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雀心態

鎖定
孔雀心態,或稱孔雀心理,是一種爭勝的心態,一種攀比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因爭強好勝常給自身帶來麻煩。
中文名
孔雀心態
喻    意
經常因此給自己帶來麻煩
表    現
急於爭勝求贏,惟恐落於人後。
本質問題
一種膨脹的虛榮心

孔雀心態基本概述

喜愛攀比的人,自尊心總是很強,習慣把目標定得很高,做什麼事總喜歡壓人一頭。但因為能力所限,無法實現目標時,便終日不得志。這時他們會把自己當成成功者,以求得自我安慰與滿足;或者通過炫耀、攀比來擺脱自己的失落感,以維護自尊。比如有人經常會在別人面前吹噓自己認識哪位大人物,自己的同學多麼有本事等,都是自卑心理的反映。理智地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能夠很好地避免虛榮心的產生。

孔雀心態喻意

大家都知道孔雀開屏美麗絕倫,但可惜的是這一盛況不能經常見到。於是聰明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利用孔雀愛美的心理讓它開屏。孔雀一向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眼裏容不得其他鮮亮嬌豔的東西,所以如果你在它面前晃兩下色彩豔麗的絲絹,它就會立刻展開美麗的尾巴迎接挑釁,卻不知此刻正好着了人們的道兒。
爭強好勝是人們慣有的心理,卻經常因此給自己帶來麻煩。

孔雀心態表現

孔雀開屏”是很華美壯觀的景象,但多少也有愛炫耀又霸道的含義。一個人待人接物一旦出現“孔雀心理”,就容易陷自己於不停比較爭勝的境地,而且常常是為了強出頭而盲目攀比。就像自大的另一面是自卑,“孔雀心理”其實源於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社會太強調成功、成就,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浮躁心理,急於爭勝求贏,惟恐落於人後。

孔雀心態本質問題

“孔雀心理”歸根到底也是一種膨脹的虛榮心。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它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現象。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這樣説過:“虛榮心很難説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當然,人免不了都有些虛榮心,但如果虛榮心太過,就會出現心理失衡,即“孔雀心理”。這時不妨檢測自己是不是已脱離現實,以致要常常膨脹自己,才夠得上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孔雀心態危害

每個人都會面對挫折、打擊和種種壓力,染上“孔雀心理”就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進而導致身心疾病。因為炫耀、攀比是沒有止境的,因而快樂永遠離自己遙遙無期。
虛榮心強的人,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偽、欺詐等因素,這與謙虛謹慎、光明磊落、不圖虛名等美德是形成鮮明對照的。

孔雀心態應對措施

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人把奮鬥目標定得太高,非能力所及,於是終日鬱郁不得志,這無異於自尋煩惱;有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小瑕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避免挫折感,曉虹最好還是明智地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的成就,自然會心情舒暢了。
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自我價值的實現不能脱離社會現實的需要,必須把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建立在社會責任感上。正確理解權力、地位、榮譽的內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實意義。曉虹不要陷在自我的小圈子裏,要有比較遠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同時要有豐富多彩的高雅生活情趣和適當的學習安排來充實自己。
擺脱從眾的心理困境。要有清醒的頭腦,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處理問題,擺脱從眾心理的負面效應,形成獨立的人格,做生活中的自我。 [1] 
多找同伴,少尋對手。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處處與人競爭,常常迫使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與人相處以和為貴,在心理上不要把他人看成對手。每個人頭上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曉虹你不一定要和他人活得一樣,自己過得輕鬆,是你最大的福氣。
調整心理需要。需要是生理的和社會的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對正常生活需要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顧實際擺闊就是不合理的。比如曉虹對乾淨整潔、符合白領身份的服裝需要是合理的,而為了趕時髦,過分關注容貌而去濃妝豔抹、追求名牌就是不合理的。曉虹要學會知足常樂,多思所得,以實現自我心理平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