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孤島

(阿壠著現代詩歌)

鎖定
《孤島》是現代詩人阿壠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第一節,詩人把“我”虛擬為“孤島”,然後由意象“孤島”出發,着力抒寫和渲染“孤島”與另一個生命實體“大陸”的空間距離以及因此而生髮出的戀情;第二節緊承上節,寫“我”為什麼“戀慕和嚮往大陸”,原因就在於孤島與大陸有着共同的生活志趣和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繫,大陸還是孤島強大的後盾。詩裏用貼切的比喻、補充式的複句、散文式的自由抒唱、龐雜豐富的句型結構和元素,讓全詩具有一種明麗顯豁的意境和迴腸蕩氣的力量。
作品名稱
孤島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體裁
現代詩歌
作    者
阿壠
出    處
《孤島集》

孤島作品原文

孤島
在掀騰的海波之中,我是小小的孤島,如同其他的孤島
在晴麗的天氣,我能夠清楚地望見大陸邊岸的遠景
似乎隱隱約約傳來了人聲,雖然遠,但是傳來了,人聲傳來
有的時候,也有一葉小舟渡海而來,在我的岸邊小泊
而在霧和冬的季節,在深夜無星之時,我不能看到你了,我只在我的戀慕和嚮往的心情中看見你為我留下的影子
我,是小小的孤島,然而和大陸一樣
我有喬木和灌木,你的喬木和灌木
我有小小的麥田和疏疏的村落,你的麥田和村落
我有飛來的候鳥和鳴鳥,從你那兒帶着消息飛來
我有如珠的繁星的夜,和你共同在裏面睡眠的繁星的夜
我有如橋的七色的虹霓,橫跨你我之間的虹霓
我,似乎是一個棄兒然而不是
似乎是一個浪子然而不是
海面的波濤囂然地隔斷了我們,為了隔斷我們
迷惘的海霧黯澹地隔斷了我們,想使你以為喪失了我而我以為喪失了你
然而在海流最深之處,我和你永遠聯結而屬一體,連斷層地震也無力使你我分離
如同其他的孤島,我是小小的孤島,你的兒子,你的兄弟
一九四六年,成都 [1] 

孤島創作背景

《孤島》寫於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這一年國民黨正在積極準備內戰,阿壠從藉以棲身的國民黨重慶山洞陸軍大學畢業,來到成都軍校任戰術教官,繼續為共產黨收集軍事情報,一度獲得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的調動和作戰部署,助成華東野戰軍打了一個有把握的大勝仗;這一年,詩人的愛妻張瑞不幸暴死,丟下一個不足週歲的幼兒,使得他幾乎痛不欲生;這一年,他協助方然等人編輯進步刊物《呼吸》文學月刊,不僅編髮了大量有革命傾向的詩文,自己也創作並發表了不少詩歌和文藝短論。《孤島》一詩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2] 

