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鎖定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源於1972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學院機電系,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電機工程專業,是學校較早成立的學院之一。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設有自動化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氣信息技術實驗中心、自動化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學院現有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五個本科專業,均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並具有礦山機電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電氣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還有電氣工程領域和控制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和工程碩士點,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點。
中文名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類別
二級學院
創辦時間
1972年
所屬學校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學院概況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源於1972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學院機電系,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工程專業1955年學校由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1958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與煤礦有關的學科專業等整建制遷回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併組建淮南煤炭學院,到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1981年從機電系分離出來成為機電二系,到1991年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電氣工程系2007年8月更名為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過長久的發展,學院已成為安徽理工大學電氣信息類和礦山機電相關學科的核心力量,人才培養和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顯著提高。
學院現有五個本科專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能源動力(電氣工程)、電子信息(控制工程)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礦山機電工程”“智能機電系統”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擁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擁有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安徽礦山機電裝備協同創新中心、電氣工程安徽省示範實驗實訓中心、電氣信息工程安徽省實踐教育中心、電工電子基礎實驗教學安徽省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安徽省開放實訓基地、安徽省礦山機電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安徽省智能礦山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創新平台8個。各類專業和電工電子實驗室60餘個。
擁有四個系及電氣信息技術實驗中心、自動化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目前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22人(專任教師9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9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近50%;師資隊伍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第八屆安徽省青年科技創新獎傑出獎獲得者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3人,安徽省教壇新秀3人,全國煤炭行業教育先進工作者1人。有5人擔任JAP、IEEE TPS、PST、高電壓技術、工礦自動化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的編委或審稿人。本學科多位教師擔任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電氣專家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煤炭學會煤礦自動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安徽省電機工程學會等各類學會和專業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常務理事、委員等。還聘請兼職教授羅安院士、劉文清院士、邱愛慈院士等;美國舊金山大學李世東終身教授、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安納東尼教授、加拿大通訊中心葉秋波教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孫怡寧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焰教授等為電氣工程學科的發展開展工作。
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等項目15項,省部級項目45項、橫向項目100項,立項經費超過一千萬元;平台建設經費1125萬元。發表SCI、EI等收錄論文15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30多項,授權35項;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3項,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安徽省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工科組一等獎1項、安徽省教壇新秀獎2項。
學院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德國馬格德堡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昆士蘭大學、日本東北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波蘭AGH大學、韓國湖西大學、台灣靜宜大學、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研究組織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人才交流和互訪機制。
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自動化”和“通信工程”2個專業為安徽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自動化”為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專業。目前在校本科生3513人、碩士研究生765人、博士研究生14人;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中屢獲佳績;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就業的主要去向為國家電網、移動運營商企業、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等,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均在98%以上,其中本科畢業生在國內外繼續深造的比率保持在30%以上。 [3]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源於1972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學院的機電系,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電機工程專業(1955年學校由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1958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與煤礦有關的學科專業等整建制遷回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併組建淮南煤炭學院,到2002年學校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
1981年從機電系分離出來成為機電二系,到1991年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電氣工程系,同時把選礦專業分離出去成立了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0年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分離出去,成立了計算機科學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年8月更名為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2]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設有自動化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氣信息技術實驗中心、自動化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現有五個本科專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一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礦山機電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一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電路與系統;兩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控制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電氣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為校立項建設擬增列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參與成功申報了“安徽礦山機電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礦山機電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個):電路與系統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
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質量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通信工程、自動化
◆安徽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精品課程3門:模擬電子技術、電路理論、電磁場與電磁波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電路理論
◆部批研究所(原煤炭部):煤礦自動化研究所
◆省級示範實訓基地:電工電子開放實訓基地
◆省級示範實習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工程示範實驗實訓中心
◆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電氣信息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10人(專任教師8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9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近50%;師資隊伍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第八屆安徽省青年科技創新獎傑出獎獲得者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3人,安徽省教壇新秀3人,全國煤炭行業教育先進工作者1人。有5人擔任JAP、IEEE TPS、PST、高電壓技術、工礦自動化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的編委或審稿人。 [2]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自動化
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學研究與開發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學習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及應用、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分析、過程檢測及儀表、計算機網絡、過程控制、運動控制、計算機控制系統等課程。
畢業生可到研究設計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運動控制、過程控制、計算機監控等方面的設計、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電子信息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電子電路、信息系統理論與技術,具有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有: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感測技術、高頻電路、電視技術、數字信號處理、信息理論與編碼、微型計算機技術、光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等。
畢業生可到研究設計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技術或信息系統方面的設計、技術開發、系統運行維護、科研等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現代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及通信網絡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學習電路理論、計算機技術、信號與系統、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理論、通信原理、微波通信技術、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程控交換、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多媒體通信、隨機信號分析、智能化信息檢測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相關課程。
畢業生可在通信與信息處理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運營、管理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通信與信息技術及設備的開發應用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電氣工程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學習電路理論、自動控制理論、電子技術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系統、發電廠電氣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繼電保護、計算機控制技術、可編程控制器、智能監測技術等相關課程。
畢業生可到研究設計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電氣設備、自動控制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等方面的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本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智能電網、智能製造、智能控制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運行、開發等方面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除學習公共基礎課外,還學習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學、智能控制、電力工程基礎、液壓與氣動技術、現代電源技術、感測技術、智能加工技術與系統、電氣控制與 PLC、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新能源發電技術等相關課程。
畢業生可從事現代企業特別是外企的生產和管理的自動控制、電氣設備的系統控制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科研工作。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開展學術研究,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浮洗工藝參數指導檢測與自動控制、JDB-120/225型電機綜合保護器),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以上獎勵20餘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工業自動化專業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0餘項,其中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傑出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一般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0餘項,為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學院先後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2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9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91項。科研經費縱向588萬元,橫向844萬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序號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煤礦井下物聯網感知層可控模型研究
黃友鋭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光纖傳感煤礦瓦斯的光譜域白光干涉解調機理研究
周孟然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多智能體技術的虛擬煤礦安全行為建模及仿真研究
唐超禮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微波SPP放電激勵SWP及其射頻CCP混合放電的粒子模擬
陳兆權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分子信標DNA計算的微納型PID控制器模型研究
黃友鋭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大型海上風電場分佈式直流輸電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研究
郭家虎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光譜技術的煤礦瓦斯預警模型研究
周孟然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院長 李敬兆
黨委書記:夏邦權
執行院長(黨委副書記):周孟然
黨委副書記:徐澤綿
業務副院長:歐陽名三
業務副院長:凌六一
行政副院長:虞尚元 [1]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辦學成果

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依靠教職工民主辦學、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在全省教育系統率先成立了二級教代會,推動了學院工作的新跨越。2006年獲安徽省總工會授予的“全省模範職工小家”稱號,獲安徽省教育工會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學院黨總支獲安徽省三部委授予的“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2008年學院被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工人先鋒號”,2010年被中華全總授予全國“模範職工小家”。
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文化和競賽活動,取得了全國性競賽獎勵7項,安徽省競賽獎勵35項等優異成績。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