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泰-2500

鎖定
安泰-2500地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安泰科學生產聯合體在S-300V地空導彈系統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反導與反飛機防禦系統。屬於俄羅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其任務是保衞國家的重要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使之免遭敵方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空中攻擊。這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種反導彈反飛機多用途導彈系統。它能有效地殺傷2500公里距離以內起飛的彈道導彈,也能對付各種類型的氣動和氣動彈道目標。
中文名
安泰-2500
外文名
Antey-2500
武器種類
導彈
國    家
俄羅斯
屬    性
9S15M2型全景掃描雷達
任    務
保衞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

安泰-2500研製背景

(1)戰場彈道導彈和戰區彈道導彈性能的改進,尤其是有效射程的增加,要求增強地空導彈系統的反導性能。目前,約有30個國家裝備有不同射程的非戰略彈道導彈。一些國家已開始實施生產能執行戰術和戰略任務的中程導彈系統的計劃並將裝備部隊。 [1] 
(2)適應地空反導武器系統的市場需求。目前,彈道導彈、尤其是中近程彈道導彈的分佈地區日趨廣泛,現在大約有30個國家擁有各種射程的非戰略性彈道導彈,如“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系統”(“ATACMS”)、“飛毛腿-C”、“傑里科”等,一些國家正在生產和裝備能執行戰役戰略任務的中程導彈計劃。因此,需要防範彈道導彈的國家也日益增多,市場前景誘人。

安泰-2500簡介

“安泰”-2500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有效對付射程達2500千米的彈道導彈、又能攔截各種飛機和巡航導彈的綜合性防空武器系統。俄羅斯研發製造的新一代反導與反飛機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有效攔截敵方的彈道導彈,又能攔截巡航導彈、各種飛機的武器。 [2]  其任務是保衞國家的重要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使之免遭敵方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空中攻擊。這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反導彈反飛機多用途導彈系統。它能有效地殺傷2500公里距離以內起飛的彈道導彈,也能對付各種類型的氣動和氣動彈道目標。安泰2500系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區的各種形式的軍事衝突中自主作戰,必要時也可以與國家的軍隊和武器自動化指揮系統聯合作戰。
安泰2500系統能夠同時攻擊24個氣動目標,或者同時攻擊16枚有效雷達反射面積為0.02平方米以下、飛行速度為4500米/秒以內的導彈。安泰2500防空導彈營的火力配備包括一部9C15M2型圓周掃描目標搜索雷達,一部9C19M扇面掃描目標搜索雷達,一部9C457型指揮車,4部9C32M型多通道導彈制導站,24部9A83M型導彈發射車,24部9A84M型導彈發射裝填車,48枚9M82M型導彈,96枚9M83M型導彈。 [3] 
安泰2500防空系統使用了革新者設計局研製的新型9M82M和9M83M型導彈。在重量和體積不變的條件下,保留了S-300V系統使用的9M82和9M83型導彈的制導系統的結構原理和戰鬥部作用原理。新型導彈具有更大的射程和對各種類型戰術和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更高的殺傷效果。導彈的機動性能有很大提高,可以殺傷高機動目標。導彈之所以能夠對付反射面積小而飛行速度高的彈道目標,是因為提高了雷達性能和雷達信號處理方法的最佳化。9M82M型導彈用於殺傷中程戰術和戰役戰術彈道導彈以及200公里以內的氣動目標。這時,導彈進行全程制導。9M83M型導彈用於殺傷近程和中程戰術和戰役戰術導彈和氣動目標。 [2]  這兩種導彈可以在部隊使用不少於10年而無需檢驗和維護。
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的作戰方式是完全自動化的。導彈作戰使用的高可靠性和使用現代化手段尋找和排除故障,決定了導彈系統操作人員最少且不要求較長時間的射前準備。安泰2500系統與其它防空系統的區別在於,它從一開始就是針對着戰術和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及其它高速小型目標和高機動目標而設計的。為此,安泰康采恩工業公司的研究所、設計局和工廠經過深入而長時間的科學研究工作,並利用了雷達信息系統領域和導彈製造領
域的最新成就,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工作和對各種類型的彈道和氣動彈道目標的打靶試驗。 [3] 

