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宇宙垃圾

鎖定
宇宙垃圾一般是指人類在從事太空活動時所產生的廢棄物及其衍生物,是人類向太空拋入的各類廢棄物體和碎片的總體。如報廢的航天器、廢棄的火箭箭體、航天器發射和空間運行過程中拋下的無用部件、衞星解體生成的殘餘物、固體火箭的排氣、磨損掉的表面材料以及發生泄漏的核反應堆所產生的微滴等。自2009年1月以來已有大量的宇宙垃圾在太空軌道中。由於高速的軌道碎片可對運轉的衞星造成極大損害,宇宙垃圾成為日益受到關注問題。
中文名
宇宙垃圾
外文名
spacetrash
專業名稱
軌道碎片
產    生
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數    量
超過30萬個(大於1毫米)
危    害
妨礙航天器運行,干擾天文觀測

宇宙垃圾簡介

宇宙垃圾 [1]  英文:spacetrash。按照火箭科學家專業的説法叫做“軌道碎片”,不過一般人都將其稱為“太空垃圾”。別小看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宇宙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釐米的空間碎片數量竟然超過11萬個,而大於1毫米的空間碎片超過三十萬個。

宇宙垃圾宇宙垃圾的產生

簡單來説,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2]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佈: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里,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因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台宣佈,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衞星在太陽光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連接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干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裏有一個金屬殘片。
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説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但由於其在經過大氣層與空氣產生的急劇摩擦使得這些垃圾在未通過大氣層時就自我燃燒殆盡,在大氣層的保護下就自我毀滅了。萬幸的是,迄今沒有大型的宇宙垃圾墜向地球,因此也尚未傷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