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字(拼音:z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7]  。此字始見於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宀)裏生養孩子(子)。“字”的本義指生育孩子,引申為撫養,又引申為女子許婚。古時把象形字稱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礎上滋生出來的字稱作“字”。後統稱文字,又引申為用文字寫成的東西,如字體、書法作品、書信、便條等。“字”又引申指人的別名,一般與人名用字的意義相關。 [16]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宀(傳統歸子部) [6] 
五    筆
PBF [2] 
倉    頡
JND [2] 
鄭    碼
WDYA [2] 
筆    順
點、點、橫鈎、橫撇/橫鈎、豎鈎、橫 [6] 
字    級
一級(編號:0548) [7] 
平水韻
去聲·四寘 [3] 
總筆畫數
3+3(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基本區 U+5B57 [2] 
四角號碼
3040₇ [2] 
筆順編號
445521
注音字母
ㄗˋ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會意兼形聲字。“字”字未見於商代甲骨文,但見於商金文。商代金文(圖1)和西周金文(圖2)的“字”都是寶蓋頭“”下一個“子”。“”,甲骨文金文像嬰兒形;“宀”,甲骨文像房屋形。“字”的構造就是模擬孩子出生於屋內的樣子,篆書(圖3)即由來於此,隸書字與楷書字雖然筆形有所變化,但是基本結構仍是原樣。“字”由“子”與“宀”會合示義,而“子”與“字”音近,則兼帶表音。
“字”以屋內產子之形而以“子”所兼表之音示“生育”之義,並由此本義派生出引申義。如《易·屯》説,“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山海經·中山經》説,“……名曰黃棘,黃華而圓葉,其實如蘭,服之不字”,《論衡·氣壽篇》説,“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不字”“字”“疏字”,指的都是懷孕生小孩的事。
由懷孕生育之義引申,“字”又可表示撫育、教養。《汲冢周書·本典》:“字民之道,禮樂所生。”意即教育百姓,禮樂是其根本。《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其)子。”“字”義為撫育。
女子要生育,首先得許配於人,出嫁。故“字”又引申為許配、嫁。古典小説、戲曲作品中常見的“待字”“未字”“字人”等語,“字”指的便是女子出嫁一事。
早在先秦,“字”也用以指標記語詞的符號。如《商君書·定分》:“有敢勤定法令,增損一字以上,罪死不赦。”作為文字的“字”,也是“生育”一義引申的結果。現代人所説的文字,不論古文字或今文字,都是個總體的概念,統指記錄語言使之得以傳諸異時異地的符號體系。但如細加分辨,文與字又有所區別:獨體的、無可分解的稱“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相結合而成的稱“字”。好比婦女生小孩一樣,“字”是由“文”孳乳繁衍而來的。關於這一點,許慎《説文序》分得很清楚:“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姑且撇開倉頡作書之傳説不論,單就文字創造過程而言,説先有文,後有字,這一見解是符合實際的,正確的。不過,在實際使用中,文與字並無嚴格的區分。在現代漢語中,特別是口語中,“字”實際上包括了“文”——不論文或字均稱“字”。如説“寫得一手(筆)好字”“字字珠璣”“遣字用詞”“字斟句酌”“字面”“字眼”等等,“字”就不分什麼獨體或合體了。“字”指“文字”,則又派生出一些引申義:或指“語詞”,如“咬文嚼字”;或指“字音”,如“字正腔圓”;或指“字體”,如“篆字”“顏字”;或指書法,如“工於字畫”;或指“字據”,如“立字為憑”。
除了生育的“字”和記錄語言的“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字”,即所謂名字的“字”。人有“名字”,同“姓”相連,標誌本人,區別他人。今人所説“名字”,通常只是指“名”,而“名”和“字”實際是分別指一個人的兩種稱呼。“字”和“名”在意義上是有聯繫的,或義相同,或義相近,或義相關,或義相對,或義相反,這樣,“字”就是由“名”的含義生髮出來的。“字”與“名”互為表裏,因此“字”也稱“表字”。在古代,平民百姓只有“名”而沒有“字”;在現代,普通人們也只起“名”而不另起“字”。 [1]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懷孕;生育;孵化
give birth to;
be pregnant
《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墨子·節用上》:“後聖王之法十年,若純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漢·王充《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
字孕
撫育;養育
bring up
《詩經·大雅·生民》:“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左傳·昭公十一年》:“(僖子)宿於薳氏,生懿子及南宮敬叔於泉丘人。其僚無子,使字敬叔。”

教育;教化
teach
隋·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皇帝體膺上哲,運鐘下武,以至德字黔首。”

撫愛;愛護
caress
《尚書·康誥》:“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孔傳:“於為人父不能字愛其子,乃疾惡其子,是不慈。”
《左傳·成公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指寫字
write
宋·蘇軾《與歐陽晦夫書》:“《地獄變相》已跋其後,可詳味之,似有補於世者,並字數紙納去。”

