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陵集會議

鎖定
安陵集會議,1946年9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以上幹部在安陵集(現革命老區、魯西南革命根據地——安陵村)討論總結定陶戰役(大楊湖戰役)作戰經驗的會議。 [1] 
中文名
安陵集會議
外文名
Anling Village Fair Meeting
別    名
定陶戰役總結會議、不握手會議
發生時間
1946年9月10日
發生地點
魯西南革命根據地—安陵村
制勝法寶
黨的羣眾路線

安陵集會議會議簡介

《鄧小平在定陶戰役後召開不握手會議的前前後後》一文中,寫的是1946年9月10日上午,劉伯承鄧小平在定陶戰役結束之後,召集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以上幹部,在安陵集(駐地安陵村召開討論總結定陶戰役作戰經驗和紀律整頓的會議,史稱安陵集會議,也就是那個著名的“不握手會議”,其開會地點就在安陵集(駐地安陵村)。 [2] 
安陵集會議(舊址)衞星遙感區位圖 安陵集會議(舊址)衞星遙感區位圖

安陵集會議事件背景

1946年中秋節,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和7縱隊司令員楊勇幾乎同時收到通知,要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以上幹部到“野司”去開會。“野司”是第二野戰軍司令部的簡稱。
陳錫聯在前往安陵集(駐地安陵村的二野司令部的路上時心裏想:從邯鄲出發幾個月來,我軍所向披靡,連戰皆捷,如今適逢中秋節,“野司”請各縱隊司令員去開會,必是要犒勞大家一番了。想到這裏,更是一路興沖沖地走去。 [3] 

安陵集會議事件經過

當參加安陵集會議的縱隊首長滿面春風地向鄧小平伸出手來握手的時候,鄧小平卻搖着手説:“這次開的是不握手會議!”這話讓縱隊首長們一個個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劉伯承司令員、李達參謀長和張際春副政委依次發言,指出部隊中存在的這樣或那樣問題。各縱隊首長都正襟危坐,肅然聆聽。原來,由於我軍接連奏捷,士氣高昂,信心充沛,少數領導幹部在勝利形勢下開始滋長出一種驕傲的情緒,羣眾紀律不太好,軍民、官兵團結也發生了一些問題。這次鄧小平在安陵集會議上和縱隊首長們共同總結作戰經驗的同時,便重點強調了克服正在滋長的驕傲情緒和某些部隊只顧作戰需要不顧羣眾紀律的錯誤傾向,提出了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要求。
陳錫聯、楊勇都知道,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也到會了,他在大小楊湖作戰中打得挺出色,是這次會上受表揚的。楊勇自然非常明白陳錫聯的意思,就對陳錫聯説:“回去我先檢討。”一回到會場,楊勇頭一個發言:“7縱軍民、軍政關係不好,仗也打得不好,所有這些,我全都負責,我回去後好好進行整頓,提高鬥志。”陳錫聯接過楊勇的話也檢查道:“3縱所發生的問題全都由我負責。” [3] 

安陵集會議重要意義

鄧小平同志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十分重視黨的羣眾路線。他在總結革命經驗時説,過去打勝仗,就是靠的不脱離人民羣眾,現在忘記了這一點是非常危險的,是致命的。如果脱離了羣眾,黨的威信就靠不住,脱離了羣眾,任何英雄也辦不成事情,共產黨要與羣眾同甘共苦,這是我們的老章程。
毛澤東、鄧小平作為黨的領導人,他們無論是在戰爭環境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非常注意堅持黨的羣眾路線,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所以,中國共產黨走過90多年的歷程,羣眾路線始終貫穿在黨的各項工作當中。羣眾路線既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的傳家寶貝,更是黨的看家本領。中國共產黨靠它起家,靠它發展,靠它走到今天,也要靠它走向未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