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

陕西省汉中市辖县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宁强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汉中市西部 [2],东邻勉县南郑区 [29],西接甘肃省康县武都区 [21],南与四川省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接壤,北与略阳县毗邻,区域面积3260.34平方千米 [17]。截至2022年10月,宁强县辖2个街道、16个镇。 [5]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常住人口249817人,自然增长率-4.59‰。 [24]
宁强县,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美誉。 [19]夏,属梁州。商及西周时代,为氐羌所据。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立宁羌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羌州为宁羌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宁羌县为宁强县。 [3] [12]宁强县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31],2015年11月,宁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18]
2022年,宁强县生产总值1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25]2023年,初步核算,宁强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8%。 [24]
中文名
宁强县
外文名
Ningqiang County
别    名
宁强
行政区划代码
610726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陕西省汉中市
地理位置
汉中市西部
面    积
3260.34 km²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6个镇(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驻地
汉源街道
电话区号
0916
邮政编码
7244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49817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汉江源景区天湖风景区羌族文化博览园
车牌代码
陕F
地区生产总值
139.13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夏,属梁州。
商及西周时代,为氐羌所据束汗谅。
春秋战国时期,白马氐据其西境,蜀据其东境。
秦置蜀郡,全境归辖。
两汉,为葭危柜想萌县地。
蜀汉,为汉寿县。
晋,改钻循汉寿为晋寿。
隋,属绵谷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此为境内设县治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又分绵谷置三泉县和嘉牟县,不久撤金牛、嘉牟,尽入三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三泉县治由故县址移向东北120里,即今唐渡擂鼓台。唐宝历元年(825年),降金牛县为镇并入西县。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三泉县直隶京师。三泉县直隶京师达137年,开中央直辖县之先例。至道二年(996年)在三泉县西1里置大安军,三年军废。
南宋绍兴三年(11去拜龙33年),复置。
元初,在金牛镇(今大安镇)设大安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州为大安县,属沔州。
明初,并入沔县。洪武三年(1370年),撤销大安县。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立宁羌州。
民国二年(1913年),兵狼改宁羌州为宁羌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建立宁羌凶船喇、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宁强县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红军北上,建置复旧。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改宁羌县为宁强县。
1949年12月11日,宁强解放。
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
举照欢枣1951年,属南郑专区。
1953年,属汉中专区。
1958年,撤销县制,辖地道循划归凤县和汉中市。
1969年,属汉中地区。
1996年,汉中撤地设市,宁强县遂为汉中市属县。 [3] [12]
宁强县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53年,将宁强县的黎坪乡、元坝子乡、禅家岩乡、五郎坝乡、板苍坝乡、小褒城乡、挂子山乡、孙家岭乡、李家坝乡、水田坪乡、张家桥乡、唐家坝乡和铁锁关乡的松坪子行政村划归黎坪中心区。将启宁乡划归沔县。将郑家坝乡龙王堂、大石沟、苏家山及其他若干户划归略阳县。将龙岗乡第四行政村、中坝子乡、曾家河乡桃园子村、巩家河乡二里坝村亦划归略阳县。沔县金堆铺村、略阳县庙坝乡温家院子划归该县。
1958年,将略阳县庙坝乡和黎坪区的禅家岩乡、三道河乡、水田坪乡划归该县。 [3]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宁强县辖2个街道、16个镇:汉源街道高寨子街道大安镇代家坝镇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广坪镇青木川镇毛坝河镇铁锁关镇胡家坝镇巴山镇巨亭镇舒家坝镇太阳岭镇安乐河镇二郎坝镇禅家岩镇 [5]宁强县人民政府驻地汉源街道。 [6]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宁强县,位于汉中市西部 [2],东邻勉县南郑区 [29],西接甘肃省康县武都区 [21],南与四川省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接壤,北与略阳县毗邻,地理坐标在东经105°20′10″~106°35′18″和北纬32°37′06″~33°12″42"之间,东西长101.65千米,南北宽65.32千米,区域面积3260.34平方千米 [17]
宁强县

