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潁上縣

編輯 鎖定
潁上縣,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東與鳳台縣接壤;西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與霍邱縣壽縣淮河相望;北與利辛縣交界。介於東經115°56—116°38,北緯32°27—32°54之間,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7平方千米 [1]  [81]  。下轄22個鎮、8個鄉。 [2] 
潁上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建立邑治,周為“慎邑”,秦置“慎縣”,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稱“潁上”,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我縣文化積澱豐厚,春秋時期的管仲、鮑叔牙,戰國時期的甘茂、甘羅,當代著名學者常任俠,作家戴厚英,“雙百”英模王克勤,兩院院士陳國良、鄭守仁等都是潁上人民的傑出代表。潁上縣還是花鼓燈藝術和推劇的發源地,有“東方芭蕾”之稱的潁上花鼓燈及潁上推劇分別被評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潁上縣城被認定為全市唯一“千年古縣城”。 [81]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常住人口119.8萬人。2022年,潁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 [88]  [84] 
中文名
潁上縣
外文名
Yingshang County
別    名
慎城
慎邑
行政區劃代碼
3412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阜陽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
面    積
1987 km²
下轄地區
22個鎮、8個鄉
政府駐地
慎城鎮城北新區政務南路
電話區號
0558
郵政編碼
236200
氣候條件
北温帶與亞熱帶之間過渡型氣候
人口數量
119.8 萬(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八里河風景區尤家花園管仲老街管鮑祠明清苑
機    場
阜陽西關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火車站
潁上站潁上北站
車牌代碼
皖K
地區生產總值
505 億元(2022年)

潁上縣歷史沿革

編輯
上古
潁上縣歷史悠久。據南照鎮銅台孜發現的陶、石器等物考證,此地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至遲在原始社會晚期,這裏已有人類聚居。
夏、商
屬豫州。
為“慎邑”,屬楚國。
潁上縣城
潁上縣城(2張)
為“慎縣”,屬泗水郡。
高祖初,“慎”屬楚王韓信封邑。韓信被誅,置汝南郡。
武帝置13州刺史部,“慎”屬豫州部汝南郡。
改“慎縣”為“慎治”,汝南為汝汾。
復為“慎縣”,屬汝陰郡
魏景初二年(238年),劃屬汝陰郡。
“慎縣”,屬豫州汝南郡。
武帝泰始初,分汝南為汝陰。
惠帝時以汝陰分新蔡,後省汝陰入新蔡,又分新蔡立汝陰。
懷帝時,中原大亂,晉豫州淮北地區被北方石趙奪去,“慎縣”屬揚州管轄。
永和五年(349年)收復,仍屬豫州汝陰郡。
屬宋地,把山西雁門舊縣僑置慎地,名為“樓煩令”(按《宋書》郡縣均帶官名),屬豫州刺史、西汝陰太守。將“慎縣”置於南汝陰郡合肥以東,後避諱稱梁縣(今肥東縣梁園鎮)。
齊仍為樓煩,屬汝陰郡。
永元二年(500年),沒於元魏,屬揚州。
梁武帝六年(507年),設置下蔡、樓煩、宋3縣。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豫州。宋縣(今南照集以北和阜南縣東部),屬汝陰、弋陽2郡。
東魏以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揚州。
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18張)
北齊以下蔡、樓煩屬揚州汝陰郡。
陳樓煩縣沒於北周,屬同北齊。
大業二年(606年),樓煩縣改名潁上縣,當時並有原下蔡(今鳳台西南一帶)、樓煩(慎地)2縣的轄地,屬豫州汝陰郡。
武德四年(621年),置渦州。
武德八年(625年),廢,屬河南道潁州汝陰郡。
武德四年(621年),改汝陰郡為信州。
武德六年(623年),復為汝陰郡,屬河南西道,潁州汝陰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屬潁州。
初年,屬京西北路,順昌府汝陰郡。
紹興三十一年,即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金軍佔領順昌,將順昌改為潁州,轄潁上縣。
屬南京路潁州。
元光二年(1223年),改屬壽州府壽州。
至元二年(1265年),省潁上縣入潁州,後復置潁上縣,仍屬潁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汝寧府潁州。
兼置潁上所,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潁州。
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屬中立府潁州
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屬鳳陽府潁州。
順治初,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潁州。
順治十五年(1658年),並潁上所入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潁州。
康熙元年(1662年),設安徽巡撫。
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升潁州府,潁上縣均屬其轄。 [3]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府留縣。
民國三年(1914年),分道,屬淮泗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區下設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八里河風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12張)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劃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阜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潁河以北的謝橋、龔集、江口、楊湖、夏橋一帶,屬共產黨新四軍領導的闞疃縣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潁河以南屬豫皖蘇分局及豫皖蘇邊區第四分區,成立潁阜縣民主政府。同年4月,豫皖蘇邊區第六分區在潁河北岸設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1月6日,潁上縣解放,恢復舊建置,成立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成立中共潁上縣委、潁上縣民主政府,同年4月21日,劃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員公署。同年10月,潁上縣民主政府改稱潁上縣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8月,改稱潁上縣人民政府。
1952年4月12日,皖南、皖北行政公署合併,成立安徽省,阜陽仍為專員公署,轄潁上縣。
1954年7月,成立潁上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潁上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5月15日,複名潁上縣人民政府。 [4]  [83]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潁上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5-6] 
潁上 潁上

