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省羣眾文化學會

鎖定
2006年經省文化廳和省民政廳批准安徽省民間藝術學會更名為安徽省羣眾文化學會,
中文名
安徽省羣眾文化學會
雜    誌
《安徽羣眾文化》
機    構
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
分    類
文化

安徽省羣眾文化學會背景介紹

學會成立五年來,得到省文化廳和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在廣大會員的積極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安徽省羣眾文化學會內容主體

(一)以"雜誌"為平台,為全省文化工作者提供學術研究平台。
五年來,我會主辦的雙月刊《安徽羣眾文化》雜誌共編輯出版二十多期,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該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宣傳貫徹黨和政府有關羣眾文化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出版管理規定,堅持"理論性、知識性、服務性、可讀性"為一體的辦刊方針,堅持"三貼近",立足全省、服務基層、繁榮創作,為促進社會文化事業更快發展提供新平台。通過努力,《安徽羣眾文化》已取得較高的社會評價,榮獲國家"第十五屆羣星項目獎"贏得了全省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和兄弟省市同行的支持和歡迎,獲得全國羣文系統期刊工作交流會的推薦和表彰。學會和省文化館於2006年建立了網站。
(二)以學習謀突破,致力全省羣文事業大發展。
作為全省羣眾文化的龍頭,學會通過大學習、大討論、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努力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工作機制。為做好全省羣眾文化工作,學會積極配合省文化館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緊緊結合推進"三大文化工程",依靠全省市、縣、區三級文化館開展羣眾文化工作,盡心盡意地為基層文化工作者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積極開展本館活動的同時,採取請上來走下去的辦法開展多項活動。近年來,各市文化館多次組織節目參加學會在合肥舉辦的公益性文化演出。同時我們還組織部分市、縣館進行互動,館與館之間開展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愛心"為平台,攜手全省羣文系統共同關注震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我會積極配合省文化館一方面開展愛心募捐,另一方面,於6月12日主辦了"大愛和鳴"全省羣文系統詩歌朗誦會。全省17個市的學會代表都來到合肥參加詩歌朗誦會,以表達全省羣文系統對災區同胞的關心和祝福。朗誦會上,全省羣文系統共捐款8萬元。詩歌朗誦會的成功舉辦,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讓我們首次感受到了"形成合力"這四個字的份量。此外,學會與沿江七市文化館聯手,採取輪流舉辦的形式,開展羣文活動,既達到了交流和學習,豐富當地羣眾的文化生活,又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四)以普查為抓手,開展全省"非遺"申報工作。
為貫徹落實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學會配合省館根據"全面普查是基礎,科學保護是重點,傳承發展是目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思路,制定了普查檢查計劃,向全省17個市下發了《關於對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進行檢查的通知》。省非遺保護中心赴全省進行為期4個月的普查工作檢查。檢查小組先後聽取了17個市 105個縣、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彙報,針對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情況提出了具體工作意見和要求,同時對市、縣(區)具體負責電腦操作的同志進行數據庫建立和軟件操作的教學與指導。檢查期間,檢查小組還深入到重點縣、區的16 個國家級和省級項目進行了普查示範。通過普查,基本瞭解、掌握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對我省的非物質文化普查工作起到了督導和推動作用。為推進三大文化工程,歷時數月,精心編排,推出《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和《安徽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譜》。兩書分別由黃山書社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發行。名錄圖典對我省首批102項省級項目名錄進行了圖文並茂的介紹,是我省第一部全面介紹安徽省非遺名錄的典籍。
(五)以品牌為榮耀,出色完成各項任務。
由我會和省文化館共同主辦,歷時一個多月的安徽省少兒音樂、舞蹈、器樂大賽是多年來堅持面向社會舉辦的全省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少兒綜合藝術賽事。以上活動已成功舉辦了24屆。2008年第9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於11月25日至2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來自華東六省一市的7支代表隊共演出戲曲小品、曲藝小品、話劇小品32個,經過兩天四場大賽共產生金獎8個,銀獎10個。我會選送的由安慶市文化館演出的黃梅戲小品《春到山鄉》榮獲金獎,合肥市文化館演出的話劇小品《劉師傅別怕》獲得銀獎。學會獲得優秀組織獎。近年來,我省羣眾文化理論研究與創新,獲得新的成效。學會緊緊圍繞文化館改革發展公共文化體系,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主題,開展了全省羣文論文徵選活動,並與有關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了六集我省羣眾文化論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