地形地貌

宁强县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形构造。境内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分为谷坝、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个地貌类型。最高海拔毛坝河镇三道河九垭子主峰2103.7米,最低海拔燕子砭镇嘉陵江入川处520米。 [2]

气候

宁强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复杂多样、阴阳坡向差异明显,湿润温和,时空分布不均,海拔高低不同,雨量充沛,光温不足。据县气象局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低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36.2℃。多年平均降雨量117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95~127天。年平均日照1619.5小时。年均无霜期247天。

水文

宁强属长江流域,地处汉江源头和嘉陵江上游,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河网密度1.4千米/平方千米。按流域面积统计,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条,10平方千米以下河流138条。按长度统计,5千米以上河流95条,5千米以下河流121条。汉江发源于县南巴山箭竹岭,主要支流有65条,较大支流有玉带河、大林河、小河、坪溪河,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北部,控制流域面积102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31.5%;嘉陵江自甘肃经略阳流经县境西部,大小支流151条,境内汇入较大支流有流溪沟、黑水河、南沙河、三道河、韩家河、清河、燕子河,境外汇入有安乐河、广坪河、金溪河、西流河,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和南部,控制流域面积2223.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8.5%。

自然灾害

宁强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秋封冷害、干旱、大风、冰雹和霜冻等7种,属全县性的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秋封冷害、干旱等4种,其危害最严重的是暴雨、洪涝、低温阴雨、秋封冷害,占总成灾面积65%。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宁强县多年平均地表自产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56.2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为汉中市均量的1.29倍,陕西省均量的3.8倍,全国均量的2.05倍。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5.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2.95万千瓦。在水能开发上,先后建成东方红、关峡、石羊栈、元坝子、黑坛子、卧龙台电站(一期)等小水电51座,装机59台11094千瓦,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小水电装机万千瓦县。1999年,建成天生桥、二郎坝、卧龙台三个梯级电站,总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2亿度。在玉带河干流上,利用其自产径流和二郎坝工程引嘉入汉水量,建设了胡家坝、铁锁关两级电站,胡家坝电站装机7500千瓦时,铁锁关电站装机7500千瓦时。2010年建成装机1890千瓦的白果树电站,2011年建成装机8300千瓦的胡家坝电站和装机容量1260千瓦的八海水电站。巨亭水电站装机40000千瓦,保证出力55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3150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3280h。2016年12月建成并运行发电。 [4]

土地资源

宁强县土地总面积约3260.3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471.34平方千米(水田面积约43.81平方千米,水浇地面积21400平方米,旱地面积约427.40平方千米),耕地占14.46%;园地面积约10.17平方千米,占0.31%;林地面积约2563.3平方千米,78.63%;牧草地面积约39.1方千米,占1.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约52.54平方千米,占1.61%;交通用地面积约19.33平方千米,占0.6%;水域面积约38.93平方千米,占1.19%;其它土地面积约65.61平方千米,占2%。 [4]

矿产资源

宁强县境内已探明有金属、非金属矿产8类31种200余个矿点,已探明储量6类18种,矿产地26处,总蕴藏量达3.09亿吨,名列汉中市第二位。主要分布在五丁关以北的大安、代家坝、阳平关、燕子砭、广坪一带。其中金属矿有等10种70余个矿点;非金属矿有重晶石蛇纹石花岗岩、铝土、海泡石大理石等12种20余个矿点、太阳岭镇大理石(汉白玉)储量最大。 [4]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宁强县境内已查明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8目50科142属,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鸟类11目30科107种;爬行类动物2目5科8种;哺乳动物类有3目16科1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丝猴羚羊、黑鹿、金雕等。“宁强矮马”属国家珍稀的家畜原种。 [4]
植物资源
宁强县境内有木本植物586种,分属85科202属;牧草62科约500余种;农作物有70多种。森林植被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树种有连香杜仲银杏鹅掌楸厚朴香果树等8种;列为省级保护的有粗榧铁坚杉白皮松杜仲鹅耳枥黄杨山楂七叶树樟木楠木红豆杉等12种。 [4]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户籍总人口317756人,其中:男性166393人,城镇人口84220人。年末常住人口249817人,出生率6.46‰,死亡率11.05‰,自然增长率-4.59‰。 [24]