潁上縣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21年,潁上縣下轄22個鎮、8個鄉,共348個村(社區) [81]  。潁上縣人民政府駐慎城鎮城北新區政務南路。 [7] 
名稱
下轄
轄26個社區、9個行政村 [8] 
轄5個村、9個社區,164個自然村 [9] 
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4個居民社區 [10] 
轄9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 [11] 
轄16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共323個村(居)民小組 [12] 
轄12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122個自然莊 [13] 
轄10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 [14] 
轄8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170個自然莊 [15] 
轄18個村、2個居民社區 [16] 
轄13個行政村,共有自然莊93個 [17] 
轄6個行政村,2個居民社區 [18] 
轄1個居民社區、11個行政村、122個自然莊 [19] 
轄9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123個自然莊 [20] 
轄9個行政村 [21] 
轄11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社區 [22] 
轄11個行政村 [23] 
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 [24] 
轄9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73個自然莊 [25] 
轄4個行政、3個居民社區,119個自然村 [26] 
轄13個行政村(居),124個自然莊,155個村民組 [27] 
轄6個行政村,2個社區,48個自然莊 [28] 
轄1個居民社區、7個行政村 [29] 
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0] 
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117個自然莊 [31] 
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165個村民小組 [32] 
轄7個行政村,199個生產組,88個自然莊 [33] 
轄5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 [34] 
轄6個行政村 [35] 
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 [36] 
轄3個居民社區、6個行政村 [37] 

潁上縣地理環境

編輯

潁上縣位置境域

潁上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以縣城為起點,東至江店孜鎮蔣郢孜東27.1千米與鳳台縣接壤;西到六十鋪西五十鋪大趙莊34.5千米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至淮河13千米與霍邱縣、壽縣隔河相望;北至陳橋鎮毛溝橋29.4千米與利辛縣交界。介於東經115°56′—116°38′,北緯32°27′—32°54′之間,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7平方千米 [81]  。佔安徽省總面積的1.4%,佔阜陽地區總面積的10.9%。縣界周長261千米。 [1]  [38] 

潁上縣地形地貌

潁上縣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境內無山丘,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最高海拔為29.5米,最低海拔為18.5米,坡降為1/10000。繼第三紀以來,地殼繼續發生以沉降為主的地質運動,第四紀沖積物在地表沉積,不斷改變着地貌形態。加之近代黃河多次南泛侵蝕、沉積,以及淮河各支流的分割,境內又構成不同的小地形,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可分為三個類型:
河間平原
分佈在西淝河、潁河及淮河之間的平緩地帶,是縣內主要的地貌型。由西向東南微傾斜,海拔24—29米。成土母質以河湖相沉積物為主,受黃泛沉積影響不明顯,土壤中的鈣質成份經長期淋溶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聚集形成砂礓或砂礓盤。有些隆起的地方經剝蝕作用,砂礓層深埋在1米以內,或露出地表。在緩坡地段的上側,地下水位較低、砂礓層較深。土壤質地一般為重壤至粘土。
黃泛平原
分佈在潁河兩岸窪地,寬5—15千米。原地表為黃泛沉積物覆蓋,土壤主要是沙土至粘土或不同質地組成,尤以粘土居多。一般自然肥力較高,是本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河谷平原
分佈在淮河沿岸,原為河漫灘,地表多為厚度不等的淮河沖積物覆蓋,地勢平窪,土壤較肥沃,汛期易受洪澇災害,生產水平高但不保收。 [39] 

潁上縣氣候特徵

潁上縣屬北温帶與亞熱帶之間過渡型氣候,由於受西伯利亞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氣流的交互影響,夏熱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內和年際間分配不均。 [40] 
濱河雪景 濱河雪景
氣温
潁上縣氣温年平均氣温15.0℃,年際變化在14—16.1℃之間,80%年份在15℃以上。最熱的7月平均氣温28.1℃,最冷的1月平均氣温1.1℃。極端最高氣温41.2℃(1966年8月8日),極端最低氣温-22.8℃(1969年1月31日)。旬平均氣温變化特點是:1—2月份,旬均氣温維持在4℃以下,3月份氣温回升,因受冷空氣影響程度不同,起伏曲折,變化不穩。4月份明顯回升,7月中旬—8月上旬達到高峯,11月中旬起,氣温遞降明顯。平均無霜期221天。 [40] 
降水
潁上縣常年平均降水904.6毫米,由南向北遞減,南部沿淮約950毫米,西北部約880毫米。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有季節性變化,而且年際間差異很大,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於秋雨。個別年份降水強度大,暴雨多而集中。總的看來降水比較充沛,尤其是4—9月份降水較為集中,6—8月份更是雨熱同季,較有利農作物對水熱資源的利用。但降水不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旱澇災害。 [40] 
日照
潁上縣歷年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13.3小時,年日照率為50%。最多年份2497.6小時,日照率59%;最少年份1806.5小時,日照率43%。在各月的分佈中,以7月份照時數最多,平均224.9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為最少,平均141.7小時。年太陽能總幅射量平均119.9千卡/立方厘米;6月份最多,為13.9千卡/立方厘米,12月份最少,為6.2千卡/立方厘米。 [40] 
蒸發
潁上縣蒸發年平均蒸發量為1757.1毫米,相當於年降水量的2倍。各月之間,1月份蒸發量最小,平均64.0毫米,6月份最大,平均為216.6毫米。乾旱高温年份蒸發量增大。 [40] 
潁上縣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一般風力為2—4級,有時也有5—7級大風。 [40] 

