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慶林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鎖定
孟慶林,男,1963年生,吉林海龍人,滿族 [3]  ,中共黨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1]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理事長 [8] 國際建築性能模擬協會會士 [4]  ,廣西壯族自治區特聘專家,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兼職教授 [7] 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講座教授 [6] 
孟慶林教授長期從事我國亞熱帶建築熱環境與節能技術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研究等多項大型研究項目。孟慶林教授創建了亞熱帶建築節能學科方向,以被動蒸發冷卻、反射隔熱、遮陽採光、調節通風等關鍵技術創新為基礎,建立了建築防熱節能理論體系,系統解決了防熱節能設計方法、構造技術、測試裝備和技術標準等,研究成果形成了 7 部工程標準、8 部標準設計圖集和 17 部工程技術指引。發表論文110餘篇,取得發明專利40餘項。 [5] 
研究成果廣東省科技獎勵一等獎,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住建部綠色建築創新一等獎,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 [9] 
中文名
孟慶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築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亞熱帶建築熱環境、南方地區建築節能
職    務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任職院校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籍    貫
吉林海龍

孟慶林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吉林建築工程學院供熱通風專業,獲工學學士,1992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獲建築技術科學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獲建築技術科學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7月以來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工作,2001年破格晉升教授,2003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3~2004年任清華大學百人計劃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 [2] 

孟慶林學術兼職

中國建築學會第十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6]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理事長;廣東省建築節能協會名譽會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特聘專家 [14]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廣東省亞熱帶建築技術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廣州市建築節能重點實驗室學術委;中國建築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委員;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家組成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員會建築材料與建築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 [2] 

孟慶林研究方向

亞熱帶建築熱環境與節能

孟慶林學術成果

長期從事熱帶亞熱帶地區建築節能、建築熱環境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帶領團隊歷經20餘年,整合拓展了亞熱帶地區的建築防熱機理,從經驗分析發展到模型描述,從室內熱環境評價到室外熱環境設計,以蒸發冷卻、反射隔熱、遮陽採光、調節通風等關鍵技術創新為基礎,建立了亞熱帶建築熱環境與節能理論體系,系統解決了工程實踐需求的相關設計方法、構造技術、測試裝備和技術標準等。 [20]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研究等多項大型項目研究。 [23]  特別地,在建築遮陽方面,建立了透明圍護結構的遮陽設計參數確定方法和塗膜遮陽技術 [24]  ;為測定圍護結構蒸發降温構造的動態熱工性能,建立了圍護結構蒸發降温技術的設計原理和檢測實驗方法。採用耦合控制技術建立了氣象參數可復現的動態氣候風洞實驗方法,獲得了太陽輻射、風速、温濕度等氣象參數的逐分鐘模擬實驗氣候,對圍護結構附着水膜、多孔材料層和植被層的逐時蒸發量、蒸發換熱係數等性能參數進行了實驗研究 [22] 主持編制了首部動態建築熱工測試標準《建築材料和構件動態熱濕傳遞性質試驗方法熱濕氣候風洞法》DB44/T1451 [18]  ;針對城市氣候觀測的重大需求,他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代城市熱環境飛艇低空遙感裝備,首次獲得了城市居住區尺度的地表温度航拍資料 [19] 主編了城市熱環境設計標準《城市居住區熱環境設計標準》(JGJ286-2013)、城市熱環境檢測標準《建築熱環境測試方法標準》(JGJ/T347-2014)等應用性成果 [25] 作為我國建築學科高等教育的理論內容之一,他提出的亞熱帶建築熱環境與節能設計理論和方法入編了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建築物理》(第四版),成為我國建築熱工和節能設計標準規範的理論和方法之一。 [21] 
主持完成了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珠江新城西塔、江蘇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廣州白雲機場二期、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等20餘項工程的綠色建築和節能技術專項設計。 [16]  主持制訂了 7 部工程標準、8 部標準設計圖集和 17 部工程技術指引,成為我國南方建築熱環境與節能工程實踐的有力支撐。 [17] 
主持建設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是我國高校系統首個通過國家計量認證(CMA)的研究機構,包含熱環境與能量模擬室、熱氣候風洞實驗室、窗牆傳熱實驗室、氣候能量觀測分析室、分光光度分析室、導熱測定室、微氣候航拍系統等。 [12] 

孟慶林獲獎榮譽

1、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3、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 [10] 
4、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2009年) [11] 
5、全國建築節能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10年)。
6、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4年)。
7、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 [13] 
8、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8年)。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