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海白塔

鎖定
安海古鎮標誌———白塔,又稱“西塔”、“瑞光塔”、“文明塔”,,位於安海西畔安平橋頭超然亭的東北側。該塔通高20.55米,為五層六角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內空心,有旋梯可上;外塗白灰土,俗稱“白塔”。底座為石構,特別是六角形基座拐角處均有一尊石浮雕力士承託,每個力士造型各異,動作誇張,表情極為生動。塔下有石欄杆圍護。
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系安平橋建成之年,鄉人以造橋餘資建造。按其顏色白而推測,可能一則為了尊仰金剛界五智如來而建,二則為了借金剛界五智如來的高超法術來鎮壓五里長橋下的水魔鬼怪而建,即鎮橋塔。明、清間多次重修,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後曾易名“文明塔”。
古代曾有“白塔點燈,金榜題名”的佳話廣為流傳。如今她與五里長橋一起構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長虹跨海”的壯美畫卷。
中文名
安海白塔
地理位置
安海古鎮
建造時間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
別    名
西塔
瑞光塔
文明塔

安海白塔白塔簡介

白塔西接安平古橋,東連三里長街,鶴立於一片古民居當中,是古鎮安海的標誌,海外僑胞心目中故鄉的象徵。
夕陽西照,白塔古樸莊重, [1]  傲然挺立。而曾與西塔一起組成安海古鎮“八景”之一“二塔凌霄”的東塔今何在?
東塔又稱“龍興塔”,亦建於南宋,遺址在今東橋頭,可惜已毀於清康熙年間。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當地人士提出重建東塔以恢復“二塔凌霄”的舊景觀。
外觀白塔,紅瓦泛黑,白壁斑駁,雜草叢生,平添些許滄桑。塔的第五層,築有六個拱門,其餘四層,只有對着安平橋的西面築一拱門,餘下五面只築拱形龕。
塔座為石構,六角形基座拐角處均設有一尊石浮雕力士承託,每個力士造型各異,赤足袒胸,反剪着雙手跪着,頭部頂住半圓柱,表情極為生動。

安海白塔傳説

在建造安平橋時,得到了天上一個白髮白眉白長鬚的大仙的幫助。他喝退東海龍王,使橋墩施工者如履平地。橋建成後,東海龍王卻派來六個矮龍子,在橋下興風作浪,使舟楫傾復,石橋搖搖欲墜。白大仙見了,便放下捆妖繩,捆住了這夥矮龍精。從此,風平浪靜,舟船通行無阻。人們為頌揚白大仙的功德,故蓋此氣勢非凡、巍峨壯觀的白塔,並把六個矮龍精反剪雙手,壓在塔底層,使它們永世不得翻身。

安海白塔金榜題名

白塔點燈·金榜題名
白塔曾名“瑞光塔”,在建造初期是用來藏放舍利子的佛塔,但到了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柱國太傅禮部尚書黃汝良倡議修塔,並將瑞光塔更名為“文明塔”。
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
此後,白塔帶動了安海的文化興旺,在明代時安海登進士者有21人,登鄉榜者71人,而明嘉靖庚寅(1530)至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年間,有14名科舉及第者登上了白塔,點亮了四周的大紅燈籠,這逐漸促成了“白塔點燈,金榜題名”的佳話。——《安海志》白塔每次重修都有科舉登榜安海相關文獻記載,白塔每次重修,第二年科舉皆有登榜者。

安海白塔60年點燈

古代點燈都是農曆庚寅年(每60年一次),近現代一些重大節慶,也會點燈。
白塔點燈習俗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了。古代建塔的初衷,很多是一種風水佈局,也體現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教育、科技成就。古代是很重視科舉的,白塔點燈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地方更紅火,希望當地能多出些科舉人才。
聽老人們説,50年代白塔點燈,點的是油燈,或許跟當時比較困難有關。油燈會被風吹滅,或油盡而滅,厝邊會自發爬上去添油續燈。70年代,點的燈換成了電燈,偶爾才會有燈籠。後來因白塔年久失修,怕登塔點燈有危險,停了一段時間。
為什麼古代要庚寅年才點燈呢?有可能是古代的風水術士,根據白塔的風水位置,建塔的方位和時間等來定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古代點燈耗資較大,出於經濟考慮,沒法年年點燈。