潁上縣水系水文

潁上南部淮河岸線98千米,其在潁上縣境內的主要支流有澗河、潤河、潁河、西淝河、濟河。潁河從東北入境,至東南入淮,貫流103千米。除天然河流之外,境內還有淮潁大溝、阜潁河、八里河引河、謝展河、人民河、小清河、八丈溝、灰溝、六南河9條人工河,總長129千米,排灌效益150萬公頃。主要湖泊有唐垛湖、秋稼湖、第三湖、焦崗湖、戴家湖、五里湖,面積898.6平方千米。 [41] 
河流
江心洲濱河公園
江心洲濱河公園(12張)
淮河:是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頂的固廟,流經河南、安徽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入長江,幹流長1000千米。從淮源至豫皖交界的洪河口為上游,長360千米。從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的三河閘為中游,長490千米;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長150千米。淮河從太白頂東南流經紅石潭、出山店、長台關、息縣、淮濱至洪河口。北岸進入安徽省阜南縣境,過王家壩閘東南下,南岸入固始,至三河尖。東北流,至曹台孜東1千米許入潁上縣境。東北流1千米,有澗河自西北來會,過澗河口至南照集,東流10千米,潤河自西北來會,過河口至潤河集,東南下7千米至關屯渡.再東流經趙家集、秋稼湖閘、廟台集、垂崗集、新渡口、管家溝涵洞,再折向東南1.5千米左右至餘家灘,再折北1千米,東岸為壽縣所屬正陽關,又北流1.5千米,潁河自西來會,其北岸為沫河口。又折西而北流,經魯口子、王台子、朱台子、劉台子至陸家溝口出縣境。全長98千米,四季通航。
潤河:發源於阜陽市臨泉縣新集西北兩千米許,經阜南至信家壩入潁上縣境。東南下,越陳家橋、吳家橋、徐家橋、馬家壩、汪家壩;楊家壩、靈台廟、陶家壩,再東南流3千米,至潤河集西頭人淮。全長20餘千米,是縣內主要內河之一。潤河支流繁多,左岸有馬家溝、六南溝、徐家溝、淮潁大溝、貉子溝;右岸有尹黃溝、雷家衝、淌子溝、張家湖溝等。
潁河:又名沙河,發源於河南省登封縣,東流經禹縣、臨潁、西華、周口、項城,過沈邱閘、界首、太和、阜陽城,至洄溜集,右岸進入潁上縣境。再東南至口子集東倒栽槐,左岸進入潁上縣境,東流經新集、江口集,過縣城東南流經張泊渡、劉集、楊湖,至沫河口與淮河成丁字形相會,流經潁上縣境103千米。
西淝河:據民國《潁上縣誌》載:“西淝水,漢書名夏淝水,為沙水故道,別而為淝,上承河南鹿邑之清水及練溝水,清水自北來,練溝水自西北來,統於孟家橋,橋以下始為淝。今以西淝名者,取別於東淝、北淝也”。今因開挖茨淮新河,把闞疃以上之水截引,直接人淮,故現在西淝河應以闞疃閘下為起點。東南流至利辛縣之展溝集半千米,南岸進入潁上縣境,納毛溝水來會。東流至瓦寺東北,折而南至巨魯集北,有界溝來會。至川塘東北,復東流,過侯家窪偏北東下,過楊村集再東南,至鐵佛寺(俗名鐵箍寺)東,折南流至馬枴子東,復東南下,至湯店子老集東偏北1千米許,有濟河來會。西淝河(南岸)從展溝集東毛溝口起至濟河口止,在潁上境內總長約14.7千米。
濟河:源出於阜陽市潁泉區伍明溝上的抱龍橋,上通老茨河,東南流,經阜陽城北,過阜蚌公路、口子集,至門東郭莊,在楊樓子東,進入潁上縣境,與烏江交會.稍東經楊莊橋至湯崗子,折東北下,過大徐莊橋東流至王山莊門前,折東南至謝橋集西北的李橋以南,又東下,過濟河閘,轉而東南流至莊壩子橋,東流至大胡家西北角,急折北偏西而去至孫崗東北,直北流,至老集東,艾東北下西淝河。從楊樓子東至濟河口止,經潁上縣境30千米許。相傳,濟河兩岸為古森林區,地勢險要,河內為航運通道,河岸有重要營房、集鎮、動物園和城池。不僅當地農民挖河泥時曾發現有古木帆船、陶瓷器皿,而且在1958年修整開挖濟河施工中,又有古樹、石斧、石箭、石刀、石錘、象牙、鹿角和恐龍化石等古物出土。濟河兩岸地下藴藏有豐富的煤炭礦藏。 [41] 
湖泊
八里河:是一個內陸湖,北距潁城5千米,東西長15千米,南北平均寬1千米,水面15平方千米左右,流域面積483.6平方千米。
第三湖:起自潁上縣耿棚鎮靈台湖,東流至大尤湖入八里河,全長16.2千米,流域面積113平方千米。
焦崗湖:位於潁上東南部,潁河左岸和淮北大堤之間,北臨濟河和西淝河,東居潁上、鳳台兩縣交界處,流域面積480平方千米,湖底最低高程17米。
五里湖:距縣城約2.5千米,全長14.9千米,流域面積137.8平方千米。 [41] 
潁上 潁上

潁上縣土壤類型

棕壤是潁上唯一的地帶性土壤。主要分佈在潤河、潁河、八里河、焦崗湖、第三湖沿岸自然地段上側,總面積約20萬畝。成土母質為黃土性古河流沉積物和第四紀紅土。
砂礓黑土在潁上僅有一個普通砂礓黑土亞類,分佈最廣,是具有腐泥狀黑土層及潛育砂礓層的暗色土壤。主要分佈在江口、陳橋、謝橋、夏橋、江店、六十鋪、紅星、耿棚、新集等鄉鎮,總面積為82.5萬畝。
潮土是潁上肥力較強,成土年代較短,面積僅次於砂礓黑土的第二大土類。主要分佈在潁河兩側,淮河左岸、西淝河右岸的沿河湖窪地,總面積為41.25萬畝。有黃潮土、灰潮土兩個亞類。
水稻土主要是在棕壤及砂礓黑土上改種水稻,經長期水耕熱化而成的土類。分佈在江店公路以南、第三湖、潤河以南、八里河沿湖地區以及垂崗以北地區的一些老稻區,總面積約為21.5萬畝。 [41] 

潁上縣植被條件

潁上縣原屬草甸植被,兩三千年前已開墾利用,逐步被人工植被代替。自然植被只能在溝邊、路旁發現少數的白茅、馬唐、雞眼草等。縣內現有植被雖屬於華北區系,又具有南北過渡的特點,從而反映了縣內土壤形成的過程和土壤類型也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 [41] 

