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恩道

鎖定
孫恩道,1950年1月出生,河南鞏義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結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畫研究生班。
現任常務副社長,編審,湖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央文史館畫院研究員、 [2]  武漢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湖北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1] 
作品參加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及“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並獲獎。參加中國畫學會理事展、中國畫學會人物畫專題展及中央文史館紀念香港迴歸20週年美術作品展等重大展示活動。 [1]  1995年後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作品被多家收藏機構和海內外收藏家收藏。
中文名
孫恩道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1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畫家、作家
出生地
河南鞏義
代表作品
出版連環畫《城外之戰》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孫恩道人物經歷

歷任武漢軍區政治部戰鬥報社美術編輯,湖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主任、湖北美術出版社社長。

孫恩道出版著作

出版《孫恩道水墨人物》、《江南遺韻》、工筆畫《繪圖元曲三百首》、《繪圖唐詩五首》、《繪圖宋詞五首》等多部畫集、著作。

孫恩道主要作品

作品《瞞天過海》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出版連環畫《城外之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聊齋志異》、《大將王樹聲》等,作品《幽蘭入夢》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孫恩道媒體關注

孫恩道的水墨情緣
“神神秘秘一個人,勤勤懇懇一頭驢”,是我送給老友——水墨人物畫家孫恩道的一個譬喻。這緣於一次看他畫畫。只見他展紙於案,凝思少頃,便筆走龍蛇,墨潤春田。止時,一頭犟勁十足、憨態可掬的累驢躍然於一仙翁胯下,我便即興吟奉這一俗極生雅的稱謂送他。他會心一笑,算是認了。竊以為,這句連主人公也不能推翻的評語,道出了孫恩道的人格特徵和他孜孜以求的奮進精神。孫恩道是當今畫壇上一位時常“變臉”的神秘人物。姑且不論他繪畫風格上的詭異多變,單他那些突兀的經歷和所取得的那些突如其來的成就,就常常使我這老友驚詫瞠目,頓生神秘之感。青壯年時,我和恩道同在武漢軍區報社供職,我為文編,他為美編,交道自然頻密。他整日寡言少語,忙於編務,照面“嘿嘿”一笑,算作問候,許多人都沒有太多留心這位老實厚道人。難以意料的是幾年下來,他竟接二連三地創作出版了一摞摞連環畫冊,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一九八五年他執意轉業,被湖北美術出版社選做連環畫編輯。數年間,從編輯、編輯室副主任、主任、副社長、社長,職務電梯般上升,使許多故友詫嘆不已。而值事業正盛、業績蜚然之時,他突然卸職,從連環畫創作搖身變為頗具影響的中國水墨人物畫家,就更惹人驚奇了。
説孫恩道“神秘”,只不過是簡單劃類。其實他“神秘”有加,應屬神秘人物中的神秘人物。這就難怪我加重語氣,用“神神秘秘”來確切形容他。我曾編了個串子打趣,概括他畫壇求藝的神秘程度:“家人不知他在那裏幹什麼,上級不知他除了工作外還幹了些什麼,親友不知他幹成了什麼”。起初,他在報社當美編時,工作幹完轉眼不見,知底細者去沖洗照片的暗室敲門,定然會見他從中鑽出,一臉的倦容。一間暗室,成為他那個時期在藝海遊弋的小天地。後來,軍區機關豆腐房頂樓的雜貨間成為他幽處所在。那間陋室門窗破敗,八面透風,夏日漏水,冬日滲水。他日暮進,凌晨出,風風雨雨,勤奮筆耕。陋室雖簡,竟詩興盎然,自題大號“破石齋”。足見他境貧氣豪、誓破堅韌的砥礪之志。
隨着時代變遷,孫恩道居住條件亦見好轉,現宅處東湖湖畔一所美麗的庭院。院內芳草萋萋,燕舞蔦鳴,卻很難覓得他在院內漫步賞景,常依稀可見他的書房夜燈長明。這就是孫恩道,一個在藝術天地裏勤勞苦做的人,犟驢般埋頭拉套,卻不招搖,儘管躁惱難忍時也有一聲嘶鳴,更多的則是在無聲處震動。
孫恩道其實畫驢不多,驢出筆下,多為烘托人物所配。鄭板橋騎驢還鄉,張果老倒跨驢背,老翁倚驢小憩,幼童牽驢嬉戲。往往幾筆乾擦濕點,一驢呼之欲出。可見他對驢情有獨鍾。孫恩道出生在豫西伏牛山區,那地方驢多,地理造勢,驢的用場大,拉車耕地,乘人馱物,樁樁維繫百姓生計。孫恩道出身農家,深悉民情,以致久別鄉土,成名成家,仍割不斷對驢的那份牽掛。難怪他的人物畫中,人驢為伍,如影隨形,關係那般密切。
古今畫壇,畫驢者甚眾:宋時范寬,《溪山行旅圖》中驢隊載物,穿山越溪;明代徐渭《騎驢吟詩》,似聞蹄聲“得得”;清人任頤畫驢,輕形尚神,得驢之神韻;現代人物畫大家黃胄,畫驢難以數計,戲稱“驢販子”。諸名家畫驢,因所具秉賦不同,所畫之驢形態各異。我看恩道畫驢,如同寫字,起筆之先,撫紙凝思,待成驢在胸,飽蘸水墨,以形取勢,以勢運筆,意至筆隨,筆斷意吞,痛快淋漓,一筆寫完,一頭作者心中之驢便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恩道常説,寫“意”者,意趣、意味、意境也。細看恩道畫驢,似像,似不像,卻得驢之神采,與歷代大家風格迥異,別有獨家風味。
孫恩道畫人和畫驢相較,自然人多於驢。他畫連環畫面數以萬計,涉及人物不可勝數,古今英豪,帝王將相,佳人才子,市井鄉俗,老嫗頑童,聖賢先哲,仙神鬼怪,福翁乞丐,無所不及。這種大批量的連環畫創作訓練,給他以後的水墨人物創作打下了堅實的造型、構圖基礎。各種人物類型,他自貯於胸,無需起稿,常信手起筆,落墨即成,音容情態,皆入畫中。我説孫恩道畫人,是熟能生巧,巧而生色。另一畫友——湖北美術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畫師、著名畫家鍾孺乾則講,孫恩道是由熟轉生,由巧轉拙,邁向了更高的藝術層面。
對於孫恩道的畫作,評説頗多。原湖北美術院院長、著名畫家陳立言評點:恩道運筆不為象所制,不為形所役,隨意而嚴謹、飄逸而堅韌,痛快淋漓,墨沉色潤,顧盼動靜,筆到意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國畫家程寶泓論道:孫恩道用筆鬆動奇峭,虛實相生,用墨沉潤華滋,濃淡皆宜,意境清幽明澈,高潔雅緻,有着暢神愉悦的書卷之風。對於恩道的繪畫風格,專家評議甚多,我這裏無需贅述。中國繪畫追求意境,寓意則是意境之核。寓意深刻與否,顯現的是畫家的綜合功力。孫恩道從小喜歡塗鴉,後經名師指點,系統自練繪畫基本功力,當兵後在大軍區報社做專職美術編輯,應該是專業途徑一帆風順。其間誰也不曾料到,他竟考取武漢大學中文系漢語文學專業進修。從如今他所取得的成就看,這實為一招高棋。大學深造,為他打開了另一文藝殿堂之門。美學和文學,在中國傳統繪畫裏,血水相融。中國曆代繪畫大師都有高深的文學修養和寬敏的思維。中國許多著名文學家都對美術有着精確的論斷,有些本身就是著名的書畫大家。孫恩道一向注重文學修煉,古今世事,無所不論;野史雜記,無所不覽;詩歌詞賦,無所不學。這給他的繪畫創造了無限張弛的空間。他的畫作追求意境,刻求寓意,散發着濃郁的書卷之氣,大概都得益於此。
年逾不惑,孫恩道又主動進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研修班深造。惹目的是,此時他已是湖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這種身份這樣年紀,在進修生中實為一奇。孫恩道不為世俗所囿,學無止境。他以為,中國畫是一株永不枯謝的常青之樹,作為一名中國畫家,只有不知疲倦的探尋、求索,才能有所建樹,使這棵大樹更加葉繁枝茂。( 文:朱鳳文)

