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立成

(中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化學會會士)

鎖定
孫立成(Licheng Sun),1962年8月生於黑龍江省東寧縣,物理化學家,人工光合作用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1-22]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化學會會士,瑞典國家傑出教授,瑞典皇家工學院講席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1-2]  [15] 
孫立成分別於1984年、1987年和1990年獲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1993年在德國馬普輻射化學研究所作博士後;1993-1995年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作洪堡學者;1995-1999年在瑞典皇家工學院作助理教授;1999-2004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作副教授,2004年受聘瑞典皇家工學院分子器件講席教授。2017年當選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  [3]  2023年6月,孫立成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1-22] 
孫立成教授長期從事太陽能燃料與太陽能電池科學前沿領域應用基礎研究。 [3] 
中文名
孫立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黑龍江省東寧縣
出生日期
1962年8月
畢業院校
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博士研究生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2018年當選歐洲化學會會士
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性    別

孫立成人物經歷

1962年8月,孫立成生於黑龍江省東寧縣。
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讀於黑龍江省東寧縣一中(高中)。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0年7月至1992年5月,在北京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作助理研究員。
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德國馬普輻射化學研究所作博士後。
1993年5月至1995年3月,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有機化學系作洪堡學者博士後。
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在瑞典皇家工學院作博士後。
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在瑞典皇家工學院作助理教授。
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有機化學系任副教授。
2001年9月,受聘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兼職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2013年,作為四位傑出科學家之一受到瑞典國王接見 [6] 
2017年,當選瑞典皇家工程院第1775號院士 [2]  ;同年,獲得瑞典國家“傑出教授基金”資助。
2018年,當選歐洲化學會會士 [15]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 
2020年,任西湖大學理學院化學講席教授、西湖大學人工光合作用與太陽能燃料中心主任。 [1]  [3] 
2023年6月,孫立成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1-22] 

孫立成主要成就

孫立成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孫立成在太陽能燃料與太陽能電池前沿科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研製出當前效率最高的水氧化分子催化劑,其催化效率可與天然光合作用水氧化中心相差無幾,通過實驗證明了水氧化過程中O-O鍵形成新機理即通過自由基耦合方式進行;提出了光解水制氫功能器件設計新策略,開發出多個首例分子催化光解水功能器件;率先提出基於推拉電子體系的染料分子設計方法,被國際同行採納;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空穴傳輸材料,性能優異,成本低廉,具有產業化前景。 [6] 
  • 研究方向
  1. 光解水制氫催化劑及器件光體系II模擬及催化水氧化;氫化酶活性中心模擬及催化制氫;光電化學驅動太陽能制氫分子器件的組裝。
  2. 光驅動及電驅動CO2還原制燃料過渡態金屬催化CO2還原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光/電驅動CO2還原體系器件的構建及與水氧化耦合。
  3.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4. 新型儲能器件鋰離子電池;電容器;光-熱轉換材料。 [1] 
  • 學術論著
據2021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個人主頁及西湖大學官網顯示,孫立成在《Science》《Nature Chem.》《Chem. Rev.》《Energy Environ. Sci.》《PNAS》《Angew. Chem. Int. Ed.》《J. Am.Chem. Soc.》《Adv. Mater.》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及評述600餘篇,論文引用次數47000餘次,h-index為101。 [3]  [7] 
著作成果
書名
作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Towards the Visible Light-Driven Water Splitting Device: Ruthenium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s with Carboxylate-Containing Ligands
Duan L., Tong,L., 孫立成
Wiley Blackwell
-
Dye-Sensitize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Hagfeldt A.,Cappel,U.B.,Boschloo,G.,孫立成,Kloo,L.,Pettersson,H.,Gibson,E.A.
Elsevier Ltd
-
Editorial
Domen K.,孫立成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Milton Road, Cambridge, CB4 OWF, United Kingdom
2013-07-01
Mesoporous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Hagfeldt A.,Cappel,U.B.,Boschloo,G.,孫立成,Kloo,L.,Pettersson,H.,Gibson,E.A.
Elsevier Ltd
- [8] 
  • 發明專利
據2021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個人主頁顯示,孫立成參與發明的專利共19項。 [9] 
  • 學術會議
據2021年12月西湖大學官網顯示,孫立成作為會議主席/共同主席成功舉辦了11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多次被邀請撰寫述評,包括特邀和主題報告在內的國際會議邀請報告120餘次。他與李燦院士共同發起併成功主辦了五屆“Solar Fuels and Solar Cells”高端國際學術會議。 [3]  [13] 
  • 主持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項目研究期限
項目狀態
人工光合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0/12/14-
進行
分子模擬酶高效人工光合成體系的組裝
國家“973”項目
2014/01/01-2018/08/31
完成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有機光敏染料的開發
企事業單位委託科技項目
2010/06/01-2012/06/01
完成
模擬氫化酶和光系統II放氧酶太陽能轉換制氫的研究
國家“973”項目
2008/08/21-2013/08/31
完成
基於磷脂膜的光催化分解水體系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3/01/01-2016/07/31
完成
含有新型氧化還原對電解質的高效太陽能電池設計與製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2/09/25-2016/12/31
完成
光驅動分解水制氫分子器件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9/25-2016/12/31
完成 [10] 
  • 科研獎勵
時間
成果名稱
獎勵
授予機構
2009年12月1日
氫化酶活性中心化學模擬與光驅動催化制氫
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遼寧省政府 [12] 

孫立成人才培養

孫立成建立了分子催化水氧化等關鍵科學領域中歐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渠道,為中國培養、輸送了一批優秀科研人才。 [5] 
據2021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個人主頁顯示,孫立成培養出博士生61人,其中51人已畢業、10人在讀,碩士生73人,其中58人已畢業、15人在讀。 [11] 

孫立成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5年
遼寧省國際科技合作獎
遼寧省科學技術廳
2016年
沃爾瑪克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
2017年
瑞典國家傑出教授
瑞典國家研究理事會
2017年
大連市星海友誼獎
-
2017年
2017年“高被引科學家”
-
2017年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院
2018年
歐洲化學會會士 [15] 
歐洲化學會
2019年1月8日
2018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13] 
2019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2019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
2019年
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
智能能源技術獎
國際先進材料協會
-
阿爾紐斯獎
瑞典化學會 [2]  [6]  [14] 

孫立成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2004年9月
瑞典皇家工學院分子器件講席教授
-
德國Wiley期刊ChemSusChem編委會主席
-
荷蘭Elsevier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副主編 [3] 
-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16] 
-
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 [17] 
-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
大連理工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分子器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1] 
-
西湖大學人工光合作用與太陽能燃料中心主任 [18] 
-
瑞典人工光合作用中心開拓者 [2] 
-
《能源化學(英文版)》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期刊副主編 [20] 

孫立成人物評價

在他(孫立成)的積極策劃下,中國與歐、美、日、韓等多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科研合作,推動了中國在分子催化水氧化等領域的國際化進程。他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向國家科技部、基金委建議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佈局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他與國內同行共同努力,推動中國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前沿。(《遼寧日報》評) [19] 
孫立成一貫愛國愛黨、學風正派、治學嚴謹,敢啃硬骨頭,為推動中國基礎研究和國際合作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6] 
30年科研生涯,孫立成把一項研究從冷板凳坐到熱“風口”,見證了人工光合作用從基礎理論研究走向潛力無窮的實際應用。30年後轉身,他依然選擇學術,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西湖大學評) [2] 
孫立成搭建了一條國際科技合作的紐帶和橋樑,推動了中國人工光合作用研究在國內普遍開展,為中國站在該領域的世界前沿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評)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