潁上縣自然資源

編輯

潁上縣水資源

潁上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54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8.1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5.3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4.63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4.0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2.3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0.8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91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為4.1億立方米,乾旱年份為3.0億立方米,特大幹旱年份為1.73億立方米。現狀水資源可利用量為4.83億立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1.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3.26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196.8億立方米。 [41-42] 

潁上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潁上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122134.3公頃(1832014.5畝)。其中,水田39724.53公頃(595,867.95畝),佔32.52%;水澆地1095.25公頃(16428.75畝),佔0.9%;旱地81314.52公頃(1219717.8畝),佔66.58%。各個鄉鎮耕地分佈基本保持在3000-6000公頃之間。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5347.27公頃(1730209.05畝),佔全縣耕地的94.44%;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471.08公頃(97066.2畝),佔5.3%;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96.76公頃(4451.4畝),佔0.2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9.19公頃(287.85畝),佔0.02%;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公頃(0畝),佔0%。
(二)種植園用地383.22公頃(5748.3畝)。其中,果園329.72公頃(4945.8畝),佔86.04%;其他園地53.5公頃(802.5畝),佔13.96%。園地主要分佈在劉集鄉、八里河鎮、慎城鎮、五十鋪鄉、耿棚鎮、黃橋鎮、陳橋鎮、江口鎮,佔全縣園地的62.33%。
(三)林地4032.49公頃(60487.35畝)。其中,喬木林地2944.74公頃(44171.1畝),佔73.03%;竹林地67.44公頃(1011.6畝),佔1.67%;灌木林地10.94公頃(164.1畝),佔0.27%;其他林地1009.37公頃(15140.55畝),佔25.03%。大部分鄉鎮林地面積在100公頃以下,八里河鎮、黃橋鎮、慎城鎮林地面積較多,佔全縣林地面積的28.75%。
(四)草地214.43公頃(3216.45畝)。其中,其他草地214.43公頃(3216.45畝),佔100%。草地主要分佈在慎城鎮、賽澗回族鄉、黃橋鎮、潤河鎮、南照鎮等5個鄉鎮,佔全縣草地的52.89%。
(五)濕地1147.86公頃(17217.9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塗1147.86公頃(17217.9畝),佔100%。濕地主要分佈在南照鎮、關屯鄉、潤河鎮、半崗鎮等4個鄉鎮,佔全縣濕地的84.5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5862.66公頃(537939.9畝)。其中,建制鎮用地4686.74公頃(70301.1畝),佔13.07%;村莊用地30599.29公頃(458989.35畝),佔85.32%;採礦用地481.04公頃(7215.6畝),佔1.3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95.59公頃(1433.85畝),佔0.27%。
(七)交通運輸用地5387.14公頃(80807.1畝)。其中,鐵路用地368.55公頃(5528.25畝),佔6.84%;公路用地1748.68公頃(26230.2畝),佔32.46%;農村道路3246.54公頃(48698.1畝),佔60.26%,港口碼頭用地23公頃(345畝)佔0.43%,管道運輸用地0.37公頃(5.55畝),佔0.01%。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115.69公頃(422038.65畝)。其中,河流水面5713.08公頃(85696.2畝),佔20.32%;湖泊水面2923.66公頃(43854.9畝),佔10.4%;坑塘水面10106.51公頃(151597.65),佔35.95%;溝渠7443.48公頃(111652.2畝),佔26.47%;水工建築用地1928.96公頃(28934.4畝),佔6.86%。八里河鎮、魯口鎮、潤河鎮、南照鎮、迪溝鎮、關屯鄉、半崗鎮等7個鄉鎮水域面積較大,佔全縣水域的43.66%。
(九)其他土地1422.31公頃。 [85] 

潁上縣植物資源

潁上縣主要植物資源有微管束植物942種,隸屬173科,其中蕨類植物22科35種,裸子植物7科27種,被子植物880種。 [38] 
野生藥用植物:有潁半夏、半邊蓮紫蘇車前草等。
林木:以落葉闊葉樹種為主,針葉常青樹種次之。其中:用材喬木有椿樹楝樹榆樹槐樹、泡桐、楊樹柳樹松柏等;灌木有荊條、杞柳紫穗槐等;果木有梨、蘋果、桃、李、棗、柿、石榴櫻桃葡萄等;風景樹有法梧、蓬鬆刺松馬尾松柳杉雪松。竹木以小圓竹為主。
水生植物:有茭白蘆葦芡實等。 [42] 

潁上縣動物資源

潁上縣野生動物有黃鼠狼、野兔、野貓、刺蝟、水老鼠等。
魚類隸屬7個目、10個科、48種。以鯉科為主,共34種,佔72.8%,其餘如鰍科、銀科、鯰科次之。主要經濟魚類有鰱魚、鱅魚鯉魚草魚青魚魴魚鯽魚、黑魚、鯰魚,以及黃鱔、蝦、蟹、螺絲河蚌等。 [42] 

潁上縣礦產資源

潁上縣已探明的礦物資源有煤礦鐵礦河沙、石英沙等。
煤:分佈在謝橋、陳橋、江口、夏橋、江店、楊湖等鄉鎮,煤炭儲量為20多億噸,是兩淮煤炭的主要基地;煤田東西走向,長11.5千米,寬4.5千米,面積52平方千米。煤層總厚743米,共含煤31層,其中可採16層,厚度32.7米。煤質優良,含硫磷低,適合作配焦、動力用的工業煤。其中謝橋煤礦儲量達8.9億噸,已於1983年12月10日破土動工興建年產400萬噸的大型礦井。
鐵:已探明南照、耿棚地下藴藏的鐵,與霍邱縣西北的鐵礦,隔河相連。
砂:沿淮的南照、潤河、半崗河段,黃砂資源豐富。 [41-42] 

潁上縣人口

編輯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總户數47.8595萬户,總人口為179.43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43.4223萬人,鄉村人口為136.0094萬人;男性人口為94.8546人萬,女性人口為84.5771萬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19.8萬人,與上年末持平。 [84] 
潁上 潁上

