。從此,他就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3] 
1929 年春,一平加入了青年團,並擔任支部委員,負責領導兒童團的活動。1929 年夏初,當選為團石首縣委委員。1930 年賀龍同志率領紅軍進入洪湖蘇區成立鄂西特區組織,與此同時青年團也在調關召開鄂西團代表大會。一平作為石首縣團的代表出席特委成立大會,被選為特委委員,兼特委兒童團的書記。同年7月,團省委決定派宋一平到上海去,代表湘鄂西蘇區青年團組織出席少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的各蘇區青年團代表聯席會議。當時敵人對湘鄂西蘇區所進行的第三次圍剿非常兇猛,宋一平費盡種種周折,擺脱敵人的追趕和封堵,終於到了上海。 [3] 
1933年12月24日,根據組織安排,宋一平離開上海,赴蘇聯出席少共國際第十二次擴大全會。 [3] 
一平在莫斯科學習、生活了4年,除了學習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外,每年還到蘇聯各地參觀學習,經常聽共產國際各國黨的負責人關於國際問題和各國革命鬥爭經驗的報告。 [3] 
1937 年底,一平由於離開祖國和國內革命鬥爭已經4年,期盼回國。特別是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他歸國抗戰之心更為迫切。年底終於盼到這一天,經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允許,他與許光達、劉光梯等一批同志結伴回國。 [3] 
一平等人於 1938 年初到了西安。不久,又來到延安,並見到了毛澤東同志和中央許多負責同志。宋一平在延安只停留了 6 天,即被派到中共中央長江局工作。 [3] 
到武漢後,一平任長江局青委書記。長江局青委有李昌黃華等同志。長江局青委聯繫並建立了許多進步青年組織,開展抗敵宣傳、募捐、講演、遊行示威、慰問傷病員、歡迎世界學聯代表團等多種活動。還把一些幹部輸送到前方或到延安、新四軍去。在長江局工作期間,一平曾參加了中國學聯第二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1938 年5月,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學聯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 [3] 
1938年8月,國民黨政府下令解散民族解放先鋒隊和青年救國團、蟻社等三個進步團體。提出了“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政黨的反動口號,並積極籌備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即“三青團”,企圖限制黨領導的國統區青年運動,鎮壓進步青年組織,特別是我黨領導的青年組織。針對這一情況,長江局召開會議。會議由周恩來同志主持,王明、博古、董必武等出席會議,一平列席會議。討論中王明發言,提出以“民先隊”作基幹,統一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青年團體,與國民黨的“三青團”相抗衡,青年統一戰線要走“先分裂,後統一”的道路。王明發言後,宋一平講了不同意見,認為單純地拿一個“民先隊”來統一,去對抗國民黨對青年各個團體的打擊是頂不住的,不但頂不住它的打擊,而且更便於它的打擊。王明當時很不以為然,馬上用奚落的口氣説:“你小孩子懂得什麼!”周恩來同志表示:“一平同志的意見還是值得重視的,你們可以再研究一下。”實際上週恩來同志支持了一平的意見。 [3] 
六中全會後,中央青委決定調一平到北方局工作,任北方局青委書記。 [3] 
1941年春,一平赴延安向中央青委報告工作,並準備出席黨的七大。抵延安後,七大延期召開,中央決定留他在中央青委工作。 [3] 
1941年至1942年,世界法西斯勢力猖獗,中國敵後抗戰極其困難的時期。當時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掃蕩”,國民黨頑固派也掀起反共高潮,對根據地實行包圍和封鎖,陝甘寧邊區的環境極為險惡。為克服敵後抗戰的嚴重困難,黨中央開展了生產整風運動。宋一平參加了大生產運動,也參加了黨史研究和整風審幹工作。 [3]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當時一平在延安剛做完小腸治療手術,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本來準備休息一段時間,可一看到這鬥爭的新形勢,就再也坐不住了馬上去棗園找中央主管青年團工作的任弼時同志。任粥時同志當即批准了他去東北工作的請求,讓他到東北去做青年工作。 [3] 
1945年10月11日,一平和蔣南翔同志帶領一批青年幹部約一百來人,從延安出發,步行經綏德過黃河,路過晉西北,經大同到張家口,又經承德、阜新、彰武,繞法庫、鐵嶺等地,經過長達4個月的艱苦跋涉,最後到了海龍。一平在延邊分省委工作兩個月後,調任延吉縣委書記,兼任縣保安團政委。 [3] 
1949年初,宋一平調中央青委工作,擔任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籌委會常務委員,任弼時同志任籌委會主任。後來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接見了任弼時和他們幾個青年同志。這期間,一平和其他青委一起籌備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他即隨解放大軍南下,參加接管武漢的工作。後擔任中共華中局青委書記兼武漢團市委書記。宋一平在武漢剛剛工作半年,就又於9月返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剛成立,宋一平因肺病轉劇,就留京養病了。1951 年病情穩定,即任團中央常委及書記處書記。1954 年又調到武漢去工作,擔任中共武漢市委書記處書記兼武漢市政協主席,參與領導武漢市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工作,達11 年之久。曾負責和分管過監察、財貿、政法、文教等工作。1964年10月帶工作隊到裕華紗廠搞“四清”。 [3] 
1965年周總理和陳毅同志把宋一平從武漢調回北京,擔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政治部主任、中中央外小組成員。 [3] 
在對外文委,工作剛剛開展了一年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文革”開始,宋一平不理解。在一次中央召開的會議上,陳毅同志指着一平對周總理説:“宋一平有問題要問。”宋一平站起來問,是不是所有的當權派都靠邊站?周總理看了看他們,沒有回答。宋一平被戴上了“走資派”的帽子。 [3] 
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時,宋一平被派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工作,任學部臨時領導小組成員。後學部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他任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副院長。他深入揭批“四人幫”,堅決支持和參與“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團結廣大幹部和羣眾,積極平反冤假錯案。 [3] 
1980 年後,宋一平歷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副書記、中共中央保密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央國家機關黨委書記。在此期間,他主持領導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切實加強機關黨的工作,深入進行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認真整頓黨風和機關作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機關黨組織的戰鬥力,開創了中央國家機關黨員幹部培訓工作的新局面,為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竭誠盡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3] 
此後,宋一平先後擔任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副主任。1993 年宋一平退了下來,1995 年正式離休。 [3] 
宋一平因病於2005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1] 
參考資料
  • 1.    宋一平同志逝世[N].人民日報,2005.12.03.
  •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52-453
  • 3.    韶兵. 追憶宋一平同志[J]. 紫光閣, 2005, (12):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