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鎖定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電氣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是電氣、電子信息與控制相結合的寬口徑專業,主要針對工業生產過程及產品的智能化、無人化技術快速發展對相應人才的大量需求,培養能夠在工業企業運動控制、過程控制、供電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維護、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2] 
中文名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外文名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專業代碼
080604T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工學
專業類別
電氣類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發展歷程

2012年,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在特設專業中設置了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屬電氣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0604T。 [3] 
2020年,教育部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為工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0604T,屬電氣類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4]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工科基礎理論知識和以電能生產、傳輸與利用為核心的相關專業知識,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問題和構建工程系統,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以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素養,可以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規劃設計、電氣設備製造、發電廠和電網建設、系統調試與運行、信息處理、保護與系統控制、狀態監測、維護檢修、環境保護、經濟管理、質量保障、市場交易等領域工作,具有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組織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參考總學時或學分:建議參考總學分為140~190學分。 [1] 
  • 基本業務要求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有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
(2)具有從事電氣類專業所需的數學、自然科學以及經濟和管理知識;
(3)掌握電氣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系統的工程實踐學習經歷;瞭解電氣類專業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4)具備設計和實施工程實驗的能力,並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處理;
(5)具有追求創新的態度和創新意識,具有綜合運用理論與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過程的能力,設計過程中能夠綜合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安全、健康、倫理等制約因素;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瞭解與電氣類專業相關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能正確認識工程對客觀世界和社會的影響;
(8)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9)對終身學習有正確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10)基本掌握1門外語,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課程體系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總體框架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的知識體系包括通識類知識、學科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實踐性教學等。課程體系由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自主構建。構建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課程體系時,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必須達到對大部分核心內容的基本涵蓋。課程名稱不必與知識領域完全對應,可以將知識領域進一步劃分並進行組合形成課程。
課程設置應能支持專業人才培養基本要求和培養目標的達成,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理論課程學分不高於80%,實踐課程學分不低於20%。在設置必修課保證核心內容的前提下,根據學校條件逐步加大選修課比例。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理論課程

  • 通識類知識
(1)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15%)。數學包括微積分、常微分方程、級數、線性代數、複變函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知識領域的基本內容。物理包括牛頓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知識領域的基本內容。根據需要可以補充普通化學的核心內容和生物學類基礎知識;
(2)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15%)。通過人類社會科學教育,使學生在從事電氣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 [1] 
  • 學科基礎知識
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至少各佔總學分的20%),應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學校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在下列核心知識內容中有所側重、取捨,通過整合,形成完整、系統的學科基礎課程體系。
工程基礎類課程包括工程圖學基礎、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電磁場、計算機技術基礎、信號分析與處理、通信技術基礎、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檢測與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氣工程材料基礎等知識領域的核心內容。
專業基礎類課程包括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基礎、高電壓技術、供配電與用電技術等知識領域的核心內容。 [1] 
  • 專業知識
專業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10%),應能體現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的培養。各高校可根據自身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設置專業課,與專業基礎課程相銜接,構成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
核心課程的名稱、學分、學時和教學要求以及課程順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確定。以下為核心課程體系示例(括號內為建議學時數):
示例一:基本電路理論(64)、數字電子技術(48)、模擬電子技術(48)、嵌入式系統原理與實驗(80)、電磁場(32)、信號與系統(48)、自動控制原理(32)、通信原理(48)、電氣工程基礎(96)、電機學(64)、電力電子技術基礎(48)、數字信號處理(32)、電機控制技術(48)、電力系統繼電保護(48)、電氣與電子測量技術(32)、電力系統暫態分析(32);
示例二:電路理論(96)、工程電磁場(56)、模擬電子技術基礎(56)、數字電子技術基礎(48)、電機學(96)、電力電子技術(48)、信號分析與處理(48)、自動控制理論(48)、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64)、電力系統分析基礎(64)、電力系統暫態分析(32)、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48)、高電壓技術(40);
示例三:電路原理(64)、模擬電子技術基礎(64)、數字電子技術基礎(56)、自動控制理論(62)、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62)、電力電子技術(48)、供電工程(48)、電器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48)、單片機原理及應用(40)、電氣測量技術(48)。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實踐教學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佔總學分的20%。應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環節應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各類課程設計與綜合實驗、工程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實踐)等。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應結合電氣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考核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教學條件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教學需要,生師比不高於28:1。新開辦專業至少應有10名專任教師,在240名學生基礎上,每增加25名學生,須增加1名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於5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於30%,年齡在55歲以下的教授和45歲以下的副教授分別佔教授總數和副教授總數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50%,中青年教師為教師隊伍的主體。
有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並有相關管理制度。 [1] 
  •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專業背景:大部分專任教師在其本科、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學歷中至少有一個階段是電氣類專業學歷,其他教師也應具有相關專業學習或進修的經歷。
工程背景:專任教師應瞭解電氣工程相關企業生產和技術發展現狀,學校保證教師在教學以外有精力參加學術活動、工程實踐,不斷提升個人專業能力。主講教師應具有工程背景,有企業工作經歷或承擔過多項工程項目的教師須佔有相當比例。 [1] 
  • 教師發展環境要求
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有合理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教師進修、從事學術交流活動提供支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
擁有良好的相應學科基礎,為教師從事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提供基本的條件、環境和氛圍。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學術研究與交流、工程設計與開發、教材建設和社會服務等,使教師明確其在教學質量提升過程中的責任,不斷改進工作,滿足專業教育不斷髮展的要求。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要求
具有物理實驗室、電工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電氣類專業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實驗設備完好、充足,能滿足各類課程教學實驗和實踐的需求。基礎實驗室滿足2名學生一組實驗的要求,專業實驗室滿足3名學生一組實驗的要求,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實驗除外。實驗室有良好的管理、維護和更新機制,使得學生能夠方便地使用。有與企業合作共建的實習和實訓基地,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參與工程實踐的平台。 [1] 
  • 信息資源要求
計算機網絡以及圖書資料等資源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科研所需。資源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有保證,人均教學運行經費達到教育部的相關要求,經費總量能滿足教學需要,專業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學校能夠提供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所必需的基礎設施,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新活動提供有效支持。學校的教學管理與服務規範,能有效地支持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質量保障

