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字貫

鎖定
清朝文學家王錫侯(1713年-1777年)針對《康熙字典》的不足之處作的一部字典。
中文名
字貫
作    者
王錫侯
性    質
一部字典
朝    代
清朝

字貫簡介

因為王錫侯善於考證字音字義,所以對《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他認為《康熙字典》雖然收字很多,但使用者查到字卻不能知其所有組詞用法,而且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繫,這些字如同像散落的珠子一樣不成系統。於是他就想出“以義貫字”的方法,針對《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貫之難”等缺失,加以補強,並稱“字猶零錢,義以貫之,貫非有加於錢,錢實不妨用貫,因名之曰《字貫》”。比如他把“木”目,後面則列“樹木、木板、棺木、果木、木材、木料、伐木”等相關類,這樣把讀音或意義相同、相近的字彙集到一處。全書分天文、地理、人事、物類四大類,共四十卷。後因“字貫案”文字獄,遭乾隆帝斬殺。 [1] 

字貫《字貫》序

作者:王錫侯
字者,天地之管鑰,王治之舟輿,聖學之津筏,所以宣其薀,揚其奧,顯於時,而傳於後者也,故王者尊為三重之一。自庖犧氏作,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文字之機緘以啓。迨黃帝命史臣蒼頡、沮誦,探精索隱,象形會意,製作大備。於是結繩之風頓易,煥乎有章,業已先伊耆而光四表矣。自時厥後,事故日趨於殷繁,人情樂便乎簡易,古文而變為大篆,大篆而變為小篆,小篆而變為隸楷,隸楷而兼以行草,此亦天地升降之氣為然,非盡斯人之好異也。顧隸楷出自小篆,許氏《説文》所登共計九千餘字,漢代欲試為吏者,亦必熟悉其字,方登仕版,不中程者擯之,着有尉律,以為甲令,抑何嚴也。後人踵事增華,沿流失源,因方言之淆亂,長字林之荊榛,殊形詭制,雅俗雜糅,字則數倍增廣於前,而學者所識寥寥,欲求默寫九千文者,豈不難哉?是昔患無字,以宣天地之賾妙,今竟患字多,以窒天下之聰明也。夫識字為學者第一關頭,先儒已言之詳矣。考字書於曩昔,或以形相比,如《説文》《玉篇》之類是也;或以韻相附,如《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等書之類是也。惟字彙以形相偶,而又以畫數多寡,分為前後,便於學者檢閲,其功頗鉅;但訓詁畧有乖遺,分部不免出入。《正字通》駁正闡發甚多,而又失於剪裁,正葉不分,亦有過為抉摘者。欽惟聖祖仁皇帝,性由天亶,學紹緝熙,命臣工纂定《字典》一書,搜千年之秘奧,垂三重之典章,煌煌乎如日月之經天,有目者共覩而快之矣。然而穿貫之難也,詩韻不下萬字,學者尚多未識而不知用,今《字典》所收數增四萬六千有奇,學者查此遺彼,舉一漏十,每每苦於終篇掩卷而仍茫然。竊嘗思《爾雅》以義相比,便於學者會通,然為字太少,不足括後世之繁變,亦且義有今古不相宜者,茲謹遵《字典》之音訓,擴充《爾雅》之義例,於是部署大者有四:天文也、地理也、人事也、物類也。於四者之中,析為四十部;於每部之中,又各分條件;於條件之內,又詳加鱗次;其切用者居於前,其備用者尾於後。恭奉《淵鑑匯函》《佩文韻府》,下至《本草綱目》,羣彙纂及諸經史有可證者,援引以助高深,其有重複可省者,稍節以便記閲。字猶散錢,義以貫之,貫非有加於錢,錢實不妨用貫,因名之曰《字貫》。生右文之代,食太平之福,沐雨露之恩,遊翰墨之場;爝火之光,雖無補於重離之照;兔園之挾,雖未窺乎天祿之藏,然序變寒暑,精勞日夜已數年於茲矣。又喜同志者殷勤資助,得以盡寸心而付剞劂,斯亦草莽藉文事以報國之一端。尤望博雅者教督其不逮,更為幸矣。
[2] 
乾隆三十九年長至月。瑞州新昌王錫侯、韓伯氏謹識。

