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國棟

(抗聯英雄)

鎖定
孫國棟,河北大名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6 年春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曾任東北抗聯第三軍獨立營營長,第三路軍九支隊副官、二十五大隊大隊長、六支隊副隊長等職。先後在綏稜一帶堅持抗日鬥爭達十年之久。他身經百戰,戰功卓著,有許多浴血奮戰、驚心動魄的經歷,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1944 年12 月 19 日被捕,1945 年 8 月 14日慘遭敵人殺害,年僅 29歲。 [1] 
中文名
孫國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45年8月14日
主要成就
在國內堅持到最後的抗聯小部隊
出生地
河北大名縣
政    黨
共產黨黨員

孫國棟人物生平

少年從軍 投奔抗聯
1916 年,孫國棟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時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孫國棟在家貧、父早喪的艱辛生活中,以及風雨飄搖的社會動盪中逐漸長大,磨鍊出一付強悍的體魄和堅毅的性格。為了謀生,15 歲的孫國棟參加了楊虎城的西北軍,後又離開西北軍到張學良的東北軍,在興安屯墾軍苑崇谷部關玉衡團當班長。在行伍中,他深深地感到沒有出眾的本領很難成大事,為此而苦練軍事本領,練得槍法極準,且臨戰反應機敏。1931 年 6 月下旬,他奉命參加了抓獲日軍特務中村震太郎大尉及隨從的行動,親歷“中村事件”的處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國棟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極為不滿,11 月初,參加了馬占山指揮的著名嫩江橋抗戰,初任排長,三間房戰鬥後,被編入省防軍暫編二旅任副官,駐綏稜上集廠。在馬占山接受偽職及抗日義勇軍連續失敗的形勢下,他所在部隊被日偽收編。但是,不墜愛國之志的孫國棟絕不甘心於替日偽賣命,毅然反正抗日,於 1935 年拉出一個排並迅速組織起近百人的抗日隊伍,開進綏稜山區。為了應付環境,便於與抗日的綠林武裝取得聯繫,報號“壓滿洲”。這支抗日意志堅決、活動十分活躍的武裝山林隊,在小興安嶺西麓綏稜、海倫、慶城(今慶安)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寇,同時由於其紀律嚴明而深受當地百姓歡迎。
1936 年春,孫國棟率領這支隊伍投奔了東北抗日聯軍,被改編為趙尚志領導的抗聯第三軍獨立營,孫國棟任營長。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繼續率領獨立營在綏稜、海倫一帶堅持開展抗日遊擊活動。由於這支抗聯部隊抗日堅決,作戰勇敢,威望高,附近的偽山林警察隊和偽自衞團等都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1939 年,孫國棟被編入抗聯六軍一師。從 1940 年起,孫國棟先後擔任抗聯第三路軍九支隊二十五大隊大隊長、第六支隊副官、副隊長。此間,在小興安嶺西麓這片沃土上,在綏稜、海倫、慶城、鐵力一帶山區中,他與戰友們一起縱橫馳騁,南征北戰,奮勇殺敵,寫下了一首首感人的詩篇
孫國棟率領隊伍在山邊地區繳局所、打木營,襲擾敵人的“討伐隊”,襲擊敵人的據點、集團部落和日本武裝移民團,阻礙和破壞日本伐木公司的作業。他又發動和組織燒炭工人,成立了抗日救國會,在這些捨生忘死抗日的愛國羣眾的支援下,獲得了必要的糧食、衣物、情報等。由於他的隊伍機動靈活,時而分頭行動,時而聚集起來消滅小股敵人,使“討伐”的日偽軍疲於奔命,感到十分棘手而無計可施。1941 年夏,孫國棟又率領戰士深入平原地區發動羣眾,組織成立抗日救國會,為以後在該地區的活動打下基礎。孫國棟的名字,不但在當地民眾中是一位抗日英雄,連日偽軍都對他十分恐懼,可稱作威震敵膽。
