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明石碑

鎖定
《孔明石碑》集仙峯下,緊臨江面的絕壁,多像砍削刨磨過的一般,平整光滑,其中一處凹形石壁,像一塊巨大的石碑,傳説上面曾有諸葛亮的題刻,所以人們叫它孔明碑。 傳説諸葛亮在率師入蜀途中,經過巫峽,便在這陡壁上刻上他的重要策論《隆中對》,表示要聯吳拒魏。後來,劉備為報殺關羽、張飛二將之仇,錯誤地發兵攻打東吳,結果大敗。東吳大將陸遜領兵追至集仙峯下,讀了諸葛亮的碑文,感動不已,乃下令退兵。於是,孔明碑就隨着這種傳説流傳開來。
中文名
《孔明石碑》
所屬年代
東漢末年

目錄

孔明石碑來源

在集仙峯下臨江的絕壁上,有一塊平整光滑的白色凹形石壁,像一塊巨大的石碑,傳説上面曾有諸葛亮的題刻,所以叫孔明碑。

孔明石碑傳説故事

相傳諸葛亮率師入蜀途中,經過巫峽,便在這陡壁上刻上他的重要策論《隆中對》,表示要聯吳拒魏。後來,吳蜀夷陵之戰,東吳大將陸遜追擊蜀軍至此,讀了諸葛亮的碑文,感動不已,便下令退兵。
其實孔明碑並非諸葛亮所題。碑文也非《隆中對》。碑上歷代題刻由於日久天長,岩石風化,字跡清晰可辨的已為數不多,現只能看到“重巖疊嶂巫峽,名峯聳秀,巫山十二峯”十五個字,其中以“重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最為醒目。從旁邊尚可辨認的“嘉靖x年”幾個小字看來,碑文多系明代所刻。長江三峽是集遊覽觀光、科考懷古、藝術鑑賞、文化研究、民俗採風、建築考察等為一體的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聞名於世的三峽文化、燦爛的三國文化、精湛的名勝古蹟和雄偉壯觀的山水風光構成了聞名於世的旅遊黃金線,被譽為人生中旅遊觀光的首選。
這棵特大古榕樹樹幹最粗處達15米,要10個人手牽手才能圍住,樹冠覆蓋面積達2000平方米。樹上寄生了桉樹、枇杷等五六種其它植物,最大的一棵寄生油樟樹從距樹幹約10米高的地方倒垂,猶如長在懸崖上,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更為奇特的,是距地面不到1米高的樹幹中間夾着一塊古石碑,碑已被樹夾破,字跡不全,石碑和樹幹顏色融為一體,碎片無法取出。據曾在長寧縣誌辦工作過的65歲老先生沈勤功考證,公元225年,諸葛亮七擒孟獲時,這裏是他的後勤補給線。諸葛亮當時曾在此間囤兵,並立路碑指方向,還親手在碑旁種下兩棵榕樹,年長日久,兩棵榕樹合二為一,將石碑抱在了中間,千年柔力竟將其裹碎,並使石碑和古榕樹幹幾乎融為一色。沈勤功先生稱,在《諸葛亮集》裏,有關於其“囤兵梅嶺堡(即梅硐)”的記載。 [1] 
參考資料