孫恩道孫恩道作品評價

心清性樸格自雅
孫恩道的作品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彷彿一位老者靜坐一旁,以不爭的態度靜觀塵世的喧囂,描述的是一種寄情自然的生存狀態,是一種悟徹人生後的休閒,其畫風別具一格,引人注目。他用傳統的筆墨方式,傳達出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舊時光的回憶。寧靜淡泊的處世態度,平淡無奇的表現手段,反而使他的作品如“春草沾露”般的清新澤潤;對傳統文化的偏愛和對古文化人的敬仰,使他的作品似“秋樹掛丹”般的古雅明麗。同時下一些畫家同類題材作品相比,他的作品有如下特色———書卷氣。這種氣息,和現代繪畫氣息格格不入,它是傳統文人氣息的流露和情感積澱而形成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表現為,尚意輕形,書法入畫,逸筆草草,意趣深遠,詩、書、畫、印同體同構,平面呈像,以線為主,氣象古雅,品格清逸,使品畫者如閲古卷,如聞古音。古雅風。古與今,雅與俗是相互對立的概念。畫有古意,是説今人對古人情感和傳達情感方式的延續和繼承;畫具雅格,是説作者對客觀物質世界不僅僅是再現而應該以高尚的情感去加工提高,從而體現作者的意志而表現出來的理想狀態。近百餘年否定傳統,改造傳統曾經成為眾口一詞的呼聲。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國民意識的覺醒,本民族文化越來越受到尊重,中國畫的傳統精神也逐步受到珍惜和重視,繼承傳統、發展傳統最終將回到它應有的主導地位。
詩文境。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情境交融,這是藝術家和畫匠繪畫的本質區別。中國歷史上凡負盛名的藝術巨匠,無一不具有豐富、全面的學識和高深的文化修養。他們把自己的學識、才情通過詩化的語言和形象的筆墨沉積於白紙素絹,才形成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源遠流長。看恩道的繪畫作品,除品味他創造的生動形象和筆墨意趣外,還可以體悟他用文字構成的畫外意境,從而使作品意境幽遠,餘音嫋嫋。
人情味。恩道先生古典人物畫有着濃郁的人情味道。無論是文人墨客,仙俠僧侶,廟堂功勳,閨閣秀女,在他筆下,都充溢着和暖的情感,滲透着人間真情。《夕陽如畫》組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表現的是老年人的愛情生活,通過老年夫妻洗腳、梳妝、試衣、掏耳等生活細節,表現古代老夫妻相濡以沫、互為依靠的深情厚意。
當前,中國畫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異常複雜的文化時期,繪畫藝術面臨極大的挑戰,孫恩道的作品讓我們對中國水墨畫的承載力增加了一份信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