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福鄉

(江西省寧都縣轄鄉)

鎖定
安福鄉,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地處寧都縣西北部。轄區面積為88.14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約1.15萬人(2018年),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2019年)。曾有“鎢礦之鄉”的美譽。 [1-2] 
2018年,安福鄉有工業企業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家。 [2] 
中文名
安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
地理位置
寧都縣西北部
面    積
88.14 km²(2018年) [2] 
下轄地區
1個社區、6個行政村(2019年)
電話區號
079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15 萬(2018年户籍人口) [2] 
車牌代碼
贛B

安福鄉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贛州路為府,改寧都州為寧都縣。安福鄉屬寧都縣下設的6個鄉之一,也是俗稱“下三鄉"之一。
清初沿明制,安福鄉仍為寧都縣下設的6個鄉之一。 [1]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設立安福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1949年,安福屬安城鄉。
1950年7月,安福鄉屬第二區。
1957年5月,撤銷安福區,安福鄉改屬黃陂區。
1958年10月,撤區並鄉,安福屬石上鄉。
1961年11月,析置安福人民公社,屬石上區。 [3] 
1984年,根據憲法規定,恢復鄉的建制。 [4] 

安福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安福鄉下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安康社區、安福村、西甲村、馬跡村、社溪村、力源村羅陂村 [1]  [5] 
安福鄉下轄社區、行政村

安福鄉地理環境

安福鄉位置境域

安福鄉地處寧都縣西北部,圩場距寧都縣城28.5公里,東北接石上鎮,南毗梅江鎮,西連青塘鎮黃陂鎮。總面積88.14平方千米。 [1-2] 
安福鄉

安福鄉氣候

安福鄉境內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温18.7攝氏度,日照充足,温暖多雨,氣候宜人。 [1] 

安福鄉自然資源

安福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稀土鎢礦、碌柱礦、花崗岩(紅馬腦)板材等12種,曾有“鎢礦之鄉”的美譽。 [1] 

安福鄉人口

2018年,安福鄉户籍人口11519人。 [2] 
荒山上種“太陽” 荒山上種“太陽” [6]

安福鄉經濟

安福鄉有12108畝耕地,盛產糧、油、蓮、瓜;近千畝水面,遍養魚、鵝、鴨;89760畝山地,漫布松、杉、果、茶。臍橙、温柑、魔芋、箬葉、小竹筍、黃雞、玉扣紙、土鐵菜刀、竹製品和紅磚等一批名優特產遠銷沿海各大中城市。 [1] 
在安福鄉的羅陂村,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風光農業相銜接,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的休閒觀光示範園區。 [7] 
安福鄉爭取到投資額達10億元的國家重點扶持新型能源項目——100兆瓦併網光伏發電項目落户,建設成綜合性高科技綠色能源光伏園。社溪村3000多畝荒山,遍佈藍色的多晶硅光伏板。 [6] 
2018年,安福鄉工業企業個數共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家。 [2] 
安福鄉力源村高標準農田 安福鄉力源村高標準農田 [7]

安福鄉交通運輸

安福鄉傍省道臨寧公路和昌廈一級公路,實現了縣鄉主幹道水泥化,村村通公路,到寧都縣城只有30分鐘車程。 [1] 

安福鄉歷史文化

綜述
安福鄉有唐朝的鐵墓記、清朝的棋盤街和第五次反“圍巢”的後勤醫院等人文古蹟,客家文化氛圍濃厚。曾在境內拍攝過《翠江紅旗》、《靜靜的雞籠山》和《寧都兵暴》等電視劇。 [1] 
棋盤街
棋盤街興建於清光緒初年,整條街佔地面積約6畝,共有錢莊、染房、檔鋪、布店、藥店、賭場、妓院、飲食店和雜貨店等以及住房112間,均為土木結構;街面全部由鵝卵石鋪設而成;街形呈棋盤狀,其中主要街道有4條,為“井”型,東邊方面的叫直街,街長30餘米,街寬8米;其餘的西、北、南三個方面的叫橫街,街長8-12米,街寬5-10米不等;在西、北兩條橫街的交叉口處有一“老官廟”,在西、南兩條橫街的交叉處有一“戲台”。文化大革命期間,棋盤街遭到破壞,僅存的就是原來的“井”型幾條街道。1989年,中央電院製片廠曾在這裏拍攝過電影《翠江紅旗》。1991年和1997年,由中央電視台分別在這裏拍攝了《寧都兵暴》和《靜靜的雞籠山》兩部電視劇。 [1] 
老官廟
老官廟,又叫財神廟,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坐北朝南,供奉的是騎虎的趙公明,相傳是姜子牙封的神。據縣誌記載:當時老官廟共四間、高三層,均是土木結構,紅牆,黃瓦,屋檐是熬魚飛檐,大門為綠色,上寫一聯“天下稀稀,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正大門的地上鑲有一直徑約60釐米的光緒通寶。這個古幣均由鵝卵石鑲成,據當地老人家説,每圈鵝卵石的塊數均暗含“奇門遁甲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被拆除,改建為第二聯保大隊的辦公地,後又成了人民公社的辦公地;1963年以拆建為供銷社的辦公樓。1985年,圩場北遷後,這裏便賣給了農民做住房。1995年,因當地居民的要求,又從原址上空出一間房子的面積,興建了“老官廟”。 [1] 
戲台
戲台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與“老官廟”南北相對,戲台為木質結構,分前後兩台,前台為戲子唱戲時用的,後台為戲子化妝和住宿用的,總長約10公尺,寬15公尺。前台門柱上,有一木刻的陽體朱漆鎦金楹聯:“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出場便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戲台的頂上,懸有一朱漆描金的橫匾:“聲滿歌樓”。戲台每年一般用三次,即演三次戲,一次是二月花朝節;一次是四月老官生日;一次是八月禾苗戲。每次演出多則一個月,少則半個月。演戲期間,四周的羣眾都會趕來,有的純粹看戲,有的做生意,有的賭博,有的嫖娼,有的走親戚,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人山人海,酒店、飯店天天客滿,非常熱鬧。這每年的三次戲又叫“行份戲”,戲價來源於生男孩的,結婚的,生意發財的,各店攤派捐獻的,賭博桌上的等等。唱戲的內容大都是湖南戲,每年都相同。有時,也會聯合其它的地方舉辦一些活動,如,八月初,請寧都的戲班來唱採茶戲,紀念許旌真人。 [1] 
劉宗臣墓
劉宗臣墓位於安福鄉馬跡村西北1000米。劉宗臣,唐金紫光祿大夫,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蹟不詳。墓始建於唐,歷代屢修(號稱“鐵墓”)。墓面用花崗石砌成,墓高3米,寬4.5米,墓堂徑2.5米,佔地60平方米。1977年曾在墓旁發現青釉瓷盤一件。1981年劉氏後裔重修劉宗臣墓。 [8] 
社溪塔
社溪塔位於安福鄉社溪東南500米。清乾隆十年(1745年)建。五層六角空筒式磚塔。頂毀,今通高12.5米。有清代修塔碑記1通。佔地7平方米。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