潁上縣政治

編輯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
虢磊 [87] 

潁上縣經濟

編輯

潁上縣綜述

2021年,潁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5.0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4億元,增長8.4%;第二產業增加值191.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04.3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5.6:39:45.4調整為14.9:41.2:43.9。單位GDP能耗0.2585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0%。 [84]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潁上縣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到190個,新開工項目11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39個,佔全部投資項目的73.2%,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2個,佔全部投資項目的58.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8%,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9.2%,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2.8%,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2%。 [84] 
財税收支
2021年,潁上縣實現財政收入45.8億元,同比下降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税收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0%,非税收入9.6億元,同比增長25.8%。財政支出84.8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教育支出增長3.0%,公共安全支出增長12.9%,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3.2%,衞生健康支出支下降1.0%。 [84] 
人民生活
2021年,潁上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4元,增長10.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0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0元,增長11.4%。
2021年,潁上縣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7%。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與上年同期持平,衣着上漲2.1%,居住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0.9%,交通和通信上漲5.1%,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3%,醫療保健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5.8%。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7%,鮮菜價格上漲5.7%,畜肉價格下降17.6%,降幅比前三季度擴大2.3個百分點。 [84] 
2022年,潁上縣地區生產總值50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16.7億元,同比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216.3億元,同比增長3.5%。 [88] 

潁上縣第一產業

2021年,潁上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0.6%,實現增加值76.0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農業產值49.2億元,增長4.6%;林業產值19.5億元,增長8.1%;牧業產值47.0億元,增長19.4%;漁業產值9.7億元,增長5.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活動產值13.8億元,增長9.9%,實現增加值6.6億元,增長9.8%。 [84] 
種植業
2021年,潁上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79246公頃,比上年減少147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316公頃,比上年擴大619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25公頃,比上年減少5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6262公頃,比上年擴大806公頃。
2021年,潁上縣糧食總產量99.9萬噸,其中:小麥產量57.9萬噸,稻穀產量20.5萬噸,玉米產量17.7萬噸,豆類產量3.4萬噸,薯類產量0.4萬噸。油料產量7366噸,棉花總產量173噸。 [84] 
林業
2021年,潁上縣共完成人工造林3869畝,其中四條生態廊道造林1818畝,完成退化林修復3477畝,完成森林撫育面積4466畝,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5個。辦理採伐許可證6份,採伐蓄積2254立方米。 [84] 
畜牧業
2021年,潁上縣肉類總產量為11.0萬噸。肉豬出欄88.5頭,同比增長30.5%;牛出欄3.6萬頭,同比增長0.2%;羊出欄44.0萬隻,同比下降9.5%;家禽出欄1271萬隻,同比下降7.4%;禽蛋產量3.1萬噸,同比下降6.0%。年末牛存欄5.7萬頭,同比增長16.3%;生豬存欄50.2萬頭,同比下降0.6%;羊存欄16.8萬隻,同比增長1.5%。 [84] 
漁業
2021年,潁上縣水產品產量49792噸,同比增長3.9%。養殖面積9800公頃,同比增長0.8%,養殖產量45060噸,同比增長4.9%。 [84] 
生產條件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含農用運輸車)124.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6%,農用拖拉機45106台,同比增長2.9%。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617台,同比增長3.8%,小型拖拉機37489台,同比增長23.2%,2021年,潁上縣化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46002噸,同比下降0.1%。農村用電量6521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0.1%。 [84] 

潁上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潁上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235家,2021年,潁上縣新增23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28.2%,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11.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值增長113.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4.8%,製造業增長1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4%。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1.8%,工業產銷率為97.3%。2021年,潁上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6.6%,高於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同比下降2.9%,增加值同比下降1.3%。分行業看,全縣29個工業大類有17個行業保持增長,2021年,潁上縣紡織業同比增長1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34.6%,化學纖維製造業同比增長26.7%,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26.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2021年,潁上縣小麥粉、服裝、傢俱、鋰離子電池、化學纖維產值保持快增長,產值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1.1%、51.0、33.1%、51.0%、38.4%。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7.7億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利潤總額47.7億元,同比增長36%,平均用工人數23852人,同比增長6.4%,應交增值税11.6億元,同比增長22.4%。 [84] 
建築業
2021年,潁上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6.9億元,同比增長10.5%。資質以上建築企業54家,期末從業人員5193人,實現總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34.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4%,竣工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43.6%。 [84] 
潁上縣工業園區 潁上縣工業園區

潁上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潁上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3億元,同比增長22.4%;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36.5億元,同比增長30.5%。分城鄉看,城鎮增幅高於鄉村。城鎮實現零售額142.2億元,增長23.5%;鄉村實現零售額94億元,增長20.8%。從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47.2億元,同比增長17.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0.6億元,同比增長23.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2億元,同比增長25.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5.2億元,同比增長24.7%。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46.1%,飲料類增長21.7%,煙酒類下降6.8%,化妝品類增長25.5%,金銀珠寶類增長30.2%,日用品類增長19.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2%,中西藥類增長43.2%,石油及製品類8.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35.2%。 [84] 
招商引資
2021年,潁上縣利用市外億元以上項目總資金是159.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資金是97.6億元,同比增長29.6%。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128.5億,完成序時進度116.8%。 [84] 
房地產業
2021年,潁上縣房地產開發投資85.9億元,同比下降20.0%,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6.6億元,同比增長2.8%。商品房銷售面積82.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0%;商品房銷售額52.1億元,同比下降10.5%;竣工面積1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6.7%;商品房待售面積8.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4%。 [84] 
郵電通信
2021年,潁上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9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6.3億元,增長6.9%;郵政業務總量1.6億元,增長11.3%。快遞服務企業業務總量1175萬件,增長22%;快遞業務收入0.85億元,增長12.7%,移動電話用户103.1萬户,比上年增加6.6萬户,年末互聯網用户39.6萬户,比上年增加1.0萬户。 [84] 
旅遊業
2021年,潁上縣共接待遊客641萬人次,同比增長1.2%,旅遊綜合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7.2%。 [84]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64.0億元,同比增長5.5%,比年初增加29.4億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415.6億元,同比增長16.3%,比年初增加58.1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24.5億元,同比增長12.5%,比年初增加47.1億元,其中住房貸款餘額269.2億元,比年初增加30.8億元;貸款佔存款比例為75.3%,較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 [84] 
保險業
2021年,潁上縣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8.4億元,同比下降1.0%,其中,財產險6.1億元,增長4.4%;人身險3.1億元,下降10.3%。財產險中農業保險1.1億元,增長37.5%,健康險1.5億元,下降15.0%;人身險中壽縣2.3億元,下降9.1%;意外傷害保險459.3億元,下降41.4%;健康險6984萬元,下降11.3%。 [84] 