歷經艱險 頑強抗敵
1941 年冬,日本侵略者對抗日力量的“圍剿”更加瘋狂,東北抗聯的處境愈加困難。為使抗日力量不受到重大損失,抗聯第三路軍主力部隊轉移到蘇聯境內進行整訓,留下小部隊堅持抗日遊擊戰。一次,孫國棟率隊在抗擊敵人“討伐”中,被圍困在鐵力縣石長南山,處境十分危險。抗日救國會的同志把他們藏在了懶牤子山北坡的一個廢炭窯中,半個月以後才得以脱險。
1942 年正月的一天,孫國棟率隊接應抗日救國會員從鐵力往石長溝送給養。途中與一支日軍“討伐”隊相遇,戰鬥中,孫國棟用機槍打死敵機槍手 1 人,繳獲輕機槍一挺。5日,孫國棟率隊襲擊桃山車站和巖手開拓團宿舍,打死打傷日偽警察官,繳獲步槍、手槍 8 支和部分子彈及糧食等物品。接着又襲擊了滿蒙青年義勇軍鐵力大訓練所一日本訓練中隊營地。日軍連續“討伐”孫國棟的隊伍失利,便瘋狂殘害了石長抗日救國會會員及抗日羣眾數十人。孫國棟揮淚離開鐵力東部山區,併入到設在綏稜縣張家灣南密林深處的抗聯留守小分隊。在抗聯第三路軍總部特派員、宣傳科長於天放領導下,繼續堅持在綏稜、海倫、慶城、綏化一帶開展活動。此時,日本侵略者利用其殖民統治體系和開拓團、集團部落、警備道、警防所等,以各種“治安肅正”的法西斯手段,不斷加緊對抗聯小部隊進行“討伐”、“圍剿”。為改變活動範圍日趨縮小、缺糧少援的被動局面,抗聯小部隊的活動開始向平原地區的偏僻農村延伸。孫國棟經常不辭辛苦,冒着時時有被抓捕殺頭的危險,頻繁來往於綏稜縣上集、長山、閣山、靠山、泥爾河、後頭、綏中等鄉鎮的廣大農村以及綏化縣五營、劉家、雙合、秦家等地,偵察日偽軍的活動,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國的主張,深入做羣眾的發動和組織工作,先後在綏稜、綏化一些村屯建立起抗日救國會組織,使這一帶的抗日活動很有起色。
1942 年 9 月 16 日,孫國棟率領抗聯小分隊襲擊綏化五營的偽村公所、偽警察所,繳了日偽警察的械,造成轟動一時的“五營事件”,由此使孫國棟聲名遠揚。在平原腹地和“平嫩”地區出現這樣的重大事件,日偽當局感到潛在的危險而極為震驚,遂派出搜查隊各處搜捕、“清剿”,同時在綏稜、綏化、慶城交界地區到處張貼布告,宣稱“誰抓住孫國棟,賞幣五千元,知情報告有賞兩千元”。
在這樣惡劣形勢下,孫國棟及小分隊仍不斷與敵人周旋。在山區,在地勢複雜、灌木叢生的河套,在丘陵逶迤、作物繁茂的諾敏河岸,在人口稠密的村莊,到處都有東北抗聯活動的影子。抗聯小分隊在愛國羣眾的掩護下,聲東擊西,搞得敵人暈頭轉向。同年 10月,孫國棟與小分隊懲戒了綏稜縣十一井子(今靠山鄉靠山村)一個漢奸地主。一時間百姓拍手稱快。孫國棟在開展抗日活動時,多次遇到險情。憑着他的機智勇敢,每次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1943 年春天,孫國棟與小分隊在綏稜山區四道河子炭窯土棚宿營時,混入工人中的兩名日偽特務在半夜時分進行偷襲。搏鬥中,孫國棟臉部被砍傷,他與戰友擊斃了一名特務。為了避開槍聲引來的敵人,小分隊連夜轉移到深山密林裏,成功地躲開了敵人的追捕。7月的一天,為了籌集糧食,孫國棟等人來到綏稜十一井子姜財家,不料因漢奸偽甲長告密,被聞訊而來的日偽警察、特務 20多人包圍。孫國棟發現敵人後,鎮定地走向隱藏抗聯戰士的西下屋,機警地暗示擦完槍的杜希剛等人。抗聯戰士突然衝出來,開槍擊中了偽警察頭目高警尉的左胳膊,趁敵人混亂之機,小分隊戰士突出包圍,鑽進苞米地甩掉了敵人。