政治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县委领导
书记
杨帆
常委
王寒冰、王晓荣(挂职)、胡永宁(挂职)
县政府领导
县长
杨帆 [28]
副县长
王晓荣(挂职)、胡永宁(挂职)、郭健、徐超、陈斌、马慧、王兴成、王梓(挂职)
常务副县长
王寒冰
参考资料 [26-27] [30]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1年,宁强县生产总值124.9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2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57.06亿元,同比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46.41亿元,同比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49132元,同比增长19.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8.9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3.13%。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7.2%、45.7%和37.1%。与2020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 [1]
2022年,宁强县生产总值1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6.52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3.7%。人均生产总值55225元,增长12.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8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3.83%。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6.3%、47.8%和35.9%。与2021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 [25]
2023年,初步核算,宁强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8:40.4:42.8。与2022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3.4%。 [24]
2023年,宁强县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完成10066万元,增长9.7%。财政支出30.25亿元,增长2.1%。 [24]
人民生活
2023年,宁强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增长7.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70元,增长8.1%。
2023年,宁强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7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03元,增长10.5%。
2023年,宁强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63元,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98元,增长5.3%。 [24]

第一产业

2023年,宁强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6.47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1.95亿元,增长4.2%;畜牧业产值11.47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0.22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2023年,宁强县粮食播种面积407354亩,比上年增加331亩;粮食总产量81348吨,增长1.9%,其中:夏粮31483吨,增长4%;秋粮49865吨,增长0.6%。油料播种面积104691亩,油料总产15681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1158吨,增长6.6%。全年生猪出栏26.12万头,下降1.1%,年末存栏15.31万头,下降4.3%,猪肉产量21037吨,增长0.6%;中药材种植面积90700亩,中药材产量22662吨,增长48.1%;茶园实有面积16.74万亩,茶叶总产量9754吨,增长1.8%;烟叶种植面积5000亩,比上年增加312亩,烟叶产量1542吨,增长22.5%;蔬菜种植面积50774亩,比上年增加1246亩,蔬菜产量78738吨,增长7.9%,其中,食用菌产量15616吨,增长8.2%。 [24]

第二产业

2023年,宁强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轻工业增长4.5%,重工业增长17.3%。分行业,采矿业增长41.4%,制造业增长4.9%,其中,装备制造业下降4.1%;材料制造业增长15.2%;绿色食药工业增长2.5%,电力、燃气、水生产及供应业增长18.6%。
2023年,宁强县综合能源消费量36.25万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2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8.01%。全社会用电量33468万千瓦时,增长1.5%,其中工业用电量9583万千瓦时,增长9.9%。 [24]

第三产业

贸易
2023年,宁强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含大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13.36亿元,增长18.2%;限额以下企业(含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26.37亿元,增长4.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25亿元,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48亿元,增长9.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7.64亿元,增长15%;商品零售32.09亿元,增长8.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3.1%,烟酒类增长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4%,化妆品类增长10.7%,金银珠宝类增长23.3%,日用品类增长11.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2%,中西药品类增长26.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3%,家具类增长26.9%,通讯器材类增长15.8%,石油制品类增长22.8%,汽车类增长39.9%,其中新车增长45.7%。
2023年,宁强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50万美元。 [24]
交通、邮电
2023年,宁强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7%。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157万元,增长14.3%。电信业务总量1.91亿元,增长12.5%。 [24]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53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58.29亿元,增长12.3%。 [24]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宁强县交通便捷,西成客专、宝成、阳安铁路纵横县境,京昆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 [2]
2023年,宁强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508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公路运输货运量380万吨,增长11.3%;货物周转量54829万吨公里,增长3.3%。公路运输客运量41万人,下降41.1%;旅客周转量2605万人公里,下降39.7%。全年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38%。 [24]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2023年,宁强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752人,在校生2176人,毕业678人,专任教师182人。全县共有幼儿园67所,共有268个班,在园幼儿7345人,专任教师450人;小学51所,招生2986人,在校生15232人,毕业2518人,专任教师1248人;中学19所,招生2488人,在校生7414人,毕业2232人,专任教师717人;普通高中2所,招生1376人,在校生4384人,毕业1599人,专任教师43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3人,专任教师25人。 [24]