取名或取表字

戰國·屈原《離騷》:“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
唐·李紳《鶯鶯歌》:“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

用表字稱呼

《周書·伊婁穆傳》:“嘗入白事,太祖望見悦之,字之曰:‘奴幹作儀同面見我矣。’”
清·王士禛《池北偶淡·談異一·章格庵》:“果有肩輿來者,兒從稠人中直前,止其輿,字而呼之曰:‘石霞,吾待汝久矣。’”

舊時稱女子許配,出嫁
be betrothed
宋·葉適《林伯和墓誌銘》:“鄰女將字而孤,養視如己子,擇對嫁之。”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二年》:“高麗國王王治請婚於遼,遼許以東京留守蕭恆德女字之。”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小女未字,以歸君家,何如?”
待字閨中
名詞
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word;
characters
漢·許慎《〈説文解字〉敍》:“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漢字;識字;簡化字;字裏行間;字斟句酌
字的讀音
pronunciation
宋·辛棄疾《好事近·送李復州致一席上和韻》詞:“和淚唱《陽關》,依舊字嬌聲穩。”
咬字;吐字;字正腔圓
字的形體,特指漢字的不同形體,也指書法的流派
the front
《晉書·衞恆傳》:“或曰,邈(程邈)所定乃隸字也。”
篆字;草字;柳字;美術字
語詞
wording;
words
魯迅《答曹聚仁先生信》:“譬如罷,反對歐化者所説的歐化,就不是中國固有字。”
字眼;文從字順
書信、條據等文字材料
writing;
letter;
receipt;
text
唐·杜甫《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范成大《戲贈少梁》詩:“秋來合有相思字,會待風前片葉看。”
字據
指書法作品
calligraphy
巴金《秋》二:“原來是問金冬心的字,我拿去賣了。”
字畫
作為憑據的簽名或書寫記號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文書寫的明白了也,你都畫了字。”
《儒林外史》第五回:“先到王氏牀面前,寫立王氏遺囑,兩位舅爺王於據、王於依都畫了字”
簽字
人的別名。在本名外所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另一名字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鯉,字伯魚。”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諸葛亮字孔明。”
表字;字號
舊指金屬錢幣鑄有文字的一面

宋·趙彥衞《雲麓漫鈔》卷五:“今人目錢有文處為字,背為漫。”

指運用文字的能力;文化水平

《聊齋志異·於去惡》:“再司簿書十數年,即文學士,胸中尚有字耶!"

俗指電錶、水錶等指示的數量



古藥方中稱量單位名。一錢的四分之一叫一字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上》:“四累曰字,二分半也。十累曰銖,四分也。四字曰錢,十分也。”

(Zì)姓氏用字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子部】疾置切(zì)
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 [11] 

説文解字注

乳也。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㹌。引申之為撫字,亦引申之為文字。《敍》雲:“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
從子在宀下。會意。
子亦聲。疾置切,一部。 [12] 

廣韻

疾置切,去志從 ‖ 子聲之部(zì)
字,《春秋説題辝》曰:“字者,飾也。”《説文》:“乳也。”又愛也。疾置切。六。 [13]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 字
古文:𡥜、𥤪
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並音自。《説文》:乳也。
又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注: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又女子許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
又女許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史記·平準書》: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
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諤。 [4] 

漢字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宀”扁、窄,“子”大、寬,“宀”蓋住“子”。“宀”,首筆點寫在豎中線上端。“子”,㇇與」相接于田字格中心;」的鈎與首筆點垂直對應;長橫從橫中線左下方起筆,略向右上斜行。 [6]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ʰ
i̯əɡ
王力系統
dz
ǐə
董同龢系統
dzʰ
jəɡ
周法高系統
dz
jiəɣ
李方桂系統
dz
jəgh
西漢



東漢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北魏後期北齊

jəї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高本漢系統

dzʰ
i
王力系統

dz
ǐə
董同龢系統

dzʰ
i
周法高系統

dz
i
李方桂系統

dz
ï
陳新雄系統
dzʰ

ǐ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5]  [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全濁
疾置切
dzʰi
集韻
平聲
七之
開口呼
全清
津之切
tsie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全濁
疾置切
dzie
禮部韻略

去聲





疾置切

增韻

去聲





疾置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tsï
中州音韻

去聲
支思





慈四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二寘


全濁
疾二切
dz‘ie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六師史四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5]  [14]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279
  • 2.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10]
  • 3.    平水韻 四寘  .搜韻[引用日期2019-11-10]
  • 4.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215
  • 5.    字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10]
  • 6.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9-470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7]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91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730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082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30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453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57
  • 14.    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8]
  • 15.    字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08]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56-358
  • 1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56-35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