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敬良

鎖定
孫敬良(1930年7月14日—2022年12月28日),男,漢族,生於山東萊州。液體火箭發動機與運載火箭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八院原科技委主任、首席高級技術顧問。 [1]  [15] 
1947年,孫敬良在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公司工作;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50年—1951年,在空軍錦州第三航校擔任翻譯組組長;1951年—1958年,獲得蘇聯莫斯科茹可夫斯基軍事航空工程學院副博士學位;1958年—1961年,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行政組長;1961年—1962年,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七室任副主任;1962年—1965年,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副主任;1965年,在國防部五院二分院二十一所任副所長;1965年—1967年,在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二十一所先後任副所長、副廠長;1967年—1970年,在上海機電二局二十一所任副主任;1970年—1978年,在上海新新機器廠任生產組副組長;1978年—1983年,在上海航天局總師室任副總工程師;1983年—1989年,在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任副主任;1989年—1993年,擔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5]  孫敬良長期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及運載火箭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 [1] 
2022年12月28日,孫敬良院士逝世,享年92歲 [14] 
中文名
孫敬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萊州
出生日期
1930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2月28日 [14] 
畢業院校
原蘇聯莫斯科茹可夫斯基軍事航空工程學院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孫敬良人物生平

1930年7月14日,孫敬良出生于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
1947年1月—1947年8月,在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公司工作。
1947年9月—1950年3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學習,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50年3月—1951年8月,在空軍錦州第三航校擔任翻譯組組長。
1951年9月—1958年3月,在蘇聯莫斯科茹可夫斯基軍事航空工程學院飛機與航空發動機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副博士學位。 [2] 
1958年3月—1961年3月,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行政組長。
1961年3月—1962年4月,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七室任副主任。
1962年4月—1965年4月,在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三部一室任副主任。
1965年4月—1965年7月,在國防部五院二分院二十一所任副所長。
1965年7月—1967年1月,在第七機械工業部二院二十一所(新新機器廠)先後任副所長、副廠長。
1967年1月—1970年5月,在上海機電二局二十一所任副主任。
1970年5月—1978年5月,在上海新新機器廠任生產組副組長。
1978年5月—1983年8月,在上海航天局總師室任副總工程師。
1983年8月—1989年6月,在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任副主任。
1989年6月—1993年5月,擔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3-5] 
1999年,被任命為遙感衞星一號工程總設計師。
2001年,被任命為風雲三號氣象衞星工程總設計師。 [15] 
2022年12月28日,孫敬良院士逝世,享年92歲 [14] 
孫敬良院士

孫敬良主要成就

孫敬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孫敬良院士主持了多種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和改進;創造性地解決了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不穩定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孫敬良主持研製的“風暴一號”改進型火箭在1981年實現了“一箭三星”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實現“一箭多星”的國家。
1979年,孫敬良提出總體方案優化設計原則,使運載能力超過中國國外同類火箭的水平。
1982年,孫敬良提出並主持實施獨創性的全動力系統冷流試驗方案,攻克了大型運載火箭縱向耦合振動的技術關鍵。 [6] 
1984年,“長征四號”甲火箭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需要對火箭三級動力系統進行熱試車考核,孫敬良帶領隊伍,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制定有效預案,確保熱試車一次成功。 [7] 
1991年,孫敬良組織研製出運載能力大、入軌精度和可靠性高而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費用低(即經濟性好)的二級火箭。 [6] 
  • 科研獲獎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1996年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5年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
部級一等獎
1991年
長征四號A型運載火箭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9年
長征四號運載火箭
部級一等獎
1985年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5年
長征四號甲二級發動機FY-23B
部級一等獎
1985年
液體地地戰略武器及運載火箭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78年
某液體火箭發動機及其改型的研製
全國科學大會獎 [5]  [8] 

孫敬良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1984年
部級一等功
1984年
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1987年3月
1986年度“上海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1989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
1991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2年7月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9] 
1993年4月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航天獎
1993年9月
國防科技工業質量工作突出貢獻個人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年
上海市第三屆軍隊轉業幹部先進個人
1997年12月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5] 

孫敬良社會任職

孫敬良擔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93年2月—1998年4月)、上海市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2002年),上海航天局技術顧問(1993年5月)。 [5]  [10] 

孫敬良人物評價

孫敬良為1984年成功發射地球同步衞星做出重要貢獻,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6] (上海科技黨建 評)
和很多老科學家相比,孫敬良院士並沒有很強的“氣場”,也沒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老航天人,就像一塊其貌不揚但工藝精湛的機械手錶,讓人感覺可信、可靠 [11] (《新聞晚報》 評)
孫敬良院士是最早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科技專家之一,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他已為之奮鬥拼搏了一生。如今,這位古稀老人,仍以他那硬朗的身子,清晰的思路,為中國的火箭和衞星事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 [12]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評)
幾十年來,孫敬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刻苦的奉獻精神,紮實的工作作風,頑強執著的毅力和追求,默默地為中國的大型運載火箭事業作出一項又一項的貢獻 [13] (《瞭望週刊》評)
孫敬良的一生都無休、無歇地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他帶領着隊伍,幾十年南征北戰,屢屢攻堅克難。擔任衞星工程總設計師以後,為了弄清一個基本概念,他親自推導複雜的數學公式。這種嚴謹的科學作風,不斷進取的奮鬥精神,和對產品質量一絲不苟的作風已成為科研人員的楷模,不斷激勵着與他共事的技術人員敢於創新和勇於挑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為德高望重的大師,孫敬良帶領隊伍,在困難和失敗面前不動搖、不退縮,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不斷攻堅克難、勇攀高峯,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技術突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 [1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