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生心理問題

鎖定
學生的主要生活環境是校園,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另外他們又置身於社會迅猛發展並充滿着變革、競爭的時代,他們經受更多的是與學習、校園生活及社會變革等相關的心理矛盾與精神挫折。瞭解和把握學生的特殊心理生活背景,有助於科學考察學生心理問題的層次性。根據我國學校現狀和學生心理生活實際,學生的心理問題一般可分為心理偏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三個層次。
中文名
學生心理問題
層    次
心理偏差、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人    羣
青少年

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偏差

心理偏差是比較輕微而又極其普遍的心理問題,主要與一個人的不良態度、不良習慣、不良行為傾向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自卑、驕傲、虛榮、多疑、自我中心、説謊、怯場、懶散、逆反、煩躁、任性、厭學、畏難、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習慣上可稱之為心理品質上的缺點或缺陷,大多與個體的曲解、誤會及過錯行為有關,其心理活動往往呈現出一些背離社會普遍標準的不良傾向。心理偏差是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有的心理問題,它在總人口中的比率為100%。人們經常講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是指的心理偏差在現實人羣中的普遍存在性。學生中的心理偏差更是普遍存在。有心理偏差的學生一般能正常地學習、工作和生活,但心理偏差卻是一切心理問題發生的起點和最原始的根源,是導致許多嚴重心理危機的潛在性原因,如不及時加以矯正和消除,往往使個體整體心理的某些方面受到損害,影響個體心理活動的協調性和匹配性,使人的適應能力和活動效率受阻,甚至大為降低。

學生心理問題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中等程度的心理問題,它是心理偏差與心理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是在諸多心理偏差的基礎上累積起來,出現了心理要素的結構性失衡,即認知、情感、意志、慾望、需求等心理要素嚴重失調、失衡而形成的。如焦慮、恐懼、孤獨、苦悶、冷漠、妒忌、狂妄、情緒衝動、心境壓抑等。從本質上講,心理障礙是個體"意識流"流動不暢或阻塞不通而引發的異常心理反應。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往往內在心理衝突、心理矛盾比較激烈,形成了一種無法自我解脱的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許多不適應、不協調、不理智甚至錯誤的行為反應,如不及時疏導、消除,往往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後果。實踐表明,對於處於心理障礙中的學生,基本上不存在"速成"的解決辦法,須作長期的疏導和矯治工作,任何試圖以"立竿見影"的方式消除心理障礙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相反可能還會導致危機的加深。隨着社會的鉅變和人們生活、生存環境中競爭的加劇,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日益提高,據眾多的測試與調查資料顯示,當前青少年學生中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礙性心理表現,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心理障礙的人數的比率也逐漸增多。
例如,考試焦慮就是青少年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考試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是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影響着應試前的學習、複習和備考,而且過分焦慮會在應試中難以消除所帶來的緊張、焦急、恐懼等;持久的焦慮又會損害應試者的正常心理活動,甚至導致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常表現為心煩意亂,注意力不能集中,這對應試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嚴重者還將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考試焦慮的心理障礙具體包括以下狀態:
心理過分緊張,形成怯場。所謂怯場,是指應試者由於心理過度緊張,情緒不安,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難以控制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於有的表現出頭暈,活動失常,無法進行考試。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據心理學家研究,主要是應試者有着強烈的動機,但由於準備不足也包括心理準備不足造成的。有些研究表明,動機過強會使反應效果變壞。
情緒低落,喪失信心。在應試中由於應試者出於被迫參加,或是認為目的達不到,或是在應試過程中預感成績不好,都會表現出情緒低落,動機缺乏強度、缺乏韌性,現場表現為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棄考。這裏由於動機過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試中,如第一節課考試試題難度較大,會對第二節考試中應試者心理帶來干擾,表現為消極,沒有信心,直至不能堅持下去。
外來"刺激"對心理帶來的干擾。在解答試題過程中,應試者要對所學知識經過回憶,聯想、知識重現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回憶是人腦的一種機能,它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是在試題詞語的作用下,暫時神經聯繫又恢復的過程。突然外來"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經聯繫"中斷,強"刺激"還能使原來已知"信息"難於"提取",其結果影響測驗進行。在考試中如有人突然大聲喧譁,考試秩序混亂,附近傳來噪聲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偶發事項對心理帶來的驚慌。在應試者缺乏思維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一些事項、事件,會使應試者驚慌失措,心理緊張,影響正常思維,造成考試成績下降。

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是個體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較嚴重的創傷,出現了諸多有違常理、常情、常規的言論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出許多不可理喻的異態反應。學生的心理疾病與成年人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生理特點和生活實踐不同的緣故。學生中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精神焦慮症、神經官能症抑鬱性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幻覺、社交恐懼、感知缺損、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態人格等。據有關資料預測。學生中心理疾病的比率有增長的趨勢。這種嚴重態勢要求現代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轉變視角,勇於關愛,直面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這不僅關係到學生的素質培育與成才,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項關係到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新的 "希望工程"。
上述學生心理問題三個層次的劃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它們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內在連續性,在心理危機的程度、心理衝突的廣度與深度上均存在着層層加重、逐層"劣化"的趨向。每個層次還可作輕度、中度、重度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