潁上縣交通運輸

編輯

潁上縣交通

2021年,潁上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同比增長6.6%。 [84] 
潁上縣阜陽機場和京九鐵路阜陽編組站距縣城60千米,連接京滬和京九兩大鐵路幹線的阜淮鐵路橫穿縣境,途經潁上的阜六鐵路已經通車,商杭高鐵正在建設;濟廣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縱橫縣境,105國道與102、224、328省道在境內交匯,全縣鄉鄉鎮鎮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達1.8千米/平方公里;淮河、潁河四季通航,通江達海,潁上船閘建成通航。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鐵北段、鄭阜高鐵正式開通,潁上邁入高鐵時代。 [81-82] 

潁上縣運輸

2021年,潁上縣完成客運量106萬人次,客運週轉量為9497萬人千米;2021年,潁上縣完成貨運量2436萬噸,貨運週轉量為415695萬噸千米。 [84] 
濟廣高速公路南照出口 濟廣高速公路南照出口

潁上縣社會事業

編輯

潁上縣科技事業

2021年,潁上縣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1家,通過認定26家(含複審6家),新認定20家,動態管理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為54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申報19家。2021年,潁上縣專利授權數964件,發明專利授權112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712件,外觀設計專利140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15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1件。2021年,潁上縣產出和轉化科技成果300餘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56.0億元,吸納38.5億元,其中企業吸納34.1億元,輸出17.5億元。 [84] 

潁上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有中等職業教育高校5所,在校生7891人。普通中學61所,在校生80547人。其中,高中5所,在校生19632人;初中55所,在校生19632人。小學174所,在校生124921人。幼兒園204所,在園兒童454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0%。 [84] 

潁上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共有32個公共文化場館,其中: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0個。縣圖書館共接待到館讀者66000人次,外借書刊61600冊次,共開展各項館辦閲讀推廣活動25項。 [84] 

潁上縣體育事業

2018年,潁上縣先後舉行“徽商銀行”杯2018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潁上站暨環八里河國際自行車公開賽、2018年全國國際跳棋精英賽、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賽艇、皮划艇錦標賽、2018年第五屆全省高校龍舟公開賽等體育活動。 [43] 

潁上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共有衞生機構422個,其中醫院1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405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5個,其他衞生機構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中,衞生院29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23個,村衞生室317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衞生監督所(中心)1個。年末全市醫療衞生機構衞生人員,其中,衞生技術人員6352人,管理人員363人,工勤技能人員374人,其他技術人員213人。衞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2596人,註冊護士2903人。醫療衞生機構實有牀位7429張,其中,醫院牀位4344張,衞生院牀位2285張。 [84] 

潁上縣勞動就業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完成1631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數267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5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年末鄉村從業人員為81706人,其中從事農業的人員為367471人。 [84] 

潁上縣社會保障

2021年,潁上縣參加失業保險35534人,基金徵收1887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6741人,基金徵收1290萬元,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1732人,基金收入36214萬元。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148.8萬人,城鄉醫保全覆蓋。 [84]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潁上縣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340(元/月)。 [78] 

潁上縣社會福利

2021年,潁上縣共有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48298人,累計發放23911.1萬元。全縣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0627人,累計發放資金8862.8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保障人數25603人,其中一、二級困難殘疾人14596人;三、四級困難殘疾人11007人,累計發放保障資金1610.5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人數24487人,累計發放保障資金1807.2萬元。辦理結婚登記10717件,辦理離婚登記2633件。 [84] 

潁上縣環境保護

截至2021年末,潁上縣有環境監測站1個,污水處理廠3個。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4%。 [84] 

潁上縣歷史文化

編輯

潁上縣綜述

潁上縣東臨吳越,西接中原,中原文化與吳越文化在此交融。這裏孕育出了“相桓公,霸諸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時期傑出政治家管仲,此外這裏還孕育了常任俠戴厚英、楊多良、鄭守仁陳國良李增智等一代名流。
潁上縣古蹟有慎縣古城遺址、建於明萬曆年間的管鮑祠、河洲書院,名勝有八里河國家風景區、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尤家花園、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等。有“東方芭蕾”之稱的潁上縣花鼓燈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6] 

潁上縣戲曲

推劇
推劇 推劇
推劇是潁上縣王崗區垂崗鄉黃窪村老藝人唐佩金於1932年在花鼓燈基礎上,吸取琴書和鳳陽歌中的營養而創作的一種獨特劇種,初名“四句推子”。1952年,由潁上文藝班搬上舞台後,改名“推劇”,易學、易唱、易懂,深受羣眾喜愛,在潁、鳳、壽、霍各地甚為流行。文藝班解體後,部分演員加入鳳台推劇團。推劇的特有劇目有“拾棉花”、“送香茶”等。 [47] 
端公戲
“端公”是舊社會的一種迷信職業,專門為人家唱喜道吉。民國期間,在潁上縣境沙南、沙北廣大農村較為流行。1940年前後,發展成“端公戲”。它的傳統劇目多低沉悲哀。如“休丁香”、“薛鳳英上吊”等,很受當時社會的喜愛。新中國建立後,提倡科學,破除迷信,端公改行,端公戲也隨之絕跡。 [47] 

