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地質

(安徽地質概況)

鎖定
郯廬斷裂(沿嘉山-廬江分佈)把安徽省分成兩部分,以東屬揚子地台,以西屬華北地台。後者南部金寨-舒城北西西向侏羅紀前陸盆地羣以南的大別山區屬秦嶺-大別造山帶。
中文名
安徽地質
外文名
geology of Anhui
學    科
區域地質學
英文:
釋文:郯廬斷裂(沿嘉山-廬江分佈)把安徽省分成兩部分,以東屬揚子地台,以西屬華北地台。後者南部金寨-舒城北西西向侏羅紀前陸盆地羣以南的大別山區屬秦嶺-大別造山帶。
華北地台的基底出露在蚌埠、霍邱等地,包括新太古界五河羣、霍邱羣片麻岩、淺粒巖、大理岩系和古元古界鳳陽羣千枚巖和白雲質大理岩系。蓋層沉積始於新元古代,從長城繫到中奧陶統以淺海碳酸鹽巖佔優勢,化石豐富。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缺失。晚石炭世到早三疊世為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和陸相碎屑岩。侏羅紀起轉為陸相堆積。
揚子地台的基底沿南部皖、浙、贛省界廣泛出露,稱上溪羣,時代中元古代,為一套低綠片岩相的千枚巖板岩和變質砂岩系。上覆新元古代歷口羣含中、酸性火山岩。南華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層序完整而連續,南部以產筆石動物羣聞名。上泥盆統和下石炭統局部缺失。晚古生代至早三疊世總的仍保持淺海沉積。印支運動以後轉為陸相。晚侏羅世有火山活動。
安徽境內的秦嶺—大別造山帶侏羅紀以前的地層已全部變質,其中分佈最廣的大別山羣麻粒巖和高角閃巖相深變質雜巖按同位素年齡及與上覆宿松羣的接觸關係,其時代從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所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剛石提示大陸岩石圈可俯衝到地幔深度,大別地塊也成為全球出露範圍最大的超高壓變質帶。元古宙宿松羣含磷巖系和以變質火山岩為主的廬鎮關羣分佈在大別山羣南、北兩側。向上的綠片岩相佛子嶺羣時代可能從新元古代到古生代。中、上侏羅統分佈於與向上變粗層序的長條狀陸相紅色盆地相平行的造山帶北側山麓,代表同造山磨拉石。金寨地區可以看到佛子嶺羣組成的飛來峯構造疊置其上。全省岩漿活動以燕山期最強烈,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的火山活動以安山岩粗面岩為主,伴有相應成分的複式巖株侵入,反映了環太平洋構造帶的影響;長江中、下游的鐵、銅、硫等內生礦產與此有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