孤島作品鑑賞

由於對黑暗現實認識的日益深入,七月詩派的總體藝術基調由高昂亢奮趨向嚴峻、深沉,與之相適應的,在抒情方式上,則由直抒胸臆向意象抒情過渡。阿壠的《孤島》一詩便是這種過渡的產物。《孤島》採取擬喻性的意象抒情。這類意象是把抽象的情意虛擬為人或物等具體的物象,使之具有更深的精神寄託,更高超的藝術處理,意象抒情的方式與七月詩人強調錶現“主觀戰鬥精神”和“主觀擁抱客觀”的美學追求是一致的。
詩人阿壠當時置身於國統區文化鬥爭的中心成都,那種由戰爭年月單獨從事地下鬥爭,在困厄顛沛的處境中所產生的情意,於《孤島》一詩中被虛擬為“在掀騰的海波之中”的“小小的孤島”這一具體的物象,而詩中的“大陸”則象徵着廣大的敵後陣地。“孤島”這一意象的構成十分貼切,感情密度大。詩人痛心於“在霧和冬的季節,在深夜無星之時,我不能看到你了,我只在我的戀慕和嚮往的心情中看見你為我留下的影子”。這些不無幾分憂鬱的詩句,隱約地反映出那個時代堅韌地跋涉於歷史的險道上的知識分子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風貌。
阿壠曾把這種憂鬱稱之為“一種壓抑的力流,一種更藴蓄的戰鬥”(《箭頭所向》)。在淡淡的憂悒之後,詩人緊接着以濃濃的筆墨來抒發“孤島”和“大陸”的血肉之情。“喬木”“麥田”“候鳥”……這一組受詩人思辨左右着的大幅度跳躍的意象,給人以定向暗示:“我”不是“棄兒”,也不是“浪子”,而是“大陸”的“兒子”。起句的反覆,層層展示出詩人內心的一種深沉的充滿張力的樂觀主義情感。復沓的運用,起到了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在句式上,於參差中又顯示出整齊之美。
每個詩人都在他的作品中溶解、昇華他的生活,他對生活的詮釋和感性體驗,詩是鳴響於他內心世界的歌。《孤島》正是這樣的一首在生活的鐵砧上迸射着冷豔、炫目的光彩的歌。“孤島”和“大陸”時而被“海面的波濤囂然地隔斷了”時而被“迷惘的海霧黯澹地隔斷了”,然而,在詩尾卻躍動着這麼一個意念——“在海流最深之處,我和你永遠聯結而屬/一體,連斷層地震也無力使你我分離”。從藝術上講,這一深切的嚮往是詩意的結晶和昇華,但它又是全詩醖釀成的一個形象化的思想。詩意中孕育着意象,意象中深化着詩意。“孤島”這一意象,集滯重、深厚、悲慨、雄健於一體,它息息關聯着詩人的崢嶸歲月,呈示着這位從民族解放戰爭轉向人民解放戰爭的時代革命知識分子的心靈軌跡。 [3] 

孤島名家點評

吉首大學中文系教授陳遠征:《孤島》寫於離開延安六年之後,詩人身處虎穴狼居,孤軍作戰,然而心繫延安,“在海流最深之處”,也和大陸“永遠聯結而屬一體。”詩的描寫非常細膩,把微妙的處境用隱喻表現出來;但境界又很開闊;這開闊的境,其實也就是開闊的心情。最後詩人直抒胸臆,把對於革命根據地的依戀和忠心和盤托出。(《現代中國的詩人與詩派》) [4] 
惠州大學教授湯嶽輝:詩中暢然抒唱,我這個小小的孤島,不是孤懸海波的“棄兒不是遠離大陸的“浪子”,我是大陸伸出之一部,而且是在最深之處與大陸血脈永遠聯結。全詩完全着墨在孤島與大陸這似斷實連的描繪中,實際上表達的是詩人與祖國人民,與光明正義力量不可分割的深切關係。(《藝文論略》) [5] 
滁州學院中文系教授郭仁懷:《孤島》在藝術上,除了成功地運用了虛擬及隱喻象徵手法外,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乍看起來,詩行出格的長,而且無規律可尋,似乎有點散文化。其實不然,稍讀幾行就會感到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在這裏,詩人有縱向繼承,也有橫向移植,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融會貫通,獨立創造。(《血與火凝成的詩歌-賞析》) [2] 

孤島作者簡介

阿壠(1907~1967),本名陳守梅,又名陳亦門,浙江杭州人。中國文藝理論家、詩人。“七月派”骨幹成員之一。1933年考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十期步兵科,至南京受訓。著有《南京》《無絃琴》《人和詩》《詩與現實》《作家的性格和人物的創造》等。 [6] 
參考資料
  • 1.    宋建忠主編,詩歌經典鑑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5,第93頁
  • 2.    郭仁懷編著,血與火凝成的詩歌-賞析,黃山書社,1994.08,第214頁
  • 3.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新詩鑑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08,第614頁
  • 4.    陳遠征著,現代中國的詩人與詩派,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6,第381頁
  • 5.    湯嶽輝著,藝文論略,太白文藝出版社,2003.01,第159頁
  • 6.    賈夢瑋主編,江蘇百年新詩選 上,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10,第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