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而不厭

(漢語成語)

鎖定
學而不厭(拼音:xué ér bù yàn)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論語·述而》。 [1] 
該成語意思是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它的結構為偏正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或定語。 [1] 
中文名
學而不厭
外文名
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to learn;be never tired of reading
拼    音
xué ér bù yàn
近義詞
手不釋卷、虛心好學
反義詞
驕傲自滿、好為人師
出    處
《論語·述而》
成語結構
偏正式
用    法
作謂語、定語
注音字母
ㄒㄩㄝˊ ㄦˊ ㄅㄨˋ ㄧㄢˋ

學而不厭成語出處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戰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述而》)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學而不厭”。

學而不厭成語典故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小的時候,他玩耍的是“俎豆之事”,也就是學習祭祀之類的禮節。稍大,以“太廟”中的“每事問”而驚動四鄰。後來他向士人學“雅言”,“多識於鳥善草木之名”。少年時代當起了婚喪的“儒”(吹鼓手),後又當駕車的“馭者”,當季氏倉庫的出納,“十五而志於學”,很早就把當時書庫中的經典讀遍了。“三十而立”,這個“立”字注家有種種説法,其實此立,是“立”於私學,現有史料可知,三十歲時他招收了第一批門生弟子,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無疑是孔子。當了老師,他還是在學習。他曾就學於小國之君郯子,後又“子見老子”,帶着弟子西行去見老聃,他問樂於萇弘,在師襄子家學鼓琴,向路人學歌,去杞地學夏禮,在楚國“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他的一生都在學習。
孔子在教學上也有豐富的經驗,常常和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他一走入學生羣中,學生們總是提出各種問題來請教他,而孔子總是耐心地給學生解答。
有一次,一個學生問孔子道:“老師,你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根據目前我們的實際情況,你覺得哪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哪些事情是你最憂心的呢?”孔子和善地看了看這個學生,然後説:“品德沒有很好地培養,學問沒有很好地深鑽鞏固,聽到説要做好事,卻不身體力行,自己有了缺點,卻不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接着另一個學生問道:“老師,我們學得的知識怎樣才能鞏固呢?”孔子回答説:“學了之後,要經常複習,才能把學得的知識鞏固下來,才會越學越有興趣。”孔子給學生解答問題懇切又耐心,釋去了學生腦海中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大家很受感動,情不自禁發出了感嘆:老師真好啊!老師不但在學習上不知疲倦,而在教導我們時又這樣耐心,真是難能可貴啊!
孔子聽了學生們的讚揚,謙遜地説:“學習努力不厭棄,教導別人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2]  [4] 

學而不厭成語寓意

孔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教導學生,很令人敬佩。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生活中應當處處留心、事事留意,默默地觀察和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從小就要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不能滿足於目前的知識水平,要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3]  [5] 

學而不厭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意思是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1] 
運用示例
東漢·張衡《七辯》:“學而不厭,教而不倦。” [2] 
宋·陸九淵《與邵叔誼書》:“夫子之聖,自以少賤而多能,然稼不如老農,圃不如老圃,雖其老於論道,亦曰學而不厭,肩助之益,需於後學。” [2] 
當代·老舍《趙子曰》:“他抱定學而不厭,温故知新的態度。” [2] 
當代·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1] 

學而不厭成語辨析

學無止境—學而不厭
“學無止境”的意思是學業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學而不厭”的意思是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學而不厭”與“學無止境”都可指人虛心好學之意,但有區別。“學而不厭”強調的是對學習的興趣很高,“學無止境”強調的是學習沒有盡頭。 [2] 
參考資料
  • 1.    學而不厭的解釋|學而不厭的意思|漢典“學而不厭”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1-12-28]
  • 2.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2.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56
  • 3.    100個好故事叢書編寫組編繪.讓孩子更受啓迪的100個成語故事.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16.07:187
  • 4.    郭志坤,陳雪良著.成語裏的中國通史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7:283
  • 5.    曲相奎著.萬世師表孔子.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