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鎖定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是安徽理工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可溯源至成立於1949年的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設立採煤科和成立於1953年的淮南煤礦學校設立採煤科。2007年,定名為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1]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1人,有2個系,開始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5個。 [2] 
中文名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創辦時間
1949年
類    別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安徽理工大學
現任領導
院黨委書記:華心祝
院長:楊科
專職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院系設置
採礦工程系、安全工程系
地    址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泰豐大街168號
知名校友
袁亮陳湘生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歷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前身溯源

  • 淮南煤炭學院採礦系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49年,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設立採煤科。
1955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合肥礦業學院礦區開採系。
1956年,隨學校遷至合肥。
1958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採礦系。
1971年,遷回淮南,更名為淮南煤炭學院採礦系。
  • 淮南煤炭學院附設中專部採煤教研室
1953年,淮南煤礦學校設立採煤科。
1958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採煤系。
1963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淮南煤礦學校採煤科。
1971年,因校名變更,改為淮南煤炭學院附設中專部採煤教研室。 [1]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合併發展

1981年,淮南煤炭學院採礦系與淮南煤炭學院附設中專部採煤教研室合併,並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採礦系。
1982年,採煤工程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生。
1991年,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採礦工程系。
1997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淮南工業學院資源開發與管理工程系。
2002年,因校名變更,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資源開發與管理工程系。
2003年,獲批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博士授予權。
2006年,獲批採礦工程學科博士授予權;獲批礦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
2007年,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2009年,獲批礦業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獲批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2011年,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授予權。
2012年,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6年,獲批地下工程、交通工程博士和碩士授予權。
2018年,獲批消防技術及工程博士和碩士授予權。 [1]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辦學條件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2個系,開始4個本科專業。 [2-3] 
系:採礦工程系、安全工程系 [3] 
本科專業:採礦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消防工程 [2]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學科建設

  • 博士後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2] 
  • 學位點
學位點 學位點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5個。 [2]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採礦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消防技術及工程、地下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採礦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消防技術及工程、地下工程 [2] 
  • 重點學科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省級重點學科2個。
省級重點學科: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2] 
  • 學科評估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B檔,礦業工程學科位列B-檔。 [2]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博士生導師24人,正高職稱26人,副高職稱22人,博士學位教師58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籍特聘教授1人,省部級特聘教授3人,波蘭AGH理工大學客座教授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國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中國科協“青託”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共7人,安徽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8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後備人選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安徽省教壇新秀2人。 [2]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袁亮 [4]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袁亮、楊科
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獲得者:袁亮、劉澤功、孟祥瑞、趙光明、楊科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孟祥瑞
全國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孟祥瑞、楊科
全國優秀教師:謝廣祥、袁樹傑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趙光明、王磊
中國科協“青託”人才:江丙友
安徽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謝廣祥、常聚才、王磊
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劉澤功、孟祥瑞、華心祝、趙光明、楊科
安徽省教學名師:劉澤功、塗敏
安徽省教壇新秀:劉健、楊科
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華心祝、石必明 [5] 
注:名單不全。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2個安徽省教學團隊,2個安徽省品牌專業,1門安徽省精品課程,2門安徽省大型開放在線課程(慕課MOOC),1個安徽省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2]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
國家級教學團隊:安全工程教學團隊
國家級精品課程:《通風安全學》 [6]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採礦工程、安全工程 [2] 
安徽省品牌專業:採礦工程 [7] 
安徽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礦山岩石力學》《煤礦開採學》 [8-9] 
注:內容不全。
  • 學生成績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學生近5年來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400餘項,其中“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創青春”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2項、銅獎3項;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銀獎2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1項;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全國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獲獎作品70餘項;全國高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實踐創新作品大賽獲獎作品30餘項。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人、安徽省十佳大學生2人、安徽省優秀大學生2人、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1人、安徽省大學生“創客之星”1人、入圍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1人。 [2]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學術研究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7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 [2] 
國家級科研平台: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安全精準開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煤礦安全高效開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應急管理部煤礦深井開採災害防治技術科技研發平台、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安徽省實驗室、安徽省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採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煤礦安全採掘裝備創新中心、特殊開採研究所(原煤炭部批准)、礦山安全高效開採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礦業安全技術安徽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深井煤礦煤巖動力災害防控安徽高校科研平台創新團隊、深部開採動力災害防控機理與技術領軍人才團隊、煤炭安全精準開採多場耦合致災機理與監控預警“115”產業創新團隊 [2]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0年3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近10年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0餘項。 [2] 
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成果名稱獲獎等級主要完成人
複雜特困條件下高瓦斯煤層羣瓦斯抽放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袁亮、劉澤功
破碎巖體滲流規律及其在煤礦突水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塗敏
低透氣性煤層羣無煤柱煤與瓦斯共採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袁亮、劉澤功
我國東部煤礦深井巷道鬆軟圍巖失穩安全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謝廣祥、常聚才、王磊、楊科 [10]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文化傳統

  •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5張)
2019年,學院開展了元旦聯歡晚會、本科生普通話大賽、心理情景劇大賽、主持人大賽、籃球賽、新生才藝大賽等學生活動。 [11]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名錄
院黨委書記華心祝
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科
院黨委副書記張向林
副院長袁樹傑、常聚才、張坤 [12]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傑出校友

袁亮: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湘生: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茂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清華大學首席研究員。
程安東:原陝西省省長。
葉青:原國家計委副主任。
高祀仁:原廣東省委副書記。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