  •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對主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課程、實驗課程等)建立質量監控機制,使主要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處於有效監控狀態;各主要教學環節應有明確的質量要求;應建立對課程體系設置和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定期評價機制,評價時應重視學生和校內外專家的意見。 [1] 
  •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掌握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職業滿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等;採用科學的方法對畢業生跟蹤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並形成分析報告,作為質量改進的主要依據。 [1] 
  • 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各高校應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採取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培養模式

  • “人工智能”新概念下應用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培養模式
(1)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在充分研究應用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培養模式內涵的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構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前沿知識”的課程體系。將智能電網技術、機器人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引入課堂,及時反映電氣與控制行業發展動態,使教學內容從相對獨立到學科融合,學生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進而向專業前沿探索,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由面建體,逐步、分層次、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其拓寬應用型專業人才發展奠定必要的知識儲備。
(2)深化課堂和實踐教學改革。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不斷持續改進”OBE理念的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在課程設計和工程實踐教學中以“人工智能+CDIO”理念為指導,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和電力電子課程設計中,讓學生採用電路虛擬仿真軟件——Multisim軟件對自己設計電路進行仿真驗證,能夠快速完善電路結構,節約了設計時間,同時設計不受元器件、儀器儀表和實驗場地限制,使學生真正掌握硬件電路設計要領,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多樣靈活的評價考核體系。課程考核中的必修課採用閉卷考試,平時成績50分,期末50分;選修課採用撰寫專業小論文、完成創新型實驗和答辯等方式,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免試通過。實習成績由實習報告質量和實習出勤情況共同考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按照完成工作量程度進行評分,分為優秀、中等和合格三級。優秀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可以延續和完善,教師可以集中精力與學生共同開展學術研究,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5] 
  •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分層次構建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中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建立多個工程實踐基地,以更好地配合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論學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結合現有的條件,將實踐教學分為4個層次:(1)加深基礎概念。在學生剛入學時,進行認識實習,參觀實驗室、工程實踐基地等,讓學生了解本專業需要學習哪些課程,掌握哪些技術,有利於學生對4年的學習進行整體規劃。(2)訓練操作技能。大二第2學期,安排學生進入專業實踐基地,通過一些專業驗證實驗或綜合性設計實驗,訓練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3)提升工程能力。學生進入大三,安排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培養創新能力。學生大四時,安排進行畢業設計實習、畢業設計以及社會實踐等,定期舉辦校內電子設計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
2、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列舉實例,將自己的科研項目納入教學,科研和教學氛圍相結合,以科學研究為依託,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和創新性。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採用講授+實驗+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上來。
3、採用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制定一套科學的成績評定依據和標準,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學生的平時成績不僅包括出勤,還應該注重在每個環節中的個人表現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採用“項目驅動法進行教學”,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期末考試佔40%,平時成績佔60%,平時成績由出勤成績(10分)、作業成績(10分)、實驗成績(10分)和項目成績(30分)4部分組成,其中項目成績包含個人成績和團隊成績,有利於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6] 
  • 基於CDIO理念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是“做中學”和“基於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體現。在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專業培養中,以培養應用創新人才為目標,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強探索,樹立CDIO“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新概念,構建富有成效的教學模式,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1)明確培養定位和目標。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工程教育理念,建立CDIO“教做學”三位一體的新概念。通過“學習—實驗—創新—再學習”的途徑,培養大批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以項目為引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將分散、孤立的課程結合到一起,以項目來帶動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以及課程內容的完善,讓學生都能存於其中,有一個從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完整的經歷。
(3)採取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授課的過程中儘量安排一定的設計和綜合性實驗,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並能投入進去。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可以採用講授+實驗+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上來。教師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法,例如漸進式、啓發式、討論式、實踐式、問題驅動式教學等。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科研項目納入教學,科研和教學氛圍相結合,以科學研究為依託,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和創新性。
(4)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①採用案例討論、課程論文、小組設計製作、課程競賽等考核形式。 ②要改革成績評定方法,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將傳統一次考核改為全過程考核,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檢查和監督以作業為基礎。③要制定一套科學的成績評定依據和標準,實驗的平時成績不僅包括出勤,還應該注重在實驗環節中的個人表現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7]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發展前景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考研方向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本科專業的學生,可報考電氣工程 、 儀器儀表工程 、 控制工程等碩士專業。 [2]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新能源(風、光、水、潮汐、低熱、生物質等)高效利用技術、輸變電技術、微電網技術、電機與運動控制、電動汽車、電源與電力電子裝置、電能存儲與網絡智能優化調度等方面裝置研發、系統集成與維護等工作,或相應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 [2]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地區
院校名錄
天津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
湖北
武漢晴川學院
----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電機學院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重慶
重慶移通學院
----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
河北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陝西
西安理工大學
----
河南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
黑龍江
黑龍江科技大學
----
山西
中北大學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遼寧
瀋陽工業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安徽
安徽工業大學
亳州學院
瀋陽工程學院
遼寧理工學院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三聯學院
新疆
新疆工程學院
----
江蘇
蘇州城市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福建
泉州師範學院
----
蘇州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
----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1年6月16日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