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靖宇

(革命工作者,原鐵道兵十一師副師長)

鎖定
孫靖宇(1901~1963年9月1日),原名孫其祥,安徽省潁上縣耿棚鎮人。出身貧苦。1926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濟南分校,學習一年半後,任直系聯軍一軍團支隊部秘書。1927年,國共合作,他脱離直系,參加北伐,結識共產黨員邵柘(後改名邵振華),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持續開展情報工作。1931年在鄭州被捕,“七七”事變後被釋放出獄,做統戰工作。解放戰爭時期,帶領部隊在阜陽、潁上等地,開闢新解放區和追剿土匪。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4年5月,部隊回國,他轉業到地方,參加鷹(潭)廈(門)線鐵路工程施工,後任南昌鐵路局副局長、福州鐵路局副局長等職。1955年,授勳時,他榮獲“獨立自由”二級勳章和“解放”三級勳章。1963年9月1日,因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孫靖宇
別    名
孫其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安徽潁上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63年9月1日
畢業院校
保定軍官學校
主要成就
“獨立自由”二級勳章、“解放”三級勳章

孫靖宇早年經歷

孫靖宇(1901~1963),原名孫其祥,安徽省潁上縣耿棚鎮人。出身貧苦,9歲入學,17歲考入師範,畢業後在耿棚小學任教。1926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濟南分校,學習一年半後,任直系聯軍一軍團支隊部秘書。 [1-2] 

孫靖宇革命鬥爭

1927年,國共合作﹐他脱離直系,參加北伐,在泰安一師一團搞繕寫期間,結識共產黨員邵柘(後改名邵振華)。1928年秋,因思想進步而受懷疑,並被遣回原籍。正值共產黨領導的阜陽“四九”起義暴動失敗,皖北陷入白色恐怖,無法立足。於1929年去山東掖縣,參加一次武裝暴動,失敗後,又赴河南參加豫西地方警衞軍一師(西北軍馮玉樣部)。
1929年,該部改編為第一師,孫靖宇先後任司令部參謀和師參謀長。蔣馮戰爭後,該部改編為三十二軍七十五師,他任一旅參謀長。不久,部隊被調到河南參加“圍剿”鄂、豫、皖紅軍.共產黨地下工作者邵柘突然來訪,公開自己身份和任務﹐要求提供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部署和行動計劃,他欣然應允,並把邵柘推薦給師長,任師政訓處宣傳幹事。後邵柘為避免暴露身份,離開政訓處,在孫靖宇所在部隊繼續做情報工作。不久,七十五師被紅軍殲滅,引起師、旅長對他們的懷疑。當部隊向駐馬店集中後,邵柘再次來取情報,靖宇立即將他送上火車回漢口,自己也隻身逃往洛陽,後潛往鄭州,繼續進行反蔣、反內戰革命活動。 [1-2] 

孫靖宇統戰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他參加馮玉祥組建的抗日同盟軍,在山西、河南一帶為抗日同盟軍組建部隊和籌措經費物資,被特務覺察。1931年冬,在鄭州被捕,判刑15年,關押在南京陸軍監獄。
1937年,被轉押到漢口。在獄中,他不怕威脅拷打,不受利誘,受盡折磨,留下嚴重殘疾。“七七”事變後,國共二次合作,被釋放出獄,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做統戰工作。1938年,參加安吾堡青年訓練班學習,當年轉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晉東南一分校學習。1940年畢業,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教育股長。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四師十一旅司令部軍教股長。1942年,任“抗大”四分校軍事教育科長。1943年,任十一旅司令部作戰股長。1944年,任淮北三分區參謀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淮北一分區參謀處長,豫、皖、蘇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豫﹑皖、蘇區軍政幹校教育長、四分區參謀長。帶領部隊在阜陽、潁上等地,開闢新解放區和追剿土匪。 [1-2] 

孫靖宇建國以後

1949—1951年,先後擔任皖北軍區軍政幹校教育主任、皖北軍區教導團團長、第十六初級步校副校長。1952年春,任安徽省農業建設五師第一副師長。下半年,該師改為鐵道兵十一師,隨部隊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4年5月,部隊回國,他轉業到地方,任鐵道部第七基建分局局長,參加鷹(潭)廈(門)線鐵路工程施工。鐵路建成後,孫靖宇任鐵道部第七基建分局局長,具體執行鷹廈線的發包任務。
1955年,授勳時,他榮獲“獨立自由”二級勳章和“解放”三級勳章各1枚。1958年,任南昌鐵路局副局長。1959年,任福州鐵路局副局長。
1963年9月1日,因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在北京逝世。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2]  [3] 
參考資料
  • 1.    孫靖宇  .潁上縣人民政府.2013-12-19[引用日期2022-09-28]
  • 2.    政協安徽省潁上縣學習文史委員會編. 慎城春秋 第4輯 穎上人物誌[M]. 2001:92-94.
  • 3.    王光澤主編;《中共潁上地方史》編委會編. 中共潁上地方史 第4卷 紅色記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