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立榮

(濰坊國際風箏會發起人)

鎖定
孫立榮,1926年12月生,山東濰坊人。孫立榮先生是以畫貓著稱的,但他並不限於畫貓,他的花鳥和人物也畫得很有特色。他畫的貓幾乎全是幼貓,玲隴活潑,有童稚之趣:但他又畫貓科動物中的最龐大者一獅子,用筆蒼勁,儀態萬方。看了他畫的獅子,才知他喜畫幼貓並不是不善表現成熟和蒼老,而是對於幼貓的馘柔嬌小特特別偏嗜。
中文名
孫立榮
出生日期
1926年12月
出生地
山東濰坊
職    務
濰坊市書畫研究院院長

孫立榮人物生平

原任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現任濰坊市書畫研究院院長、濰坊市風箏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民族文化學會理事,濰坊市政協五、六、七屆委員、常委,高級工藝美術師和高級書畫師。
在書畫界,提及畫貓,濰坊的孫立榮老人無疑是首屈一指的,也正是這個緣故,孫立榮被業內人士稱之為“貓王”。6日上午,記者專程拜訪了已經85歲高齡的“貓王”孫立榮。
孫立榮雖然已到耄耋之年,卻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慈祥的臉上掛滿平易近人的微笑。孫立榮的工作室就設立在家中,工作室的牆壁上掛滿了他的書畫作品,以及他與許多名人大家的合影,書櫥裏則擺滿了一排排各種各樣的獲獎證書。當記者痴迷於孫老的展覽室時,熱情的他已經端來了一壺熱茶……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書畫間裏,在兩杯熱茶升起縷縷煙氣的温馨中,孫老微笑着娓娓道出了屬於他自己的藝術人生。
孫立榮先生是以畫貓著稱的,我最初見他的畫也是貓,然而他並不限於畫貓,他的花鳥和人物也畫的很有特色。他畫的貓幾乎全是幼貓,玲瓏活潑,有童稚之趣;但他又畫貓科動物中的最龐大者——獅子,用筆 蒼勁,儀態萬方。看了他畫的獅子,才知他專畫幼貓並不是不善表現成熟和蒼老,而是對於幼貓的纖柔嬌小特別偏嗜。
畫家自稱畫貓曾取法曹克家,單從形貌上看。確實是得其風韻,同樣是那樣遍體絨毛,形神兼備,同樣是那樣千姿百態,逗人憐惜。然而立榮先生又有自己獨特的追求。立榮先生畫貓雖有所師承但他無意追從前人的步履自創格局,每有所作,都不忘“紙窗粉壁日光月影”即“天然書畫”中尋求畫意,他要從生活中尋 求環境和細節來表現他的“主人公”,揭示它們的精神世界或剎那間的感情反應,從而鑄造耐人尋味的奇趣。
立榮先生的人物畫和年畫,旨在於發揚傳統的基礎上尋求新境。濰坊是傳統的工藝美術之鄉,出國像郭蘭村那樣兼擅高雅國畫和通俗年畫的畫師。蘭村先生的人物、仕女畫造型優美,設色濃豔,得工筆重彩的妙諦,但也有人認為“匠人畫”。立榮先生不受偏見影響,於發揚以蘭村先生為代表的傳統工筆人物畫方面多所開拓,而又兼及年畫,如《講衞生》諸作,昇華了傳統,奏出了新聲,為推動濰坊年畫的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立榮先生與郭味蕖、徐培基兩先生合作的兩件作品。郭、徐都是濰坊的名聞遐邇的大畫家,與立榮先生的合作,體現了老、中兩代藝術家的協作與過渡,既有珠聯璧合之妙,復有承前啓後之功,在桑梓畫史中添了珍貴的一頁。
我總覺得立榮先生的精力傾注於組織創建行政管理方面為多,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創辦,國際風箏會的發起,濰坊市書畫研究院的建立,以及多年主持研究所工作,其所投入,何可勝計,因此佔用了他過多的時間,直到退休之後才全力用於畫事,也才有精力總結他的藝術並開創未來,即以這本畫選來説,也標誌着其前一段的小結和後一段的開始。
9歲學畫,一晃就是70多年,原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濰坊市書畫研究院院長、濰坊市國際風箏博覽會的創始人……一系列的光環絲毫不會掩蓋孫立榮在藝術上的光輝:他是著名的“貓王”,那傳神的貓在全國甚至世界都令人歎為觀止。孫立榮以他一貫的富貴、喜慶、吉祥色調的路子在書寫他自己的藝術人生,在他的筆下,貓是活的,蝴蝶在紙上飛起來了,牡丹有了詩意般的色彩。