安泰-2500系統組成

“安泰-2500”地空導彈系統分為控制系統導彈兩大部分。
“安泰-2500”的控制系統包括:9S15M2型全景掃描雷達車、9S19M型扇形區域掃描雷達車、9S457M型指揮車(中心)和9S32M型多通道導彈引導雷達車等分系統。各分系統的功能是:
(1)9S15M2型全景掃描雷達負責早期監視與目標搜索,它最多可搜索到200個目標。指揮車(中心)可從它傳送回的目標資料中,選擇其中的70多個目標進行跟蹤,同時決定9S19M扇形掃描雷達搜索高速導彈目標的可能通道。指揮中心根據各雷達及其他來源提供的數據對目標危險程度進行排序,最後鎖定一些最危險的目標,並指令4個所屬導彈連進行攔截。
(2)9S19M扇形掃描雷達,其搜索方式是先確定特別區域,然後以該區域中心點為軸,按一定的方位角和高度對特定區域進行不間斷掃描。在鎖定可疑目標後開始自動跟蹤。同時將測得的目標飛行軌跡與各項參數傳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進行研判與篩選後,下令繼續跟蹤,同時準備攔截。
(3)9S32M型多通路導彈引導站,在接指揮中心的指令後,開對特定區域進行搜索,對9S15M2型雷達定的目標進行跟蹤,並引導導彈進行攔截。
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配置有圓周掃描雷達和相控陣雷達,發射車分為四聯裝和兩聯裝發射車。每個"安泰"-2500防空導彈營的火力配備包括1部9C15M2型圓周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19M扇面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457M型指揮車,4部9C32M型多通道導彈制導站,24部9A83M型發射車,24部導彈發射裝填車,48枚9M82M型導彈,96枚9M83M型導彈。這些新型導彈具有更大的射程和對各種類型戰術和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更高的殺傷效果。

安泰-2500性能參數

殺傷目標距離(公里):200
殺傷目標高度(公里):0.025~30
彈道目標:30以下
殺傷彈道導彈的最大速度(米/秒):4500
目標最小有效反射面積(平方米):0.02
殺傷彈道導彈的最大起飛距離(公里):2500
武器系統展開和撤收時間(分):5/5
導彈發射準備時間(秒):7
安泰2500、S-300V和愛國者PAC-3的戰術技術性能比較表
——————————————————————————————————————
性 能  S-300V  安泰2500  愛國者PAC-3
殺傷目標距離(公里):氣動目標 100 200  150
殺傷目標高度(公里):氣動目標  0.025~30  0.025~30  25以下
彈道目標  25以下 30以下 20以下
殺傷彈道導彈的最大速度(米/秒) 3000  4500  3000
目標最小有效反射面積(米2) 0.02  0.02  0.1
殺傷彈道導彈的最大起飛距離(公里)  1100 2500 1000
武器系統展開和撤收時間(分) 5/5 5/5  30/15
導彈發射準備時間(秒) 15 7 -

安泰-2500主要功能

“安泰-2500”防禦系統可用於:
(1)執行國土防空任務。“安泰-2500”用於保衞國家政治經濟中心、首腦機關、軍事要地、交通樞紐和其他重要目標免遭敵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對地攻擊機、巡航導彈乃至彈道導彈的打擊。在必要情況下,它還可與國家軍隊和武器控制系統實現一體化,也就是與其他執行國土防空任務的武器系統配套。它能同時攔截24架飛機(包括隱身)或16枚以4500米/秒的速度飛行、有效反射面積0.02平方米的彈道導彈。
(2)執行野戰防空任務。“安泰-2500”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小範圍的機動式戰術預警與指揮控制系統,能在世界任何地區的任何軍事衝突中獨立作戰,抗擊敵作戰飛機對地面部隊及戰役縱深重要軍事設施的空襲,截敵武裝直升機、對地攻擊機和空地戰術導彈。
由此可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其他能與“安泰-2500”這種能攔截射程2500千米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相提並論的武器,它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未來能與“安泰-2500”一爭高低的是美國的戰術導彈防禦系統。

安泰-2500優點

“安泰-2500”優異性能表現在:
(1)可攔截的目標的最大射程由1100千米提高到2500千米,目標的最大飛行速度由3000米/秒提高到4500米/秒,攔截導彈的最大射高由25千米提高到30千米,攔截飛機的最大射程從100千米提高到200千米。反應時間從15秒縮短到7秒。因此,“安泰-2500”是一種射程覆蓋範圍更廣、殺傷力更強、機動性更高的中遠程、中高空防空導彈系統。
(2)通過提高雷達信息設備性能和優化雷達信號處理方法,“安泰-2500”對付小反射截面高速彈道目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一個“安泰-2500”地空導彈營可在1000~2000平方千米範圍內攔截各種型號的彈道導彈,在12500平方千米範圍內摧毀敵航空兵器的襲擊。試驗表明,“愛國者”導彈對“飛毛腿”導彈的命中概率為36%,而“安泰-2500”則為96%。“安泰-2500”導彈的指揮系統可在遭遇強烈的主動干擾和被動干擾情況下,跟蹤300千米內的20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70多個目標實施打擊。
(3)“安泰-2500”系統實現了戰鬥操作的全部自動化,而且具有現代化搜索與故障排除設備,使用可靠性高,從而大大減少了戰勤人員數量及戰勤人員培訓時間。
參考資料
  • 1.    吳衞. 俄羅斯的安泰-2500 反飛機反導彈系統[J]. 飛航導彈,1998,(09):15-16.
  • 2.    彭力彬 ,趙國豪 ,喬渠. 俄羅斯防空使者——“安泰-2500”型導彈防禦系統[J]. 國防科技,2005,(03):6-8.
  • 3.    張萬周. 俄羅斯的安泰 2500 防空導彈系統[J]. 中國航天,1998,(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