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多

(西洋傳教士、數學家、清朝人物)

鎖定
安託萬·托馬斯(P.Antoine Thomas),中文名安多,字平施。1644年1月25日,安多出生於比利時那慕爾,1660年加入耶穌會。 [1] 
安多於1685年前後抵達北京,負責給康熙帝傳授各種科學儀器使用常識、講解實用幾何與數學原理。
1698年,安多奉命跟隨于成龍前往固安、霸州等地測量河道形勢,運用科學的測量技術,對渾河進行精確測量,並繪製成圖。
本    名
安託萬·托馬斯
別    名
安多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比利時那慕爾
主要作品
簡明數學
主要成就
永定河治理、大地經線1度弧長的測定

目錄

安多人物生平

安託萬·托馬斯(P.Antoine Thomas),中文名安多,字平施。1644年1月25日,安多出生於比利時那慕爾, 1660年加入耶穌會,1678年得到總會長喬瓦尼·保羅·奧利瓦(Giovanni Paolo Oliva ,1600-1681)的批准,前往東方傳教,曾獲得模範會士稱號,安多不但學識淵博,還是數學英才。他曾經在Douai等多所學校任教。最初他的意願是前往日本傳教,也獲得了總會長的批准。於1680年4月3日從里斯本出發,第二年到達印度西海岸的果阿。一路上他隱藏自己傳教士的身份,身穿俗人服裝,以測量經緯度科學工作者的身份前往日本,因他的舉止太過嚴肅穩重與其穿着不相稱,引起荷蘭人的懷疑,未能登上前往日本的船隻。
於是他決定繞道柬埔寨,於1681年8月30日到達暹羅後發現,前方有戰事,只能在暹羅逗留。但他沒有灰心,於1682年5月20日前往澳門,計劃從澳門出發前往日本。在這裏他受到耶穌會監會陸安德(Lubelli, Andre-Jean,1610-1683)的接待。很快他在澳門修復了一所聖母教堂,並在此工作。
此時,北京的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688年)年事已高,正想物色一名繼任者。閔明我(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原是南懷仁的接班人,但他體質虛弱。後來聽到安多到澳門的消息,就想把他調到北京,經南懷仁向康熙帝舉薦,皇帝同意,並派閔明我與兩名禮部官員前去迎接安多進京。
安多於1685年11月7日前後抵達北京。與他的老鄉南懷仁做了3年同事,又接替他專門負責給康熙帝傳授各種科學儀器使用常識、講解實用幾何與數學原理。南懷仁又推薦他擔任清王朝的欽天監監副,閔明我外出期間,則代理監正職務。
1698年,安多奉命跟隨于成龍前往固安、霸州等地測量河道形勢,運用科學的測量技術,對渾河進行精確測量,並繪製成圖。安多利用數學及測量技術對渾河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是西方數學與測量技術在中國水利史上的一次成功應用。
不久,安多等人還把北京首都城垣製成金屬版畫,繪有歷代皇帝的行樂宮苑,方圓40餘華里。這幅地圖上,繪有1700多個城鎮、別墅、城堡。居民村舍尚不計在內。
1699年,安多受命前往江蘇南河為于成龍繪製黃河圖形。1702年,安多在大地經線1度弧長的測定中作出重要貢獻,此項工作為之後的全國輿地測繪奠定了基礎。為配合大地測量,安多還曾編纂《測量高遠儀器用法》,所述測量方法較明季同類著述多有更新,體現出康熙時代宮廷數學的實用取向,中國地圖繪製技術也翻開新的一頁。
1709年安多在北京去世,被安葬在北京耶穌會的扎蘭公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