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于1984年获得西南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四川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到西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系任教;1996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被破格评聘为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2];2020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10月当选为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 [3]
孙强长期从事氢能源材料、电池材料、热电材料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材料的模拟设计与理论研究。 [3]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妹姜仔962年,孙强出生。
19乘挨肯84蒸连年,获得埋体巴西南大学学士学位。
1996年,获得南京大学全辣龙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孙强的研究领域包括新型功能材料的模拟计算与设计,团簇及团簇组装材料,二维材料的磁性及其调控,量子拓扑材料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新型电池材料,新型CO2转化材料,储氢能源材料,新型热电材料。 [1]
- 学术论文
截至2023年10月,孙强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3]
刊发时间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
2010年 | Electric field enhanced hydrogen storage on polarizable materials substrates | |
2011年 | 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 |
2015年 | CO2electro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ransition metal dimers supported on graphene: a theoretical study | 《ACS Catalysis》 |
2017年 | All Carbon Based Porous Topological Semimetal for Li-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 《美国科学院院报》 |
2022年 | Screening topological quantum materials for Na-ion battery cathode. | 《ACS Materials Lett》 |
资料来源 [1] |
- 学术著作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
2009年 | 《Materials Issues in Hydrogen Economy》 | World Scientific Press |
2022年 | 《Superatoms: Principle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 Wiley |
《CO2电催化转化: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 | ||
资料来源 [3] |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获奖
获奖时间 | 学生姓名 | 获奖名称 |
---|---|---|
2013年 | 周健 | 北京大学201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 |
2018年 | 刘俊义 | 北京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 |
- 执教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本科生课程 | 材料量子力学基础 [5]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2023年10月 | 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 [3] |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9年 |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期刊)》副主编 [4] |
/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理事 [2] |
《材料学报》编委 [2] | |
能源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3]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孙强在能源材料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际先进材料学会评) [3]
孙强为促进中国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大学工学院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