北方的酷冬嚴寒,對抗聯戰士是嚴峻考驗。飢餓與寒冷以及兇惡的日偽軍“討伐”,時時地威脅着抗聯小分隊。1943 年 12 月12 日夜,由於叛徒告密,設在密林深處的抗聯小分隊的前營被100 多名日偽軍包圍。孫國棟聽到響聲剛出地窨子時,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左肩。他帶傷迅速指揮戰士從後窗跳出去向東北崗轉移,突圍時有 3 名戰士中彈犧牲。為了後營的安全,孫國棟不顧傷痛和嚴寒,沒戴帽子僅穿單衣,硬是踏着沒漆深的積雪,艱難地跋涉七八公里山路,終於搶在敵人前面,及時趕到並通知後營的抗聯小分隊領導人於天放等十幾人迅速轉移,使小分隊免遭更大的損失。突圍後,小分隊更加艱難,忍飢挨餓,築雪為營,天天遭敵襲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轉戰在深山峻嶺、林海雪原。
1944 年初,孫國棟隨小分隊隱藏在綏稜老金溝一帶的密林中。為了解決給養困難,他們在山路附近活動,尋求羣眾的幫助。孫國棟與綏稜宋萬金屯(今綏稜縣上集鎮天放村)拉木頭的農民張錄交上朋友,託他給帶來糧食和酸菜等,使小分隊渡過了難關。張錄等抗日羣眾又多次給小分隊送來糧食、衣物。春季,孫國棟等 7 人在綏稜山裏開荒屯墾,種植了一些玉米、土豆等,以待秋後能夠解決一部分糧食給養問題,但不幸遭到慶城、鐵力日偽聯合“討伐”隊的襲擊,戰鬥中,僅孫國棟和另一名戰士突出包圍,其餘的小分隊成員壯烈犧牲。同年夏,孫國棟與小分隊人員在張錄等抗日羣眾的掩護下,以僱工的名義在宋萬金及周圍地區活動,向勞苦羣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唱於天放編寫的貧農四季歌。小分隊深入發動羣眾,秘密發展共產黨員、抗日救國會員和抗聯戰士,建立抗日救國會組織,使宋萬金屯成為小分隊進行抗日活動的中心。由於抓捕抗聯小分隊的陰謀一直未能得逞,日偽當局便到處張貼告示,增加了懸賞的的酬金,宣稱:“若將抗日者説降,或者向政府通報其駐地者,必有重賞。抓住於天放賞金一萬八千元,抓住孫國棟賞金一萬二千元”。

孫國棟人物事件

獄中鬥爭 英勇不屈
為了擴大抗日宣傳,積聚抗日力量,打擊敵偽勢力,東北抗聯小分隊在艱苦的環境中頑強地戰鬥着。1944 年 12 月 17 日,受於天放的指派,孫國棟從綏稜宋萬金屯出發,到小五部屯,後又去綏化朱成玉屯檢查抗日救國會組織的活動情況,夜裏住在張萬嶺家。19 日早飯剛過,由於漢奸告密,日偽軍警幾十人包圍了張家。孫國棟見突圍已很難,同時也為了使張家及羣眾免遭災難和牽連,故意把張萬嶺捆上,然後雙手握槍大步從屋子裏走出來,面對眾多黑洞洞的槍口,鎮定地喊道:“我就是你們懸賞捉拿的孫國棟,可沒想到今天落到你們手裏。冤有頭,債有主,我可以跟你們去,但你們必須和我立刻走。”孫國棟想到的是全屯人和張家的安全,早已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扔掉雙槍,挺身走向帶隊的日本軍官。一名特務戰戰兢兢地上前銬住了孫國棟的雙手。孫國棟看了看暗暗含淚送行的村民,泰然地走出了村莊。孫國棟被捕後,先是被關進綏稜縣偽警務科監獄,後被押送到偽北安省警務廳特務分室收容所和北安監獄。
1945年4月又被解送到哈爾濱監獄道里分監。孫國棟在敵人監獄裏表現出共產黨員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他不為金錢、美女的誘惑所動。面對無恥的敵人,他掀翻了桌子,以示抗爭。在敵人灌涼水、施電刑、上大掛、坐老虎凳、燒紅的鐵勾子烙、傷口上搓鹽等多種慘無人道的酷刑之下,堅毅頑強,寧死不屈。他對同時被抓的抗聯戰士杜希剛説:“英雄一定要英勇到底。”每次受刑,他都痛斥日本審訊官。一次,他向行刑的敵人斥道:“中國人的土地上,不許外國強盜橫行霸道!我抗日沒有罪,你們燒殺搶掠,無惡不做,你們才是真正的罪人。中國人民饒不了你們!”在牢房裏,孫國棟始終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向難友們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介紹東北抗聯艱苦抗日的鬥爭歷程和打鬼子的故事,帶領大家開展獄中鬥爭,謀劃越獄。無論是在何處被關押,他的名字都很快被獄中的同胞所熟悉。監獄的獄卒們都知道“孫隊長”這個響噹噹的大名。