潁上縣民歌

潁上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口頭創作的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歌曲,有特殊的節奏、音韻、章句和曲調形式。有伴隨勞動節奏歌唱,具有協調的鼓舞情緒動作的,屬於“勞動歌”;有反映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生活歌”;有勞動人民用來訴説苦難、祈求幸福、鞭撻醜惡和讚美光明的“時政歌”;有抒發青年男女相戀而激發出的悲歡離合思想感情的“情歌”。如民歌《小小鯉魚紅紅腮》(慢趕牛調)、《過千山渡萬水東京城頭奔》(四句推調)、《花鼓燈》(鼓架子調、蘭花調)、《小小旱船頭朝南》、《梔子花六瓣子開》、《五更治淮河》(男女對唱)等。 [47] 

潁上縣民樂

解放前後,潁上縣民間嗩吶班較多,主要是為民間婚喪嫁娶營業性服務。嗩吶吹奏時配有笙、笛、鑼、鼓,分文場和武場,文場乃是吹“百鳥朝鳳”及一些地方戲曲和歌曲;武場則是邊吹奏邊玩魔術,如嗩吶筒裏取紙條,耳、目、口、鼻吸煙等。 [47] 

潁上縣燈舞

花鼓燈
潁上縣花鼓燈 潁上縣花鼓燈
清朝末期,潁上花鼓燈叫“紅燈”,是城鄉羣眾在“元宵”之夜舉行的燈舞。全班除敲鑼打鼓人員之外,演員7人:“杈傘把”1人,“花鼓橛子”3人,“臘花”3人。表演時,全體演員伴隨鑼鼓節奏快慢變化起舞。1925年,民間老藝人唐佩金給紅燈配上京胡、二胡、嗩吶、笛子等樂器,並創作“遊場”曲牌,演員隨音樂旋律起舞,比原來伴鑼鼓起舞更優美典雅。1932年,唐佩金又用他獨創的“四句推子”曲調來演唱花鼓燈舞台戲文,使紅燈改變為花鼓燈流傳下來。1956年和1983年,中央、安徽省多次派人來潁上調查整理花鼓燈資料,把淮河岸邊的這朵民間藝術之花搬上北京舞台。 [47] 
馬叉
潁上馬叉演員6—10人,扮古代武士狀,頭扎英雄巾,身着筒衣,袖口、領口均繡有圖案花紋,腰纏絛帶,腳登武士靴,通身以藍色為主,手執馬叉。槓桿兩端各裝三股鐵叉。揮舞起來馬叉在演員身上各部位上下翻滾,有時馬叉驟然騰空,演員再用身體某部位承接,極為精彩。 [47] 
肘閣
潁上肘閣主角多以少兒扮演。以特製的鐵桿,下端固定在強有力的男子肩、臂、腰間,上端固定在扮演的少兒肋下、腰、腿各部位,防止晃動,保證安全。扮演傳統劇目《白蛇傳》中的《斷橋會》、《借雨傘》、《水漫金山》等片斷。 [47] 
鑼鼓棚子
鑼鼓棚子 鑼鼓棚子
鑼鼓棚子是流行於潁上縣的一種形式清雅、渾重的民間歌舞。融吹、打、歌、舞為一體。每班由10—12人組成。前面由5人敲打鑼鼓開路,後面緊跟的是4人抬着的1個大方桌,桌上擺放笙、簫、笛、管及絃樂之類的民間樂器。方桌的4腳上扎着綵棚,盤龍罩頂。樂隊邊走邊打,沿街遊行,並做出各種神情的表演。有鳴炮邀請演唱者,燈班停下,彈唱民間小調,跳起旱船、車燈舞,也用“四句推子”演唱故事小段。鑼鼓棚子始於何時,無考。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前後,城關、楊湖、南照等地都有此種燈舞,解放後失傳。 [47] 

