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季羨林自傳

(2008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季羨林自傳是2008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季羨林先生用自己的筆,講述了他從山東臨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的人生歷程,記述了他九十多年來所遇到的人和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展示了他個人的奮鬥經歷和情感世界。 [1] 
中文名
季羨林自傳
作    者
季羨林
類    別
個人傳紀
出版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4月1日
頁    數
385 頁
定    價
45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1706812

季羨林自傳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艱辛而又豐富多彩。用季先生自己的話説:“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旁邊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全書共40多萬字,分為十四章,包括“我的童年”、“小學記憶”、“中學時光”、“清華學子”、“教書謀生”、“去國途中”、“德國十年”、“滯留歐洲”、“遊子途中”、“在北京大學(1946-1993)”、“耄耋之年”等章節。

季羨林自傳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季羨林自傳目錄

一、我的童年
最窮的村中最窮的家
父輩們
每天最高的享受
開始認字
離開故鄉
二、小學記憶
進入一師附小
做過一次生意
轉入新育小學
新育小學的校舍
新育小學的教員和職員
在新育小學學習的一般情況
看捆豬
看殺人
九月九廟會
看戲
學英文
國文競賽
第一次“造反”
偷看小説
螞蚱進城
想念母親
三、中學時光
進入正誼中學
我的幾個老師
考入北園高中
在北園高中的生活和學習
在濟南高中
榮譽感繼續作美
要革命
上國文課
畢業旅行籌款晚會
四、清華學子
報考郵政局
考入清華大學
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對我影響最大的兩門課程
五、教書謀生
回母校當國文教員
小小一招
又長了一番見識
“拿到了沒有?”
六、去國途中
天賜良機
在“滿洲”車上
在哈爾濱
過西伯利亞
在莫斯科
七、德國十年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終於找到了
懷念母親
兩年生活
章用一家
漢學研究所
完成學業,嘗試回國
大轟炸
在飢餓地獄中
山中逸趣
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
德國的老師們
學習吐火羅文
女房東
反希特勒的人們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邁耶(Meyer)一家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進城
盟國
優勝記略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別哥廷根
八、滯留歐洲
赴瑞士
在弗德堡(Friboygr)
同使館的鬥爭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九、遊子歸途
船上生活
在西貢
回到祖國的懷抱
十、在北京大學(1946-1948)
思想鬥爭
終於找到了學術上的出路
出路的表現
出路主流中的一個小漩渦——《浮屠與佛》
十一、在北京大學(1949-1965)
眼前充滿光明
陷入會議的漩渦
批判的狂潮洶湧澎湃
1950年至1956年的學術研究
政治運動
1957年至1965年的學術研究
十二、在北京大學(1966-1977)
從社教運動談起
1966年6月4日
對號入座
快活半年
自己跳出來
抄家
在“自絕於人民”的邊緣
千鈞一髮
勞改的初級階段
大批鬥
太平莊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
牛棚轉移
半解放
在延慶新華營
完全解放
翻譯《羅摩衍那》
一個小插曲
一幕鬧劇
恢復組織生活
十三、在北京大學(1978-1993)
政治環境
我這一階段的學術研究
十四、耄耋之年
迎新懷舊
九十述懷
我疾病的早期歷史
一進西苑醫院
西苑二進宮
西苑三進宮
張衡插曲
艱苦掙扎
三○一醫院
皮膚科羣星譜
兩次大會診
三○一英雄小聚義
死的浮想
皮癌的威脅
奇蹟的出現
院領導給我留下的印象
病房裏的日常生活
第三次大會診
簡短的評估
反躬自省
辭“國學大師”
辭“學界(術)泰斗”
辭“國寶”
“夫子自道”
對未來的懸思
回家
三進宮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兒什麼
難得糊塗
九三述懷
九十五歲初度
我不能封筆
附錄 季羨林年譜
編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