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季(拼音:j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7]  ,古字形由禾與子兩部分組成,子禾即幼禾。“季”的基本義指幼小,引申為對年少者的稱呼,又引申指兄弟中排行最小的,還引申指朝代的末了。 [16]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禾、子
五    筆
TBF [4] 
倉    頡
HDND [4] 
鄭    碼
MFYA [4] 
筆    順
撇、橫、豎、撇、捺、橫撇/橫鈎、豎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132) [1] 
平水韻
去聲·四寘 [3] 
總筆畫
5+3,3+5(部首+部首外)
結    構
上下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5B63 [4] 
注音字母
ㄐㄧˋ
四角碼
2040₇
造字法
會意字
異體字
𡦠、𩐄、𩐖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許慎《説文解字》認為“季”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從子,從稚省,稚亦聲”。歷代學者大抵遵從此説,一直到近代,林義光才提出不同的意見。《文源》卷十雲:“禾為稚省,不顯。《説文》雲稚亦聲,是季與稚同音,當為釋之古文,幼禾也,從子禾。”林義光不接受《説文》的説法,應該是正確的。《説文》釋“季”為“少偁(即對年紀最小者的稱呼)”,所以從“子”是合理的。但是從“禾”就不好講,《説文》因此提出從“稚”省,形聲字的聲符本身就是一個形聲字,然後省掉“形聲字”的“聲符”,只剩不表音的“意符”。不表音的“意符”並不能發揮形聲字“聲符”的功能。漢字中儘管有極少量的“省聲”字,這種特例往往還有人們所不知道的特別因素。能有其它合理解釋時,應該儘量避免這種不合文字造字常理的特例。
按照林義光先生的觀點,“季”為會意字,上面是禾苗的象形,下面是小孩子即“子”的象形,兩個部件合在一起表示小的禾苗,即幼小禾苗。 [17] 
“季”則由幼禾引申指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古代以伯、仲、叔、季指兄弟之間的排行,其中以“伯仲”指排行在前的,“叔季”指排行在後的,而“季”又是指排行第四或年紀最小的、最年輕的。《詩經·魏風·陟站》:“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毛傳:“季,少子也。”又如《詩經·召南·採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其意思是:祭祀由誰來主持,有個美麗的少女。
“季”又由排行在末的意思引申指一個朝代、一個時期的末了。如“季末”就是末世、衰世;“季世”就是末代、衰敗時期;“季代”就是末世;“季年”就是晚年、末年;“季俗”是指末世頹敗的風俗。
“季”又引申指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後一個月。如“季月”是指每季的最後一月,即農曆三、六、九、十二月;“季冬”是指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十二月;“季春”是指春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三月;“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九月;“季夏”是指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六月。
農作物從幼小到成熟,大約需要三個月,所以“季”字又引申為一年四季的季。“季”字的這一引申義到了當代成了常用義,以致其本義“幼禾”反而消失不用了。 [1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語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在兄弟姐妹排行裏代表第四或最小的
youngest
《詩經·魏風·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穎達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
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歲。”
季女;季父;季弟;伯仲叔季

《儀禮·特牲饋食禮》:“實於左袂,掛於季指。”鄭玄注:“季,小也。”
宋·陸游《寄五郎兼示十五郎》:“大兒為國戍絶塞,季子伴翁親短檠。”

下等
inferior
《管子·乘馬》:“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
動詞
衰微
《周書·武帝紀下》:“昔魏室將季,海內分崩,太祖扶危翼傾,肇開王業。”
《舊五代史·晉書·孫彥韜傳》:“彥韜知梁運將季,乃間行渡河,北歸莊宗。”
名詞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
season
漢·桓譚《新論》:“五聲各從其方,春角、夏徵、秋商、冬羽、宮居中央而兼四季。”
唐·白居易《陵園妾》詩:“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生寶換了季,穿着白小衫,敞着領口,露出紅紅的脯頸。”
季刊;季度
季節,一年中有某個特點的時期
茅盾《〈霧重慶〉拾零》:“我到重慶剛趕上了霧季。”
雨季;瓜季;旺季;淡季
一季的第三個月
《尚書·胤徵》:“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
《逸周書·周月》:“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漢·班固《白虎通·五行》:“長幼何法?法四時有孟仲季也。”
季春
某個朝代、時期的末了(liǎo)
the last
《左傳·隱公元年》:“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
《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這樁故事,出在梁、唐、晉、漢、週五代之季。”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他對於明季的遺老很有同情,對於清初的文禍也頗不滿。”
季年;季王;季業;季世
年少者的稱呼
《詩經·召南·採蘋》:“有齊季女。”毛傳:“季,少也。”
幼稚,未成熟

《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鄭玄注:“季猶梆也。服與耜,宜用樨材,尚柔忍也。”

泛指弟弟

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羣季俊秀,皆為惠連。”

(Jì)姓氏用字,參看主詞條“季姓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子部】居悸切(jì)
少偁也。從子,從稚省,稚亦聲。 [11] 

説文解字注

“少偁也”注: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少於叔。
“從子、稚省。稚亦聲”注:居悸切,十五部。 [12] 

廣韻

居悸切,去至見 ‖ 季聲至1部(jì)
季,昆季也。又少也,小稱也。亦姓,《左傳》魯有季友。又漢複姓,四氏。晉有唐邑大夫季連齊,有鬼方氏第六子名季連,其後氏焉。晉有祁邑大夫季瓜忽,宋有季隨逢。《世本》雲:“周有八士,季隨、季騧之後。”騧,或作瓜。又有魯大夫齊季窺,昔齊公子季奔於楚,楚遂號為齊季氏。居悸切。二。 [13]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 季;部外筆畫:5
古文:𡥞、𡦠、𩐄、𩐖
《唐韻》《集韻》《韻會》並居悸切,音記。《説文》:少稱也。《玉篇》:稚也。《左傳·文十八年》:髙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為序。
又物之稚者亦曰季。《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疏:服與耜宜用穉材,尚柔忍也。
又細也,小稱也。《管子·乘馬篇》:季絹三十三。
又《儀禮·特牲饋食》:掛於季指。註:季指,小指也。
又《廣韻》: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季月。末世曰季世。《左傳·昭三年》:叔向問晏子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
又姓。魯大夫季友,漢季布。
《説文》:從子從稚省,稚亦聲。 [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 筆順
“禾”窄“子”寬。“禾”,居上半格,豎筆在豎中線。“子”,居下半格;㇖(橫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亅(豎鈎)在豎中線;末筆橫長,兩端超出上部。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wæd
先秦
王力系統
k
ǐw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jue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jiw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w
jidh
西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jw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w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ue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uɪ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w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ue
(參考資料:漢典 [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六至

合口呼
全清
居悸切
kjuei
集韻
去聲
六至
合口呼
全清
居悸切
kjuɪ
禮部韻略

去聲





居悸切

增韻

去聲





居悸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k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江異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三霽


全清
吉器切
k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二威偉畏






(參考資料:漢典 [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i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i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i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i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ɿ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i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ɕ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ɕi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ɕy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ɕi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ɕi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ɕi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ki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kuɐi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kuɐi
24
陰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ui
11
陰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ui
213
陰去
閩語(閩東片)
kie
213
陰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y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引用日期2020-05-08]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280
  • 3.    平水韻 四寘 季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5-07]
  • 4.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5-08]
  • 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10:216
  • 6.    季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5-08]
  • 7.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2155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209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17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086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454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455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54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49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89
  • 16.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47-51
  • 17.    黃德寬編.中國文字學報 第11輯[M]:商務印書館,2021.04:42-4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