潁上縣風景名勝

編輯
八里河風景區(AAAAA級)
位於潁上縣南部的八里河鎮,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8千米,西迄阜陽58千米,東南距合肥170多千米。景區是在1991年特大洪水後充分利用低湖沼澤窪地,綜合治理而成,1996年對外開放。主園區“世界風光”、“錦繡中華”、“鳥語林”、“碧波遊覽區”,佔地3600畝,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併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13年,潁上縣成為阜陽市乃至皖北地區第一家、安徽省第七家國家5A級景區。 [48-49] 
尤家花園景區(AAAA級)
尤家花園,又稱“淮上公園”,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畔,佔地84公頃。建於民國三十四年(1923年),原來是當地鄉紳尤蔭軒的私人花園,名叫“遊園”。人們又習慣以姓命其園,故欲稱“尤家花園”。解放後,才改為“淮上公園”。1954年公園曾被洪水淹沒,後經政府撥款整修,基本恢復了原貌。尤家花園三面綠水縈繞,北面花牆高峙,園內3條溪水橫貫東西,公園分為四個景區。 [50] 
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AAAA級)
位於潁上縣城區西側,北起三岔溝,南至八里河馬磚橋,規劃總長度為9.8千米,規劃面積6平方千米,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根據五里湖的地形地貌,共分為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鄉、南段濕地天堂和六大景觀節點構成。從北至南,由城市森林公園、迎賓公園、尤家花園及故居,民俗展覽館、文化館、體育場區、低碳接待中心及濕地鳥島等景觀節點組成。 [51] 
江心洲濱河公園
位於潁上縣城北新區東旁,閘西居民安置西旁,佔地22公頃。是一個集文化、休閒、綠化、美化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景觀公園,以人文、自然、和諧為主題進行設計構思。濱河公園分為五大功能區。一是正在建設中的中國管園,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區,三是治水文化功能區,四是祈雨文化功能區,五是沿河地域民俗文化功能區。功能區之間相互連接,又各具特色。每個功能區都有配套的服務設施,比如廣場、超市、餐館、停車場、公廁等。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AAAA級)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潁上縣東北部的迪溝鎮,地處濟河、西肥河交匯處,東臨鳳台,北與利辛相接壤,224省道縱穿南北。1994年以前,迪溝還是一條荒涼的灣地,後來因勢利導,結合旅遊業發展的趨勢在600畝58年遺留下來的小農場的基礎,邊規劃,邊實施,建成了生態旅遊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竹音寺,五百羅漢堂和生態園組成。 [52] 
小張莊公園
位於謝橋鎮,1991年被聯合國授予環境保護“全球500佳”。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萬里田紀雲温家寶等先後親臨小張莊視察,聯合國官員及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和考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在視察時題詞:“發展生態農業,利國利民”。小張莊農業生態旅遊以張莊公園為主線,環保塔、張莊温室、韓西新村、張莊廣場和小張莊度假村等分佈在公園四周,是公園景色的延伸,共同構成小張莊生態旅遊體系。 [53] 
管鮑祠文化館
管鮑祠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管子祠,祠內有管鮑享殿和管仲衣冠冢和管仲父墓。始建年月已不可考,因同時紀念管仲鮑叔牙兩位賢人,改名為管鮑祠。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文學家、戲曲作家屠隆在潁上縣令任上重建,並作名文《管鮑祠碑記》。管鮑祠修成後,明末毀於戰亂,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現存的享殿與管仲墓,為民國年間重修。 [54] 
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潁上縣城南17.5千米,邱家湖北坡半崗鎮南,寺廟佔地5000平方米,周圍清溪圍繞,院內綠蔭掩映,有玉塔龍井,磚砌花牆,現存泥金顏體楹聯一副,桐邱鳴鶴、淮渚潛龍立於主殿二旁。清涼寺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大明成化年間,西蜀富順名僧祖雲禪師,遊抵清涼寺,見寺頹廢,慨然以興廢為己任,建大雄寶殿5間,天王殿山門,如來金碧爭輝,然師疾駕鶴西歸,清同治年間主持們茂林禪師又募資重修。 [55] 
南照風景區
位於潁上縣西南南照鎮。南照古鎮最早始於水台,明正德《潁州志》載,水台在潁州(今阜陽)南50千米,相傳楚平王荒灘築台,以為遊觀之計。南照建鎮的確切年代,據清同治九年(1870年)《潁上縣誌》東嶽廟碑記記載,南照即古港口鎮也,臨淮水,水之陽有東嶽神廟敕建於唐,是南照鎮創建遠在李唐之前證。古蹟遺址有楚平王觀水台,銅台子、古板橋、明代雙塔、漿洗塘、南照寺、東嶽廟、文昌宮、清真寺,文物有蘭亭石刻,大小鐵鐘、石龜等。 [56] 
管仲老街
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解放路輔路,潁上縣新城和老城交界地帶,緊鄰解放路繁華商業區,是一個以文化旅遊為特色,具有濃郁的皖北水鄉家園記憶和人文情懷的商業街區。通過仿古建築、天井式設計、綠化園藝、休閒業態等方面的規劃設計,將傳統人文和現代商業進行了有機融合,打造成一個集餐飲、購物、娛樂、文化等功能為一體的時尚旅遊街區。 [57] 
明清苑
位於潁上縣迎賓大道北,城北江心洲濱河公園旁,是一座明清古建築羣。佔地38畝,總面積為13000平方米,分八大外院、五大內院共13個院落。明清苑把建築文化、管子文化、民俗文化、潁淮文化有機融合,打造皖北地區獨具特色的建築博物館,是皖北地區形制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羣。 [58] 
八里河水世界
位於潁上縣八里河景區東北方八里河鎮政府門口公路向東直行2千米處潁上高速出口出來向南直行8千米處。八里河水世界是集娛樂性、休閒性、互動性、觀賞性為一體的主題水上樂園。 [59] 
永興古鎮
位於潁上縣新集鎮與潁東區楊樓孜鎮交界處,潁河岸邊。這裏孕育了永興古鎮,而且還留下了縣級重點文保單位——李家祠堂,以及與這座集鎮有關的土地廟、江踏子、過街排坊等文物遺址,供後人憑弔、嘆惋。沿着新集鎮街道向東走,翻過潁右堤就能看到一塊刻有“永興古鎮”的石碑,豎立在堤壩東側的高台上。這裏是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花園小鎮
位於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生態濕地公園西側,以十八里鋪鎮花園村為核心,東至五里湖大溝,西至尤家花園西側,南至慎城鎮大武村,北至迎賓大道,人口近6872人,面積4平方千米。花園小鎮以百年名園“尤家花園”為依託,規規改建民國風情特色文化街,打造萬畝紫薇園,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成具有花園特色的智慧型小鎮。 [60] 

潁上縣著名人物

編輯
古代名人


近現代名人
-
-
-
-
資料來源: [61]  [75-76] 

潁上縣榮譽稱號

編輯
潁上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62] 
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縣 [62-63] 
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 [62-63] 
全國政務公開先進縣 [62-63] 
全國勞務輸出示範縣 [62-63]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62-63] 
全國科普示範縣 [62-63] 
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62] 
國家園林縣城 [62]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64] 
全國生態示範區 [63]  [65] 
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 [63]  [66] 
全國生態休閒農業示範縣 [67]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63]  [68] 
全國水利建設管理先進縣 [63] 
安徽省文明縣城 [63] 
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69]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70] 
“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 [71] 
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 [72] 
2019年11月18日,潁上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45]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73] 
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74]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44] 
2021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77]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安徽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推薦公示名單。 [79] 
2022年5月,入選安徽省“大託管”示範縣。 [8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