字貫《字貫》凡例

PS:計共十二條,原書自帶句讀。
1.一、象形分部,始自《説文》,詳於《字彙》。學者易於檢閲,猶難匯通。譬氣同道合之人,散處他方。音空遙渺,精神間隔,頗難浹洽。今於字之音義相同者,會萃一處,猶人耳目相習,氣誼易為連貫也。
2.一、每字有每字之形,即有每字之音,每字之藴。形猶人之容貌也,音猶人之姓名也,義猶人之藴藉也,形不可假。如日、曰二字,只在闊狹長短之間,而判若黃白。音則有一字一音者,有一字數音者,音轉而義即異。如一“乾”字也,音虔則為健,音幹則為燥矣。經史子集,不過此若干字,經緯而成耳。若不識其義藴,斷不能驅使。如識人之形貌,識人之姓名,而不識其胸中之材略。雖日在耳目之前,而不能用當其才,猶弗用也。今《字典》形遵《正韻》,音葉天倪,義搜古籍,罔有弗備,準摭其義而引而貫之。庶利於用,而用無弗當矣。
3.一、字有收入。《佩文韻府》者,字下注明上平、下平、去、入某韻。其有轉入某韻者,亦載之,便於撿韻也。《佩文》未收者,字下亦註明平上去入,恐孟浪偽讀也。至於音釋易曉者,直標其字。其有難識者,則用反切以明之。於每韻去韻字,於某字,去音字,而用圓圈以別之者,省文也。其有轉音則用〇以間之,清界限也。於每字有數義者,亦用空白一字,另起,醒眼目也。
4.一、引援書名,用□以標之,間有未盡載其書者,節繁文也。愚有一得者,用●及按字以別之,就正也。
5.一、字有一見再見三見者,其義各當,亦《爾雅》例也。然必註明詳見某部者,則一字圓相具在也。其注又見某部者,則節取其義也。
6.一、是書卷分四十,各標《千文》一字以統之。但恐閲者難於檢查,卷首遵照《字典》次序全文,於天字之下,註明“天一”,即向天字·天文部一葉檢查,即是。餘仿此。
7.一、叶音,今人用者頗少。經傳及古詩賦、歌謠用者輒多。全文具載各韻書,然猶未括也,茲仍於字未載明葉某,而省其文,閲者可以考而質之矣。
8.一、四十門中,其餘多有專義,惟事理上下門,實為諸門之委匯。引而申之,雖連幅不能盡也。略括其義,閲者可以通融矣。即如《爾雅·釋詁》,豈字之可詁者,盡在此也。
9.一、字有板活二者,板者一目已盡,活者包孕各義,尤宜究心。如“子曰詩云”四字,子字活,曰字板。詩字板,雲字活,之類是也。
10.一、地名州縣,關係緊要者,載之。其非緊要者,載之。既無益於此字之實藴,而且廣輿浩繁,冊不勝載,載亦不足以益腹笱之便富。若有專系此地此州而為字者,則不遺焉,山水亦然。況水之流派尤多甚,或南方大派,各處其在,無所著名。其在北者,或於絕河斷港,涓流縷派,山經水經,具錄不遺。如斯等類,無關緊要,可以節省之。又人名有僻字,而其人卓犖者,則載之。齷齪者無錄焉。
11.一、六書唯諧聲最多,象形會意,亦不多見。如一、大為天;土、也為地,此會意也。日為圓形;山若連峯,此象形也。水、工為江;水、可為河,此諧聲也。間亦有諧聲而兼會意者,若必字字比附其形,強取其義,則穿鑿可厭,不敢妄登焉。
12.一、字下小注,每句用點。醒眼目也,便初學也。

字貫《字貫》避諱

聖諱
廟諱
御名功令煌煌,天下尊親,莫不謹避。然偏方下邑,晚進之士多冒昧,容易瀆犯者,其耳目未廣也。且天下當遵避者,非僅場屋之地也,即尋常記錄書札,亦嚴若“聖爽”天威之臨不違顏。咫尺無敢轉於涉筆,所以廣敬也。
至聖諱:丘
(惟“圜丘”字不避,餘皆避用“邱”字。讀若“期”音,今俗皆讀作某音。)
聖祖廟諱:玄(少最末一點),避用“元”字。
燁(少中間一豎),避用“左火+右 日/𠈌/虧”字。
世宗廟諱:胤(少最右一捺),避用“引”字。
禛(少最後一點),避用“正”字。
御名: 弘(少最末一點),避用“宏”字。
暦,避用“歴”字。

字貫《字貫》總目

字貫天文

天《天文》卷一
地《時令·數目》卷二

字貫地理

元《地理·上》卷三
黃《地理·中》卷四
宇《地理·下》卷五

字貫人事

宙《身體·上》卷六
洪《身體·下》卷七
荒《性情》卷八
日《德器·上》卷九
月《德器·下》卷十
盈《悖戾》卷十一
昃《言語》卷十二
辰《手持》卷十三
宿《行止》卷十四
列《君統》卷十五
張《臣道》卷十六
寒《倫紀》卷十七
來《事理·上》卷十八
暑《事理·下》卷十九
往《疾病》卷二十
秋《神鬼》卷二十一

字貫物類

收《谷蔬》卷二十二
冬《飲食》卷二十三
藏《宮室》卷二十四
閏《財貨》卷二十五
餘《服飾》卷二十六
成《器用·上》卷二十七
歲《器用·下》卷二十八
律《舟車》卷二十九
呂《文具》卷三十
調《武具》卷三十一
陽《音樂》卷三十二
雲《木竹》卷三十三
騰《草花》卷三十四
致《藥物》卷三十五
雨《飛禽》卷三十六
露《走獸》卷三十七
結《畜產》卷三十八
為《鱗介》卷三十九
霜《蟲豸》卷四十

字貫《字貫》佩文詩韻

卷中字入詩韻者,俱載明平上去入。某韻但未標次第,省煩瑣也,茲特列著於首。

字貫上平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
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則

字貫下平

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
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字貫上聲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
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
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
十五澘、十六銑、十七篠、十八巧、
十九晧、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
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

字貫去聲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
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
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
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
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箇、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
二十九豔、三十陷

字貫入聲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
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
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輯、
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字貫《字貫》參閲姓氏

注:從左至右分別為姓名,字號,居地。
塗錫盛·勉齋·奉新
劉夢麟·文英·建昌
趙鳴岐·牧亭·奉新
劉正豫·碩膚·廬陵
程錫慶·忍廬·永豐
羅鴻漸·竟軒·瑞金
郭步青·月從·龍泉
顏元·贊兩·廬陵
王大勳·魯元(男廷篆節庵)·廬陵
王大燾·覆元(男廷玉仁堂)·廬陵
劉泰·履中·泰和
肖定升·佐平·廬陵
劉佐治·親賢·廬陵
萬纂善·景嶶·新昌
王如瑗·紹蕖·廬陵
(男)霖·岱瞻
雨+澍(上下結構)·際十
霈·協佔(此為王錫侯三個兒子,他的很多著作都有兒子們大力幫助整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