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在官府

鎖定
學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點。其表現有二;一是官師合一。由國家職官師氏、保氏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大司徒鄉大夫鄉師、父師、少師等掌握學術,擔任各級學校的教師。二是政教合一。學校既是施教的場所,又是進行政治活動的場所。 清章學誠雲:“理大物博,不可殫也, 聖人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從而紀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於官。有法斯有書,故官守其書。有書斯有學,故師傳其學。有學斯有業,故弟子習其業。官守學業,皆出於一,而天下以同文為治,故私門無著述文字。” [1] 
中文名
學在官府
意    義
西周教育的顯著特點
性    質
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
背    景
官府壟斷學校教育和學術文化

目錄

學在官府概念

“學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徵。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規、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的禮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學在官府體現

孔子講學圖 孔子講學圖
①禮不下庶人,學術和教育為王宮及各級政府把持,禮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
官師不分,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員,也是學校教師。
③政教合一,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教育與行政合一。
由於只有官府有學,民間無學術,所以要學習專門知識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學在官府原因

(一)惟官有書,而民無書
(二)惟官有器,而民無器
(三)惟官有學,而民無學
春秋時期,我國奴隸制崩潰而轉向封建制,經濟、政治的大變化,也變化在教育上。為舊經濟舊政治服務的受貴族壟斷的“學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沒落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