环保事业

2023年,宁强县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0天,优良率95.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1,PM10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23年,宁强县无土壤污染事件和开发利用不当行为发生,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全年无辐射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 [24]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共有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年末县公共图书馆共拥有藏书6.22万册。 [24]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4所,拥有床位数1820张,卫生技术人员19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92人,注册护士1077人。 [24]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宁强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2559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1543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525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504人。 [2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宁强羌文化

羌人曾是古代东方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古时,青藏高原上一群古羌人牵着马匹驮着辎重,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宁强,从此便在这里繁衍生息。羌族在宁强的活动历史,据考证,自商朝时,宁强就是羌族的故地。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羌民田九成揭竿起义,朱元璋派兵镇压,大肆屠杀搜捕羌人,部分羌人被杀,部分被遣送出境或管制,一些不愿离开故土的羌人,隐瞒身份隐居在南山一带的深山老林里,成为现今这一带羌民的先祖。如今散居于宁强境内的羌人后裔,如巴山、毛坝河等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劳动生产以及宗教信仰等习俗,他们的羌语、羌歌、羌舞、羌服、羌食、羌礼等等都与四川省北川县等地羌族民俗大致相同。 [11]羌族民俗遗痕在宁强处处可寻。 [22]2008年9月,宁强县被文化部列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9年,宁强县组建了羌族文化研究学会。 [11]2022年3月31日,宁强县建成的羌族文化博览园正式开园运营。 [22]

文物

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位于宁强县青木川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古镇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历经百年沧桑,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建筑群等历史遗迹。 [7]2013年3月5日,青木川老街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青木川老街建筑群
陈锦章烈士故居,位于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内设陈锦章烈士展室、陈文华烈士展室、陈真仁展室、长征一家人展室设4个专题展室,展现了陈锦章烈士及其家人一生的革命事迹。2017年12月,陈锦章烈士故居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汉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20]
陈锦章烈士故居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汉江源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宁强县汉源街道108国道旁,以牢固关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森林、山峰、峡谷、水体、天象、人文等景观资源于一体的山岳型生态旅游区。
汉江源景区
天湖风景区,位于宁强县二郎坝镇,是集自然风光、水域风光于一体的原始生态自然风景区。 [9]
天湖风景区
羌族文化博览园
羌族文化博览园,位于宁强县城东山观,分为羌源厅、文物厅、释比厅、羌绣厅和羌家小院5个展区,通过实物展示、仿古重建和光电技术,复原和展示宁强本地羌族先民的生活、劳作和祭祀场景。 [10]
羌族文化博览园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陈锦章,宁强烈金坝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毕业回宁强后,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0月,他秘密发展陈文华何蔚然为中共党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他在大安高等小学秘密组建了陕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安小组)。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他当选为中共陕南特委委员,在汉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结束陕南战役回师川北时,他携全家11人抛家舍业参加红军。陈锦章及其父亲、兄弟等5人牺牲于长征途中,仅有其妹陈真仁一人到达陕北。新中国成立后,陈锦章及其胞兄陈文华、陈文芳均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0]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奖项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18]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18]
2015年11月 [18]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4]
2019年2月2日 [14]
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15]
小康杂志 [15]
2020年7月 [15]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13]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3]
2020年7月29日 [13]
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6]
生态环境部 [16]
2021年10月12日 [16]
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3]
生态环境部 [23]
2022年11月18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