孫立榮的大爺、哥哥都是當時濰坊有名的畫家,對他的影響很大。1935年,9歲的孫立榮上小學三年級,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位繪畫老師,也就是後來的國畫大師於希寧。於老師是當時濰坊油坊溝小學的一位美術老師,孫立榮跟着他一學就是3年。那時孫老的家境不好,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畫畫。
1942年,因家境貧寒,孫立榮不得已隻身來到青島打工。在這期間,孫立榮沒有放棄自己對畫畫的熱愛,堅持在晚上找老師請教學習。當時他接觸到的老師有徐培基、陳壽榮等。他們沒有想到此時的師生關係會在若干年後書寫一段佳話——1962年,一個偶然的機緣,孫立榮和徐培基共同創作了令人叫好的《醒獅圖》。也是在青島打工學習期間,孫立榮開始向高小巖老師學習書法。在這個階段中,孫立榮堅持一邊打工賺錢一邊刻苦學習書畫。孫老回憶説:“那段時間是艱苦的,但也是我人生中一筆歷久彌珍的人生財富。”
結緣名家,藝術路上得真知
1947年,孫立榮由青島回到了濰坊。這時候,徐培基介紹孫立榮向當時著名的人物畫家郭蘭村學習畫人物。孫立榮也在這時候接觸到他人生當中一位重要的亦師亦友的藝術名人——郭味蕖先生(此時郭老在濰城區某中學當校長),並在他的指導下,開始自己繪畫風格的塑造。也正是從這時起,孫立榮的藝術有了大的飛躍。
1956年,特別欣賞孫立榮的郭蘭村先生將他從某機關工作單位調出,二人成立了美術研究室,也就是後來的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前身。當時二人提出了4個目標,即:挖掘傳統工藝,培養新接班人,組織老藝人歸隊,傳統與創新結合。在二人的不懈努力下,濰坊幾乎所有的民間工藝得以恢復,包括年畫、拓片、風箏、刺繡等十幾種,與此同時,他們還創辦了濰坊工藝美術學校,後來從這個學校走出了姚志興等一批書畫名家。這期間,孫立榮廣泛接觸了一批美術教育專家。
1963年,他來到中央美院進修,並拜師田世光,學習工筆畫。此後,在朋友的介紹下,孫立榮又向當時以畫貓著稱的曹克家學習畫貓。孫老回憶説,這個階段的學習對他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意義尤其重大。
1989年,孫立榮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在市政協的支持下,濰坊市書畫研究院成立,孫立榮擔任了首任院長,書畫研究院也成了當地書畫名家的藝術沙龍。大家圍在一起,一邊書畫一邊交流,在不斷改正中創新提高。他回憶到這些時,一度微笑着望向窗外,回味那時的美好時光。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孫立榮老人的藝術生涯中,中央領導、國外友人等都收藏過他的作品。
詩情畫意,天然之中有真意
對於孫立榮作品的藝術特點,很多藝術家用4個字予以概括:詩情畫意。
對於這4個字,孫立榮有他的見解。他認為,任何一幅畫是不能缺少詩意的,他説,所謂“詩”,就是要做到詩畫字合一,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謂“情”,是要做到任何一幅畫都要有情感在裏面,蝴蝶停在牡丹上,貓用好奇的眼睛看着蝴蝶看着牡丹,這便有情感在裏邊了;所謂“畫”,就是要做到畫面飽滿、美觀,要在細處下功夫;所謂“意”就是每幅畫都要有意境,要有故事在裏面,要有表達的意思。他的畫中很難看到有單獨的物出現,貓和蝴蝶出現,蝴蝶和牡丹一起,孫老總是用聯繫和配合的手法將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孫立榮的畫更強調細,最傳神的要算是貓的眼睛了,所以人們也給他一個親切稱呼“貓王”。孫立榮講,他的畫往往費時較多,這主要是他追求細膩和逼真,不是隻追求顏色的豔麗,而是傳神,不是隻要畫出形態來,更要畫出神似。
回望70多年的藝術生涯,孫立榮以謙遜的微笑給自己打分。已年逾85歲高齡的他告訴記者,自己仍然在工作,每星期保持至少一幅畫作的工作量。他説自己對生活的要求是:工作要繼續,生活要規律,每天要運動,吃飯要多素。
看到孫老那有神的眼睛裏邊透出的真摯的微笑,讓人感到由衷的欣慰。希望他能繼續保持健康的體魄,為自己的藝術人生再添精彩。 [1] 

孫立榮所獲榮譽

2024年1月,入選濰坊市“40年·40人”傑出人物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