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嶽馬門溪龍

鎖定
安嶽馬門溪龍是馬門溪龍屬中的一新種,它以椎體中空最顯著,椎體神經棘形態較為簡單為特徵,是大型植食性恐龍。發現的化石體長23米、高9.6米、推測體重可達45噸,是亞洲最大的一隻恐龍化石。而且化石標本完整率達到了75%,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安嶽馬門溪龍化石的腦袋很小,且牙齒細小。由19塊碩大頸椎骨連接而成的脖子有14米長,同時也創世界恐龍之最。小巧的腦袋與龐大的身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注:頭部及右股骨因在發掘出土時無法找到為後期玻璃鋼模擬復原,其餘均為動物化石
中文學名
安嶽馬門溪龍
拉丁學名
Mamenchisaurus anyue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蜥形綱(Sauropsida)
蜥臀目(Saurischia)
馬門溪龍科(Mamenchisauridae)
馬門溪龍屬(Mamenchisaurus)
安嶽馬門溪龍(M. anyuensis )
生存年代
侏羅紀晚期
地層層序
上沙仙廟組
化石產地
四川安嶽縣龍橋鄉

安嶽馬門溪龍馬門溪龍

安嶽馬門溪龍 安嶽馬門溪龍
馬門溪龍是中國發現的一種大型蜥腳類恐龍,大小不一,小的有 20米;大的有30多米。體重2-70噸左右 ,這個數據在恐龍家族中並不新奇,但頸部的長度是任何國家的恐龍都比不了的,最短的頸部也得8-9米長,最長的可以長到15-17米,這是恐龍世界中脖子最長的恐龍,所以它們可以吃到別的恐龍無法吃到的灌木。

安嶽馬門溪龍發現命名

1987年,劉宗文鑑定了安嶽一打石頭場發現的股骨化石,認定為恐龍化石。幾經周折,挖掘分別發現了該恐龍的尾椎、肓肩椎、脊椎、頸椎以及腳趾化石。通過與最早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的比較,劉宗文等認定這也是一隻馬門溪龍,為區別對待,命名為“安嶽馬門溪龍”。

安嶽馬門溪龍天敵

安嶽馬門溪龍 安嶽馬門溪龍
永川龍和馬門溪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它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全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它有一個又大又高的頭,略程三角形,嘴裏長滿了一排排鋒利的牙齒,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較短,但尾巴很長,站立時,可以用來支撐身體,奔跑時,翹起的尾巴可作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靈活,指上長着又彎又尖的利爪,後肢又長又粗壯,也生有三趾。永川龍常出沒於叢林、湖濱,行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

安嶽馬門溪龍研究價值

安嶽馬門溪龍的發現,對於研究中生代侏羅紀晚期的動物繁殖、生存、滅絕以及當時地理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尤其是這些化石均埋藏在上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分佈的最高層位,説明了馬門溪龍在地質年代上至少可以從晚侏羅紀初期延續到晚侏羅紀晚期。它填補了四川盆地恐龍在地層分佈上的空白,具備了重要的科研價值。
安嶽馬門溪龍化石屬國寶級恐龍化石。因合川馬門溪龍不宜離館易地展示,安嶽馬門溪龍即作為馬門溪龍的代表在近些年開始外出巡訪展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