在綏稜監獄,敵人為了“討好”他,用好菜來“招待”。他見獄中其他難友吃的是見不到幾粒米的稀米湯,就質問敵人,並以絕食相威脅,偽監獄長只得給被押人員送上乾飯或粥。在北安監獄,他把稀飯連碗扣在敵人頭上,以反擊日本獄卒對他們的嘲弄。敵人對他動刑,只要他清醒的時候,就不停地痛斥日本強盜。他經常嘲弄用刑的敵人:“看你們還有什麼弄法能使我屈服!”他一進哈爾濱道里分監,就教訓登記時找茬的獄卒:“你這個忘了祖宗的東西,跑這兒耍 威風,真給中國人丟臉。”在敵人的審 判庭上,他和戰友們一起 大義凜然地 揭露日本帝 國主義在 中國犯下的 滔天罪行,把敵人的法庭 當成聲討日寇、宣傳抗日的講壇。幾個審訊的日本檢察官被反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敵人的“審判”也只好草草收場。就這樣,孫國棟以鋼鐵般的意志承受了常人所難以承受的折磨,他同千千萬萬的革命英雄一樣,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 [1] 
非人的監獄生活,使孫國棟同志更加堅強。他向同獄的難友們表示:為了抗日救國,我們共產黨員只要心臟還在跳動,就要進行鬥爭。他在監獄裏只要有機會就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用以分化瓦解敵人。由於他的宣傳,監獄裏的醫生張××、理髮員張文學,利用給“犯人”看病和理髮的機會,經常把監獄裏的情況告訴他,併為黨員之間互通信息。孫國棟同志還經常利用各種時機,與同獄的難友們接觸,共同分析革命形勢,鼓舞大家的鬥志。 [2] 
光復前夕 壯烈殉國
窮兇極惡的敵人十分懼怕和仇視孫國棟這樣的共產黨和東北抗聯戰士。1945 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迅即瓦解,哈爾濱的日本軍警惶恐不安。8 月 14 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決定無條件投降,經過 14 年艱苦抗戰的中國人民即將獲得最後勝利。可就在這一天,在沒有得到偽滿洲國司法大臣批准的死刑令的情況下,它們殺害了孫國棟。
當日下午三時左右,偽哈爾濱監獄道里分監 13 號單人的牢房門緊鎖着,囚室裏不時發出鐵鐐“嘩嘩”的響聲,那被囚的年輕漢子,衣衫襤褸,渾身血跡,艱難地踱着步。他冷峻的目光怒視着來回巡監的獄卒。從他的面部表情中,可以看出幾分因勝利即將到來的自信。正在他憧憬着光明來臨之時,幾個獄卒打開了 13號監門。偽看守陶滌塵高喊着:“孫國棟,出來!高等法院來執行了!”聽到這尖厲的嚎叫聲,孫國棟猛地一驚,很快又鎮定下來,明白這意味着什麼。他從容地清理了一下有些蓬垢的黑髮,拉正衣角,走出了牢房。他向杜希剛、閻繼哲、於蘭閣、趙文有、劉文祥等同時被關押的戰友點點頭,又面對監獄眾多的難友,大聲控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這半點鐘正義的控訴,作為訣別之詞,使獄中千餘難友都落下淚。 [2] 
當看守將孫國棟從牢房押赴刑場時,孫國棟毫不畏懼,高聲唱起“救亡進行曲”,高呼“中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兇狠的侵略者將孫國棟處以絞刑。孫國棟大義凜然,以身殉國,犧牲時年僅30歲。 [3] 
參考資料
  • 1.    抗聯英雄孫國棟  .黑龍江黨史網[引用日期2022-10-10]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黑龍江文史資料 第10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117-120
  • 3.    任希貴主編.綏化地區革命鬥爭史 民主革命時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