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季風槽

鎖定
季風槽,在西南季風期,位於印度半島中部的低氣壓槽。此槽一般呈東東南-西西北的方向,大致與喜馬拉雅山平行,槽線平均位於山南約450km,但在每日天氣圖上南北位移顯著。西南季風的活躍和中斷與此槽的位置有密切關係。
季風槽發展明顯時,向東可擴展到中南半島,並與菲律賓一帶的近赤道槽連接。這時在我國華南地區經常出現一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的輻合區,有人亦稱此輻合區為季風槽。也有人把華南前汛期出現在南海地區的低壓槽稱為季風槽,此槽一般呈東西向,是華南前汛期降水的主要天氣系統。 [1-2] 
中文名
季風槽
外文名
monsoon trough
狹義的定義
赤道槽
廣義的定義
越赤道氣流與信風氣流幅合形成槽
出現階段
每年西南季風活躍時分(4-10月)
屬    性
華南前汛期降水的主要天氣系統

目錄

季風槽定義

季風槽,是在西南季風期位於印度半島中部的低氣壓槽。 [2]  如按照狹義的定義,季風槽只在每年西南季風活躍時分(每年公曆4-10月)才會明顯出現,並且只存在於北半球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西部,而按照廣義的定義,從西非的幾內亞灣一直到西北太平洋西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均會出現季風槽(因為這些地區在當地的夏季也有明顯的越赤道氣流存在)。 [1] 

季風槽特點

在西南季風期,位於印度半島中部的低氣壓槽。此槽一般呈東東南-西西北的方向,大致與喜馬拉雅山平行,槽線平均位於山南約450km,但在每日天氣圖上南北位移顯著。西南季風的活躍和中斷與此槽的位置有密切關係。
季風槽發展明顯時,向東可擴展到中南半島,並與菲律賓一帶的近赤道槽連接。這時在中國華南地區經常出現一西南季風與東南季風的輻合區,有人亦稱此輻合區為季風槽。也有人把華南前汛期出現在南海地區的低壓槽稱為季風槽,此槽一般呈東西向,是華南前汛期降水的主要天氣系統。 [1] 

季風槽分類

北半球冬季大陸形成冷高壓,當冷空氣向南侵襲到達低緯度的時候由於一路長途跋涉早已喪失了原來的乾冷性質,當到達南海、菲律賓一帶沿海和北印度洋時已經具有了一定的信風性質,形成東北季風。由於南半球正處夏季,澳大利亞大陸上出現熱低壓,誘導東北季風越過赤道向澳大利亞北部侵襲。在運動過程中由於地轉偏向力的減弱和左轉東北季風逐漸變為西北季風,與南半球副高底部的東南信風匯合形成南半球的季風槽,但是強度要遠小於北半球季風槽,平均位置也偏於赤道地區。
北半球夏季大陸形成熱低壓(印度低壓),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大陸由於處於冬季形成冷高壓,於是東南季風和南半球副高底部的東南信風疊加北上,由於運動過程中地轉偏向力的減弱和右轉東南季風逐漸變為西南季風,並與海陸因素形成的西南風匯合形成地球上最強大的季風——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在印度低壓的誘導下大舉北上,與加強的西太副高/伊朗副高南部的偏東風交匯形成北半球季風槽,由於西南季風強大而且副高位置偏北,使得季風槽平均位置遠離赤道,在北緯20度附近。有的年份季風槽在熱帶氣旋的誘導下最北端甚至能越過北緯30度,與中緯度冷空氣交匯在東亞地區形成大面積的強降水天氣。
由於季風槽屬於赤道輻合槽的一種,加上南北半球氣流交匯使得槽內水汽充裕,因此很多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產生於季風槽內的熱帶雲團中。
季風槽一般是連續的,但有時會出現斷裂,如季風槽內有熱帶氣旋移動到斷裂處往往會令熱帶氣旋發生移動方向的改變,突然北上或者轉向等;而且在有的年份適當條件下,南北半球均會出現一條季風槽(雙重季風槽),並且在一個半球,在適當的條件下也會出現多條季風槽的現象。
參考資料
  • 1.    大氣科學辭典編委會.大氣科學辭典:氣象出版社,1994
  • 2.    季風槽  .中國氣象科普網[引用日期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