安海白塔修繕工作

860餘歲的安海白塔自2014年部分塔檐坍塌後,一直備受廣大市民的關注,經過4個多月的修復,白塔修繕工作已於7月5日完工,待工程驗收通過後,施工搭建的腳手架才能拆除。施工方表示,正在按監理方要求完善工程技術資料,工程進入整改驗收階段。前日,記者登上腳手架,瞭解修繕詳情。
不少老安海人聞訊趕來看熱鬧,84歲的安海老居民很激動,“我今年84歲了,還是頭一次看到白塔這麼大規模地維修,現在它又像個年輕人一樣了”。
“國保”單位修繕歷時2年“白塔作為安平橋的重要附屬文物,也是國家級的文保單位,只有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准以後,我們才能向省裏申報白塔的修繕方案。”晉江市文保中心主任、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介紹,白塔的修繕程序比較繁瑣。
據瞭解,修繕過程歷時2年。2014年6月,白塔4樓的塔檐坍塌,將底下3層的塔檐砸落。2014年8月,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專家對白塔進行“會診”。
2014年9月,晉江文保部門向國家文物局提交白塔修繕申請報告,並邀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同步編制白塔修繕方案。2015年1月,國家文物局對白塔維修正式立項,3月份獲福建省文物局批覆。歷時一年多,白塔修繕工程中標單位確定,標誌着白塔修繕將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
2016年3月,安海白塔開始修繕,採取修舊如舊方式,工期預計4個月。
從底到頂全面“治病”前日上午,記者走訪白塔修繕工程現場。“白塔修繕目前已經全部完工。”施工方負責人張明表示,7月5日已完成施工。
記者登上腳手架看到,原先較為明顯的三、四層塔檐坍塌,以及較嚴重牆灰剝落問題,已得到了修復。據張明介紹,此次修繕,施工方對塔心木腐蝕,塔檐、瓦面坍塌,牆面脱落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替換、修補,同時重建了塔剎,塔身因安裝燈具留下的釘眼,也重新回補。在塔身頂處,長草的地方因為根系長到塔內部導致滲水,施工方在屋面瓦面重鋪時也進行了處理。
張明表示,整個工程修繕風險最大的地方,在於三、四層坍塌塔檐的重砌修復。重砌時,需要把原先破損的磚取出,再把新磚砌上。修復使用了蘇州的耐火磚進行替補,原先長度76釐米、寬14釐米、厚8釐米的黏土磚,已經無法燒造。他説,重砌時,如果稍有不慎,塔身就有垮塌的危險,因此需要先做臨時支撐架,再謹慎地施工。
此外,白塔的塔心木由於水浸嚴重,施工人員將舊的塔心木中央掏空之後,再往裏面填上一根同材質的新杉木,中間的縫隙用環氧樹脂填實。因更換塔心木,原先損壞的塔剎也進行拆除,並按照原尺寸、原樣式重砌。
修繕進入整改驗收階段據瞭解,此次白塔施工方是蘇州思成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張明表示,近期颱風較多,腳手架必須經常加固,否則會對塔身構成威脅。“希望腳手架能夠早點拆下來,少一點隱患。”張明説,施工方正按監理方要求修改工程資料,最新一份資料已經報送上去。
白塔修繕工程的監理方負責人陳先生表示,根據驗收程序,需要施工方先提供完整詳細的修繕工程技術資料,待監理部門審核通過後,再組織主管部門對工程進行專業驗收。“只有等項目驗收後,才能拆除腳手架。”陳先生説,如果隨意拆除腳手架,後期的工程驗收及整改都無法進行。為了減少隱患,監理方已經讓施工方先拆除安全防護網,並用鋼絲繩對腳手架進行加固。
安海白塔安海古鎮標誌———白塔,又稱“西塔”、“瑞光塔”、“文明塔”。安海西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壬申(1152),系安平橋建成之年,鄉人以造橋餘資建造。由於通體為灰白色,當地人稱之為“白塔”。
白塔呈六角形,通高22米,為磚石仿木空心樓閣式結構。塔身共有五層,每層均有六個塔檐,除最高層有六個拱門外,其餘四層只有對着安平橋的西面築一拱門,餘下五面只築拱形龕。
塔頂有一巨形葫蘆,直指天空。而塔座的六角形基座均在拐角處設有一尊石浮雕力士承託,力士造型各異,赤足袒胸,反剪着雙手跪着,頭部頂住半圓柱,表情相當生動。
白塔的塔心木浸水嚴重 白塔的塔心木浸水嚴重
修繕中的白塔 修繕中的白塔
修繕中的白塔 修繕中的白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